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株洲學「會」了啥

2023-12-27     張書樂

原標題:這一年,株洲學「會」了啥

真的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嗎?

或許,真相併非如此!

會展,就該芝麻開門!

這一年,株洲開了許多會、辦了不少展,比起此前十年「還要多」。

並非會展辦地數量大過從前,只是影響力和思路,變了。

學會了辦會展!

不再是關門辦峰會、簽協議、發個稿自嗨了事。

儘管,依然很稚嫩,但總歸是向好。

會展經濟是什麼?

常用定義很枯燥,就是舉辦各種形式的會議和展覽、展銷,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一種經濟現象和經濟行為。

筆者在做香港文匯報駐湖南記者時,一段經歷,或許更為直觀:

逛會展,無論客商還是遊客,最大的成功在於偶遇。

彼時還是2002年,中國糖酒會在長沙舉行,作為記者自然是要跟進。

有意思的是,在當時尚未改建完畢的賀龍體育館裡,會展辦得風風火火,各種交易紛至沓來。

而在賀龍體育館外,來自全國各地的各色經銷商則擺上了地攤,五花八門,有股農貿市場的味道。

展館裡,是客商的天下,toB端,憑證入場。

展館外,是市民的主場,toC端,帶錢購物。

儘管,展館外的經銷商里,不乏康帥傅、汪汪、溜個核桃,但整個會展經濟的味道卻很濃郁。

而在展館內,經銷商們也不只是守著展台,而是選擇走出去。

在各大酒店舉辦的品牌發布會裡,經銷商都在賣力吆喝,甚至於泛娛樂化。

怎麼個泛娛樂化?

當時有個影視公司老闆出了款茅台鎮的酒,於是報紙上打廣告,喊大家一定要來看看。

現場呢,又是簽名送書、送酒,又是讓他旗下藝人現場代言,還有「亞洲第一高人」壓陣。

酒的味道好不好、銷量如何,不知道。

但陣勢弄得挺不正式,卻也出圈。

回到株洲,這一年的會展做了什麼?

估計問起株洲人,隨手都能數出幾個,例如廠BA、北斗峰會、醴陵炒粉節,以及這個月初落幕的軌博會。

單說一個軌博會,就能看到思路的轉變。

其實,軌博會不是第一次在株洲辦,2021年就辦過一次。

但對於大多數株洲人而言,2023年12月這次,才是第一次。

沒別的,以前你開你的會,和我有什麼關係。

這一次,你照樣開你的會,但和我有了關係。

至於所謂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為9。

更加顯得和平頭百姓無關。

事實上,有很多時候的會展,真的就是賠本賺吆喝。

軌博會賺了什麼?

按照新聞的報道:

作為中國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國際專業展會,

本屆2023中國國際軌道交通和裝備製造產業博覽會(軌博會)吸引了18個國家的74位外賓參會.

美國首次以國別展團參展、海內外600多家企業線下線上參展。

促成19個簽約項目總金額達203億元……

但在老百姓的眼中,這些都不具備接近性。

接近性是什麼?

12月9日,2023軌博會首個公眾開放日,10萬人湧入會場,看熱鬧。

有個辦會展的朋友和我說,這樣的公眾開放日就是花絮,本來應該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

我卻想告訴對方,會展經濟的核心,其實就是看熱鬧:

外行看的是熱鬧,內行同樣要看熱鬧。

參加會展的核心是什麼?在主辦方看來,是參展多少、簽約多少。

但或許並不正確,簽約大多帶著目的來,對目標企業很熟悉,甚至早已談妥,不過是在參展現場走個儀式感。

如果內行、外行一起看熱鬧,會怎樣?

偶遇!發現新大陸,找到新機遇,下次還要來!

真正的會展應該如何?

在2004年開始做自媒體後,我和一個國內會展打了近20年交道:ChinaJoy(中國國際數碼互動娛樂展覽會)。

這個會展,和糖酒會有點相似,場內遊戲廠商雲集,網際網路企業各種展示黑科技。

而會展內外,現場人頭攢動,試玩遊戲的有,表演cosplay的有。

各種展台上的showgirl(類似車模)更是爭奇鬥豔,甚至於最早一代的網紅,也多有從這個展會的花絮中露出。

然而,現場的展示到底給誰看?

給大家看熱鬧,門道都在熱鬧里。

現場之外的活動才是關鍵。

去過好幾次,每次都現場被網際網路遊戲圈子裡的朋友拉著:

展會隨便看看,等下來沙龍嗨皮。

於是,遊艇沙龍、KTV酒會、遊戲轟趴、遊戲試玩貴賓體驗,都在會展中心之外的地方上演。

圈內的人,到處跑場子,遊戲公司的花樣不斷翻新。

不怕你不來,就怕你來了還不了解我,交個朋友先,合作後面說。

於是,每一屆ChinaJoy,帶著目的來的遊戲廠商和從業人員,又偶遇了許多機會、想法,碰撞出更多的火花。

這種會展官服之外的私服,反而成就了網際網路遊戲領域的繁榮。

帶著看熱鬧的想法去看展,從來就不局限於外行,內行更加需要。

只是場地未必一定在展會、峰會、論壇,一群人整整齊齊坐在那裡、聽大師布道。

於是,外行偶遇了熱鬧,好新鮮,下次還來看展。

內行偶遇了機遇,新大陸,帶著目標來,或許找到了目的地,或許找到了新目標。

這樣的展會,才不是擺個攤、吆喝兩句,刷個存在。

吃瓜群眾真的只是吃瓜嗎?

這一次,軌博會作為株洲2023年眾多展會的收官之作,開始有了這種氣質:

不怕熱鬧,就怕不來。

至少,一個小目標達成:株洲市民,成了最踴躍的粉絲。

無他,你問株洲人,軌道交通在這裡有啥好東西。

人人都能隨口說出:電力機車、動車組、高鐵乃至智軌。

可再問細點,或許絕大多數株洲人只是見過智軌,坐過動車,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中車株機、研究所乃至中車株輛的大門,並不對公眾打開。

哪怕是作為430廠子弟的筆者,也是多年沒有進廠看過貨車。

結果,也要到軌博會現場才能看到傳說中無人操作磷酸鹽漏斗車,那出口沙特的奶白色車體。

儘管,有幾次在路上偶遇過運貨。

熱鬧不熱鬧,熱鬧。

不懂還是裝懂,真不懂。

但近距離的體驗,總能有所收穫。

至於內行們,覺得熱鬧不?不得而知。

但內行們,也要看熱鬧,卻是實打實。

至少,聽到一個傳聞:

田心(中車株機、研究所)、430(中車株輛)那邊就跑來了數以十萬計的吃瓜群眾。

平時,只怕就是在鐵道工廠里上班,也看不到這麼多熱鬧。

看不到這麼多友商、競品和科技狠活。

回去後,少不了從自己的專業角度,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這樣的內行,作為遊客入場,恐怕不是少數。

2024年,會展應該怎樣辦?

一個會展,熱鬧之餘,也就有了題中之義。

一個會展,熱鬧之後,也要有更多的想法。

畢竟,下一會展,株洲還可以更熱鬧。

不只是外行吃瓜、更要讓內行瞧新鮮,甭管場內場外。

感受到了新鮮,會想來。

發現了新大陸,會再來。

真正讓機遇在會展上偶遇,簽約不再是既定任務走流程,展後更多合作在其中。

這才是會展經濟的真相,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題中應有之意。

這一年,株洲學會了起手式。

下一年,該升級會展2.0,玩出更熱鬧的門道。

作者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中經傳媒智庫專家,資深TMT產業評論人,新出版有《自媒體寫作從入門到精通》(清華大學出版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5f7a89fd780b036779d538074a5a3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