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簪是民宅門飾的一種,它本來是門上的一種連接構件,用以鎖合中檻和連楹,以後因為裝飾的需要才被精雕細琢,類似古代女子為梳理和穩定髮髻而在頭上插的發簪,所以被引稱為「門簪」。
唐/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古代中國仕女梳頭打扮,青絲高髻,發上還往往要簪鮮花,簪金釵。
古代中國人民打扮宅院的門臉,也用"簪"——大門上檻突凸的門簪。門簪是將安裝門扇上軸所用連楹固定在上檻的構件。這種大門上方的出頭,略似婦女頭上的發簪,具有裝飾效果,成為舊時大門的常見構件。
北京四合院上的門簪
類型
門簪的結構,類似佛家的轉經輪,前端粗大,後部細長,多為木質材料,也有石材的。門簪前端的外形有圓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多瓣形等樣式,也有少量較有特色的形狀如:蓮花形、葵花形、鼓形等,有的門簪除了簪柱之外還有簪托,簪柱外表有素麵無紋的,但多數雕琢有紋飾。
中國院子南方4號院「太邱舊地」上的六角形門簪
至清代以後,門簪多為六角形和圓形,圓形門簪代表了人們在生殖崇拜中添丁生子的美好願望,意在祈求家族人丁興旺、香火永續。門簪的數量,一般民宅門上只需2顆便可以起到固定中檻和連盈的作用了,但官宦人家為了光耀門庭、區分貴賤,將門簪數量從2顆增至4顆(或5-6顆),皇家、王府的門簪可達12顆。
門簪為2顆布局時,多採用傳統的對稱構圖法,體現中國儒家思想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禮制思想及營造法式的具體表現。而布置4枚門簪時,根據門框大小由東向西,依次等距排列。
門簪的雕刻綜合了多種雕刻技法,主要有平雕、浮雕和凹雕等。平雕是最簡單的一種,直接用墨線勾勒出圖案,採用或粗或細的陰刻線在平面上刻出圖案的細部即可;浮雕是利用不同深淺的層次來表現主題,平面的物象較少,多呈凸起的弧面;凹雕是在整個門簪的正中部分或四周部分鑿成凹面,然後用陰線刻畫出圖案細部。
中國院子南方2號院「梅花深處」門簪上的浮雕門簪
門簪紋飾可分為圖案型、文字型和圖文結合型。圖案型紋飾又可分為植物類、動物類和人物類紋飾。植物類多為花草類紋飾,各種門簪中採用的花草都不一樣,四季花卉紋飾中蘭、蓮、菊、梅等出現的頻率較高,動物類主要有鹿、蝙蝠、雙魚等紋飾,如六邊形框內嵌有象徵福祿壽的蝙蝠(福)、梅花鹿(祿)、桃子(壽)等;人物類的紋飾通常是根據寓言故事來設計的,如八仙過海、昭君出塞等。文字型紋飾多為一簪一字或兩字,也有一簪四字的。字體大多為篆體、隸書和楷書,其中篆體中九疊篆被運用的最多。
常見文字型紋飾有乾坤、平安、福壽、吉祥如意、詩禮傳家、四季平安、惠我迪吉等等。圖文結合類門簪紋飾在清初出現的較多,以「福」字圖案組合為例,門簪主要位置飾以文字「福」的變形字體,再在四個角加飾一些與福有關的圖案如蝙蝠和萬字(卍)紋樣,這種組合紋飾的圖案是通過象徵語義來傳達吉祥萬福的願望。
北京四合院上的「吉祥如意」門簪
歷史
漢代已出現門簪。古建築學家劉敦楨《河南省北部古建築調查記》:「門簪的數目,在中國營造學社已經調查的遼、宋遺物中,均為二具。唯此寺(指少林寺)金正隆二年西堂老師培,與元泰定三年聚公塔,增為四具,足證金代的門簪數目已與明、清同。唯其時位於兩側者,雖正方形,可中央兩具,或作菱形,或作圓形,未能劃一,也許是一種過渡時代的作風。」
北京老宅「平安」門簪
門簪數量的變化,反映了其由實用性向裝飾性的過渡。作為具有結構功能的構件,一洞門上只需兩個門簪便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了。初時置一對門簪,只著眼於固定門扇作里。人們追求美觀,將其做得具有裝飾趣味,但仍只兩枚。
後來,人們再重門簪的裝飾效果,增加四枚的本身,已將門簪的結構功用降於第二位了。至於那些純粹為了做樣子的門簪,便只計裝飾,不較其它了。
功能
家族地位的象徵
人們常說「門當戶對」,之中的「戶對」據說正來源自門簪。門簪稱為「戶對」,又稱為「閥閱」。閥指的是功績,閱指的是閱歷。在古代,封建貴族階級門閥世家的等級觀念非常森嚴,也很看重一個人的家族背景。在聯姻上,需要「門當戶對」,名門對名門。有些極有聲望的名門望族子弟,甚至不肖與皇族的公主聯姻。連唐文宗也都感嘆說:「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門簪(閥閱)是一個家族地位的標誌,被賦予了極其厚重的精神內涵。
北京恭王府門簪
結構功能
傳統宅門的基本結構與漢字「門」形似,它是由左右兩縱門框和上下兩橫門檻構成,固定在牆體門洞內用來安置可以打開和關閉的門扉,門扉一般是被安在下檻的門枕石和中檻的連楹上,通過轉動門軸來實現門扉的開閉。傳統建築中把裝在中檻背後的、用於固定上部門軸的橫木稱為連楹(宋代稱雞棲木)。在連楹的端頭鑿出一個直徑稍大於門軸直徑的凹槽,用來放置上部門軸,而下部則插入門枕石的海窩之中,這樣便於門扇的自由轉動。為了把連楹鎖合固定到中檻上,就需要有一長木栓連接中檻與連楹,為了美觀,古人將暴露在中檻外部的栓頭柱帽加工美化成各種樣式,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門飾——門簪。門簪除了起連接和裝飾作用之外,也可起到加固門框的作用,門簪之上還可以用於懸匾,同時也藉助其門簪紋飾能夠起到鎮宅、辟邪的功能。
裝飾作用
「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這是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通則,藉助直觀的紋樣形式來傳達美好的精神訴求,這種傳統藝術觀念在門簪紋飾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門簪被雕上各種花紋、字符等等,又被做成各種形狀。門簪作為記錄家族功績的作用也已經弱化,只能對外大致顯示這是一個比較有文化的家族而已。門簪的裝飾作用顯得更為突出。
在兩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以其獨特的圖像形式語言,打上了中國傳統裝飾藝術設計文化的烙印,表述出了豐富而深刻的中國哲學思想觀念。一個門簪符號能夠傳述用文字無法企及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封建禮制文化的產物還是中國儒道佛哲學思想的外在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