海歸啃老10年,獨立都學不會的話談何出息

2019-11-11     爸媽精讀

作者:半沁秋(爸媽進化論主筆)

如果,你的孩子大學畢業,你會怎麼做?

有網友說:

讓孩子出去找工作。

孩子自己抉擇。

上學很辛苦,想讓孩子適當休息。

確實,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表現關愛的方式也各自不同。

比如,新聞報道里的王先生作為父親就是這樣愛兒子的,他在10多年前花費百萬送兒子出國留學兒子畢業後回國,父親為兒子跑前跑後的買車、買房。

誰想兒子回國在家一直啃老30多歲了,他還是不願意出去工作,整日遊手好閒。

為此,父親經常與兒子發生爭執,直到兒子拿刀要砍父親。

父親才不得已報警,並對民警說:「這個兒子,我已經失望了,我想找個有出息的年輕人,認作義子。」

我想說有出息的年輕人,不會輕易給人當義子。

因為他們懂得凡是靠自己,才能更有出息。

比起孩子高學歷,更重要的是孩子獨立

孩子的出息是和高學歷劃等號的嗎?

曾看到一新聞,48歲的大衛在同濟大學畢業後,又在加拿大名校滑鐵盧大學拿到了工程碩士學位,這樣高學歷的他,行為卻是大反差。

大衛畢業回國這6年里,大部分都在床上玩手機渡過,並安心理得的讓已有82歲的母親,端茶送水伺候。而母親本該晚年享清福,卻靠自己的退休金養活自己和48歲的兒子。

現家裡不僅入不敷出、母親自身還病重,但是兒子仍然喜歡家裡躺,不願出去工作。

母親終於後悔莫及地說:「我教育不對,樣樣包辦,他從小樣樣現成的,依賴慣了......」

已有48歲的兒子,他雖擁有高學歷卻寧可事事無為,甚至對母親的病痛,未給與任何安慰和幫助。

這不免讓人覺得可悲,一個依賴成癮的孩子,荒廢大半人生,對任何事無動於衷。我想這算是一種對孩子和父母的懲罰吧。

還記得神童魏永康嗎?那個生活無法自理的男孩,被中科院勸退回家。

雖然他失去了高學歷的光環,但是他已然擺脫了過去,現如今婚姻美好,前程似錦。

他的母親不再伺候他,放手反倒成就了他。生活上魏永康處理的遊刃有餘。比如,母親讓他去超市買菜,他第一次買藕尖三塊4毛5一斤,後來藕尖漲價了,他自己跑了幾家超市對比,買到最便宜的藕尖。

更值得一提的是,魏永康懂得照顧他人,無論是父母還是親朋好友來家裡,都會主動端茶送水。

不僅如此,魏永康每天步行2公里上班,在工作中專心致志,所有同事都讚賞他:「他幹什麼都專心。」

他在2008年時已娶妻生子,兒子都已11歲了。他現在回家就會做飯,幫忙做家務,還帶妻子兒子旅行。

為什麼魏永康變了,還變得讓人羨慕?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最基本的能力是獨立。孩子從小開始獨立,長大才能獨當一面,活出精彩。

作家楊絳的父親曾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由此可見,孩子僅學習成績好,並不能代表孩子優秀。

而獨立的孩子,猶如是金子,在哪裡都能發光。

孩子能吃獨立的苦

未來才能走的更遠

如果孩子不幸腦癱,做父母的是不是該為孩子照顧到終老?

當然不用,孩子該有自己的路要走。

有一個男孩叫謝炎廷,他在11個月大的時候因感冒入院,不幸被檢查出患了「腦癱」。

而謝炎廷受腦癱影響,他的手腳畸形,連基本的走路吃飯都無法像正常人。他吃一次飯要花40分鐘,走路就算顛一步走一步,也要求自己獨立完成。

這份獨立不僅體現在生活上,還有在學習上。

他曾在家自學參加高考,後來成為蘭州大學的學生。本科有很多知識點他跟不上,全靠死記硬背。

他還為了學術研究,將相關的資料打成電子版,別人在鍵盤上打字一個小時就能完成任務,而他用一根手指「戳」上一天的時間,這樣一指彈的他堅持了三年。

你看,當一個人做到自立自強,還有什麼困難是不能克服的呢?

拿破崙曾說:「人多不足以依賴,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無論是生存,還是學習上最終只有靠自己,才能見月明。

謝炎廷用自己行動證明了。他雖然患有腦癱,手腳不便,但是他卻獲得了博士學位。

不僅如此,他還解開了科學問題,拿出了原創性的解決方法將其寫成學術論文,2017年在澳大利亞一家專業期刊上發表。

著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曾說:「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

誠然,孩子即使有身體缺陷,也不能限制他的獨立,相反獨立使他,突破自我,登上高峰。

所以,孩子能吃獨立的苦,未來才能走的更遠。

獨立是孩子的生存技能

獨立從孩子小開始,從小事培養。

3歲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可能。

美國加州有一個3歲的孩子,他可以一個人去超市買食材做飯。

他把超市買來的食材用微波爐加熱,然後把麵包丟進烤箱裡烘烤。

還頗有儀式感的把鮮花插在花瓶里,吃飯配上果汁。

當然,孩子做這些肯定會遇到問題。但是孩子說:「生活就是如此。」

所以,他做這些摔倒了會再爬起來,忙到天黑對自己說:「完美的一天。」

孩子獨立可不僅限於此,還可以是孩子自己賣冰棒賺錢。

泰國有位母親做了菠蘿冰棒,讓女兒一個人去推銷賣冰棒。

但是女兒的冰棒一根也沒有賣出去,母親說:「你應該去市場看看,看其他人是怎麼賣東西的。」

緊接著,女兒一個人到了市場裡,她細心觀察各個攤位如何推銷產品。

之後回到家,並沒有找媽媽商量,而是自己用筆,在圖紙上畫了菠蘿冰淇淋的圖形,並寫出「每一口都很新鮮」的廣告,以及在紙上標示出冰棒的價格。

然後小女孩把畫好的圖紙,貼在了裝菠蘿冰棒的冷凍箱外。這一次她積極主動大聲叫賣自己的菠蘿冰棒。

「五泰銖一支,十泰銖三支。有人買菠蘿冰棒嗎?」

就這樣女孩無論走到哪裡,都賣的精光。

故事中的母親說:「我很開心看到她從生活中學習,以及自己解決問題,要是有一天我不在她身邊了,我知道她也能過的很好。」

誠然,當父母不在孩子身邊時,又或者不再提供經濟來源,那麼孩子該如何生存下去呢?

林則徐被當代人評為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曾寫下「家訓聯」: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孫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換句話說:給子孫後代留錢是件多餘的事,有志氣的後輩,錢財多了反而會消磨鬥志;愚鈍的後輩,錢財多了反而會增加他的過失。

所以有遠見的父母,是不會給孩子有啃老的機會。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將自己580億財產全部捐給基金會;

股神巴菲特在遺囑中宣布,將自己個人遺產捐出99%給慈善事業;

愛國者總裁馮軍公開表示,將個人全部遺產捐獻給社會;

江蘇101歲退休教師留下遺囑裸捐30萬。

孩子的未來,家長只能適當引導,而不是干預他的未來,為他掌舵人生去向。

父母不要急於孩子,到達你所期望的高度;

也不要不安,孩子在艱難或吃苦時。

別忘了,他們該有自己伸展的方式和姿態。

作者簡介:半沁秋,富書專欄作者,人各有千秋,人心各有百態,執筆寫盡這世間百態,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oppW24BMH2_cNUgB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