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的錯誤》是不一樣的犯罪片,余華稱讚朱一龍為「藝術家」

2023-10-21     木易電影

原標題:《河邊的錯誤》是不一樣的犯罪片,余華稱讚朱一龍為「藝術家」

朱一龍主演的電影《河邊的錯誤》終於上映了。我是在平遙國際電影展看的首映,雖已過去一周多的時間,但有些畫面還是歷歷在目。

比如一把柴刀在老婦人背後舉起的畫面,比如朱一龍和康春雷在河邊往衣服上堆石頭的畫面,比如朱一龍走向河裡潛入水中的畫面,如此這般,都會讓人想起電影帶來的那份神秘而陰鬱的氛圍感。

在我看來,《河邊的錯誤》是一部很不一樣的偵探電影,看完之後餘味悠長,特別是對結尾的理解,相信能讓很多觀眾回味並思考。

平遙首映那天,主創的映後交流進行了近九十分鐘,堪稱國產電影「時間最長」的一次映後活動。據說原本的設定是半小時左右,但是余華老師覺得這太短了,得多留些時間來好好聊一聊。於是,就有了這一個半小時的「最長的映後」。

不得不說,有餘華老師坐鎮,這場映後交流還是蠻有意思的,也是頗有價值的。余華老師貢獻了不少精彩金句,導演魏書鈞和主演朱一龍也分享了不少影片的創作故事。

就像映後交流環節提到的那樣,影片導演魏書鈞在看電影的時候內心是緊張的,因為這是他第一次拍攝小說改編的作品,而且還是余華老師的小說作品!但在放映結束之後,余華老師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不僅十分認可導演的創作,還對主演朱一龍的表現用到了「表演藝術家」的溢美之詞。

魏書鈞用不疾不徐的節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充滿懸念與內心探討的故事,影片融合了犯罪懸疑的元素,年代感做得很好,視聽呈現極具個人風格,片中場景的設計、演員的內心戲、故事的發展、內核的探討都處理得極富質感與戲劇性,使得影片整體的觀感是很有衝擊力的。

「馬哲」對真兇的追查、對真相的執著、對自己家庭的羈絆、對自身命運與現實的那份無力,是有很大理解空間的——如果你想探索《河邊的錯誤》所傳達的真相,或許很有必要二刷。

演員朱一龍的表現顯然是值得給予高度肯定的。無論是他外在形象的塑造還是內在性格的演繹,既做到了對原著小說人物的高度還原,又做到了演繹層面的突破。

朱一龍用皮夾克、腋下夾包、煙不離手、眼睛浮腫、表情滄桑的外在造型,將一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警察形象塑造得很有代入感;而他在詮釋「馬哲」這個人物的內心世界時,通過眼神與表情的變化、人物狀態的變化,很好地傳遞出角色的那份精明、幹練的一面,同時又展現了角色敏感、執著、無力甚至崩潰的心理變化。

朱一龍的表演很有層次感,讓人物有著鮮明的情緒遞進與成長弧線。相信大家去影院感受這部電影的時候,也能體會到影片的上佳質感與演員的出色表現。

不過,有一點值得提及的是,由於影片的表達並不像我們常見的那些犯罪類型片那般簡單直接,而是處理得有些含蓄而不那麼直觀,可能會讓部分觀眾覺得乏味甚至不喜歡......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均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88d4cdee920a7dfe31a489465da57f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