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人」王寶強,他的《八角籠中》為何看得讓人很感動?

2023-07-08     木易電影

原標題:「狠人」王寶強,他的《八角籠中》為何看得讓人很感動?

王寶強是個「狠人」。

《八角籠中》在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超前觀影禮的前一個小時,王寶強還在嗶哩嗶哩進行「掃樓」;

而在當天上午,王寶強和主創成員在上海影城參加了《八角籠中》的展映活動,我在影城大廳看著他快步地走過,疲倦的臉上寫滿興奮;

就在超前觀影禮的前一晚,王寶強沒有選擇在酒店休息,而是跑到放映的影院,親自檢查影院的放映效果;

包括超前觀影禮多個場次的跑廳與接受採訪在內,王寶強前後這一天基本沒怎麼休息,他幾乎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了電影之中。

當我有幸去和他做一個面對面的簡短交流時,我注意到他的整個狀態其實是很疲憊的,但在面對採訪時,他又能強行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

王寶強對待自己的這部作品顯然是非常認真的、敬業的,也是非常投入的。

在我有限的觀察與感受中,我會覺得王寶強始終保持了一種刻苦努力的淳樸感。他就是很認真地對待這些他認為很重要的事情,然後全情投入、全力以赴,哪怕對自己狠一點,也要把事情做到更好。

我說王寶強是個「狠人」,在於他願意用自己的種種努力去創作一部好作品,在於他願意對自己下得了狠心——據演員王迅分享,王寶強在這六年期間其實有不少電影的邀約,有些邀約甚至充滿了名與利的誘惑,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這種誘惑是很難抵住的,但王寶強卻抵住了,他推掉了大部分邀約,專心投入到《八角籠中》的籌備、拍攝、後期製作等等工作之中。

試想,六年的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到一部作品的創作之中,期間還拒絕了不少會帶來名與利的邀約,有多少人能做到?

王寶強真是一個了不起的「狠人」。

我在和王寶強導演做面對面交流的時候,他有一句話格外讓我印象深刻。

他說:《八角籠中》就像我的命一樣。

近距離聽到王寶強導演說完這句話的時候,他一度有些哽咽,而我的內心也湧出一陣感動。

當我們試圖去討論「《八角籠中》為何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八角籠中》為什麼打動人?」、「王寶強為什麼會獲得這麼多人的支持?」,諸如此類的問題時,我的回答都會先想到一個詞:真誠。

我是在上海電影節期間看的《八角籠中》,也是在上影節期間簡單和王寶強交流了一下。

說實在的,在上影節期間看了很多電影,也見過不少導演和明星,但最讓我覺得親切而又真誠的電影人,還得是王寶強。

是的,王寶強的真誠是溢於言表的,足以讓採訪他的人收穫感動;他的真誠也是融入到作品之中的,這次的《八角籠中》,就能很明顯地感知到他的誠意。

這部電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很不一樣的有著巨大進步的王寶強,卻也看到了一個從未怎麼變過的真誠的王寶強。

《八角籠中》的故事聚焦現實,情感真摯有力,影像質感十足,表演細膩動人,是一部真誠、真實、很有後勁的現實主義佳作。

儘管片中有與格鬥運動有關的訓練和比賽場面,拍得十分流暢而生猛,讓人看得有一種熱血的燃情。

但它的重點,並不是要講格鬥運動,而是要講人物內心的情感轉變,更要講一種人生態度。

這份轉變,主要體現在向騰輝這個人物身上。

起初,向騰輝與山區孩子們的交集,源於這群孩子的一次冒險。他本想著給他們一番教訓,但隨著他對孩子們的了解,他的惻隱之心被輕輕撥動。

於是,他教這群孩子練習格鬥的內心動機,開始從帶有私人目的轉變成了帶有個人關懷。尤其在經歷過幾次阻礙、變故、誤解甚至輿論危機之後,他從道德的掙扎轉變成了良心的抉擇。

儘管他被認為是一個「騙子」,但他的所作所為,卻將一群無依無靠的小孩騙出了山區,甚至還養活了他們,給了他們希望。他的確有通過不太常規的方式「騙」了他們,卻也實實在在地幫助了他們。

一旦我們理解了他內心的這些轉變,我們就會對這個人物生出一股由衷的敬意。

而《八角籠中》所要核心傳達的人生態度,其實是一種向命運揮拳的、不屈不撓地努力生活的態度。

向騰輝曾一度擁有一個相對光明的前景,卻被命運捉弄,成為了一個失意的人。馬虎和蘇木這群山區孩子,不但沒有出路,還時刻有被法律制裁的風險。

他們的人生,用馬虎那句震撼人心的台詞來說,就是像打水漂的石頭那樣,「終將是要沉入水底的」。

本質上,向騰輝和這群孩子們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經歷著考驗的小人物,但他們卻都有著一顆不甘於向命運低頭的心。

他們在格鬥運動中揮出的拳頭、滴下的汗水,都是向命運發出的抗爭。他們做出的抉擇、咬緊的牙關,都是為好好活下去付出的努力。因為只有好好地活下去,才能勇敢地闖出來!

這種「熱血抗爭,衝破牢籠」的人生態度,很真實,很有勁,充滿力量感。

這樣的故事,從銀幕折射到現實生活里,會激盪出觀眾最紮實的共鳴。因為在現實當中,有很多人就是以一種永不服輸、永不放棄的態度,在對抗著遇到的不易、困難與阻礙。也正是這些堅韌的人們,會更為直觀地從王寶強的這部電影當中收穫到感動與鼓舞。

顯然,《八角籠中》所敘述的故事、描繪的人物以及傳達的情感與態度,是帶著濃烈的現實主義色彩的。

這也是王寶強導演此次讓人刮目相看的重點所在,他不再是一個初執導筒的青澀導演,而是一個願意將視角聚焦在現實題材、通過作品傳達關懷與力量的創作者。

如果說,《八角籠中》的完成度與情感力量能讓我們覺得很驚喜,那麼,王寶強對待這部作品所付諸的赤誠之心以及視聽技法上的進步,則會讓我們覺得他跟以往有了很大的不一樣。

王寶強的真誠,體現在銀幕之外,是他敢於承認自己導演處女作的不足,是他表示「欠觀眾一部好電影」的認真,還有他聽到一句「就是見不得你輸」之後,濕潤眼眶的真性情。

而體現在銀幕之上,則是創作《八角籠中》所傳遞的題材關懷與人文關懷,還有他挑選山區孩子擔當主演的決心以及他自己奉獻的極具現實質感的表演。

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就能強烈地體會到,王寶強導演是真的想把這個故事拍出來,並努力地把它拍好。

他是農村出身,有過艱苦的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善良的人,所以,他在拍這樣一個現實題材的時候,能夠融入許多的同理心。

於是,整部作品所呈現出來的品質,很有他經過磨礪之後的赤誠感。

此外,王寶強導演對視聽語言的處理,也讓我們看到了他的不一樣。

整部電影的敘事不僅完整、流暢,還有不少引人深思的鏡頭語言。

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他對光影的運用。

有兩處細節,值得大家細細去體會:

第一處,是向騰輝帶著打完格鬥之後的馬虎與蘇木去洗腳療傷,一道金黃的陽光灑在三人臉上,寓意著希望;

第二處,是經歷著內心徘徊的向騰輝坐在車裡,有一群川劇變臉表演人員路過,這時候,一道夾雜著幾種顏色的光,映在他的臉上,寓意他內心的抉擇再次點亮了他,也暗示著他要做一場頗為神秘的戲。

包括主人公幾次背影的呈現與格鬥比賽從黑白到彩色畫面的變換,其實都飽含了王寶強導演的創作深意。大家不妨去影院認真觀察和體會一下,看看他到底在傳達著怎樣的內涵。

PS:文字為作者原創,圖片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537f34845759a39c51515d666a9bc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