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如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處處都需要錢,沒錢寸步難行,大多數人都向錢看,似乎錢才是一切。
天生騙子
普通人都靠著自己的雙手去勤勤懇懇積累自己的財富,也有些人不滿足於這種來錢慢的正經途徑,走上了違反犯罪的道路。
因此,現代社會也出現了一些花樣百出的騙子。隨著時代發展,今時今日最多的詐騙手段自然是電信詐騙和網絡詐騙,其實往前追溯還有傳銷詐騙,非法集資詐騙等等。
在八九十年代,通訊信息並不發達,消息十分閉塞,也造就了這個時代獨有的騙子,偽裝各種不同的身份,進行詐騙,從中撈取不同的好處。
有一位騙子就緊跟時代發展,成為各種騙子,這位騙子被稱為浦江強叔—張世強。
如果說天生就有騙子,那麼張世強必定就是其中最有天賦的一人。1942年,張世強出生於浦江縣先華街道的曙光村,張家世世代代務農為生,張世強的父母也是大字不識,老老實實的農民。
張家並不富裕,甚至十分貧困。因此小時候的張世強並沒有得到豐厚的物質條件以及營養,能吃上一頓飽飯就算是不錯了。
張世強因為長期吃不飽飯,並且缺乏營養,身材瘦小,永遠都穿著打著破舊補丁的衣服。
這樣的生活環境並沒有讓張世強想要發憤圖強,好好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改變命運。而是總是想著走捷徑,能一夜暴富,造就了他對於金錢的過於執著和痴迷。
因此小小年紀的張世強就在村子裡坑蒙拐騙,遭到了同村很多人的嫌棄,認為張世強這個孩子從小就根不正,長歪了,長大了也不會是什麼好人。
張世強自然不會好好讀書,他小學沒畢業,就因為老想著掙大錢,而沒有與父母商量,私自輟學。進入社會的張世強開始尋找能掙大錢的大事業,他野心很大,瞧不上這些偷雞摸狗的小伎倆。
此時正值信息閉塞的年代,張世強在外面的廣闊世界裡開了眼界。他開始偽裝和包裝自己,他先是偽裝成浦江縣的企業家。
雖是外表土氣,也沒有什麼文化,但是張世強卻善於偽裝,並且憑藉自己看起來老實正直的外表騙了一些人。
屢試不爽以後,張世強不滿足於此,他想要騙筆大的,於是張世強偽裝成長春電視製片廠編劇,四處行騙。
在七八十年代,長春電影製片廠對於很多國人來說是家喻戶曉的文化影視支柱產業,很多電視上播放的電影和電視劇都是出自長春電影製片廠。
自然這個廠的編劇也是了不得的大人物,畢竟那些電視電影劇情都出自他們之手。
也沒有人能專門跑到長春電影製片廠核實張世強的身份。那個年代,大多數人也比較樸實無華,看著張世強遞來的名片,就相信了他的身份。
隨著騙了一筆又一筆的錢財,張世強的慾望逐漸膨脹。他經常明目張胆地借著長春電影製片廠的身份,前往全國各地開會,欺騙各地的企業家和領導,獲取一些好處。
其中就有一次張世強前往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召開一個和當地政府合作的小型會議,他表示自己即將要籌拍一部電影作品,劇本已經寫好了,而拍攝地點就打算定在風景秀麗的思茅地區。
影視詐騙
如今導演和演員也已經就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東風自然是指拍攝「資金」,思茅區當地的領導和企業家聽到這個消息十分激動,畢竟這是千載難逢的可以宣傳思茅的好機會。
畢竟很多風景秀麗的地方,都是在電視上一炮而紅,成為全國人民的旅遊勝地,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比如在1980年由上海電影製品廠拍攝的《廬山戀》這部電影,就讓廬山成為風靡一時的旅遊勝地。
數十年的行騙經歷早已讓張世強的行騙技術爐火純青,看不出絲毫的破綻。因此在當地政府領導的組織下,紛紛慷慨出資,支持張世強的電影拍攝。
不過此時警察早已盯上了張世強,因此在張世強得逞之前,就將他抓獲歸案。
因為前期很多受害者報案,加上警察的調查取證,張世強在證據面前無法繼續偽裝,最終經過審理,因為詐騙金額高達7萬元,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
事實上,彼時張世強早已經娶妻生女,他在行騙的過程中,在朋友的介紹下認識了青春靚麗的年輕女孩周荷芳。周荷芳長相十分出眾,身姿窈窕,皮膚白皙貌美。
原本周荷芳是奔著做演員來找張世強,不過卻被騙子張世強一眼看中。他哪裡能捧周荷芳做演員,但是可以靠著自己偽裝的身份,追求周荷芳。
於是在張世強高超的手段中,不諳世事的周荷芳也很快淪陷,成為張世強的女朋友。不久後,兩人就步入婚姻殿堂,再婚後,周荷芳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不過直到張世強被抓,周荷芳也不知道丈夫的真實身份不過就是一個連學都沒上幾年的騙子。直到張世強被法院判刑,在證據確鑿的證據面前,周荷芳也不禁相信了丈夫的真實身份。
周荷芳受不了這個打擊,對張世強失望至極,帶著剛出生不久的女兒離開了張世強。
不過騙子始終是騙子,更何況是立志成為騙子之王的張志強。他為了可以減刑,在監獄工作人員面前,認罪態度非常良好,時常懺悔自己的罪行,表示會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因此在監獄中,總是成為一個優秀的標兵,事事都爭第一,是個改造積極分子。監獄工作人員也被張世強偽裝出來的假象所迷惑,以為張世強真的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因此監獄工作人員為張世強申請減刑,張世強原本二十年的刑期被減少了五年。張世強在1996年順利出獄,偽裝了十五年的好人也再次露出了本來面目。
他靠著敏銳的觀察力,重新審視了當前社會的發展,自然和當初入獄的1981年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此時正值改革開放,很多人紛紛下海,加入創業大潮,成立個人公司。
張世強也看準了如今的時代發展,他在1997年,註冊成立了上海享宏實業有限公司。
張世強成為董事長和公司法人,實際上這個公司只是作為張世強行騙的外殼。在信息發達的今天,要有看似真實的身份才能更好地行騙,並且不被揭穿。
騙子之所以能行騙成功,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其背後的身份背景值得相信,而不是騙子本人為人如何。
離奇身死
張世強深諳此法,包裝好自己的新身份,便開始以低調神秘的企業家的身份進入社會行騙。他時常有辦法搞到一些大型活動和場合的入場券,在活動上侃侃而談,成功將自己塑造成一位事業有成的董事長。
並且為了進一步有名頭騙取這些人的錢財,他千方百計地將自己騙取的資金入股北京中視新媒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
在入股以後,張世強搖身一變,成為一位有文化的企業家,並且經常投資影視作品。
他也靠著這樣的身份拉來了很多的影視投資,做戲做全套,為了可以騙過北京中視新媒公司和這些投資者,他一開始的確是真的投資拍攝了一些影視作品,如《純正年華》,《救我》等作品。
這幾部作品也有一定知名度,為這些人賺得了一筆錢,因此張世強的虛假身份算是坐穩了,沒有在引起任何人的懷疑和質疑。
後來張世強又拉來了無數的大額投資,名義上是拍攝影視作品,但是這些電視劇在開拍到三分之一或者一半的時候就會被張世強以各種理由叫停,不在拍攝。
影視作品投資拍攝暫停以後,這些資金也不知去向,不過如果有人真的要查帳,也無從查起。畢竟在前期各種名目的資金消費五花八門,都與影視拍攝掛鉤。
張世強也因此為詐騙手段,屢試不爽,詐騙金額也水漲船高。後來張世強不滿于于此,想在各行各業都進行詐騙,於是拉來了六個「志同道合」的兄弟,分別在商業,官場,金融等圈子裡實行詐騙。
也因為這幾個人的加持,讓張世強的詐騙看起來真實無比,毫無破綻。到後期,因為張世強強大的關係網和人脈,他甚至都不用再靠著各種名目去讓這些人投資,單單只靠著借貸,就可以獲取大量資金。
前期周荷芳也在張世強最為風光的時候帶著女兒回來,面對金錢的誘惑,周荷芳也拋棄了良知,夫妻聯手進行詐騙。
不過再高明的騙術也有被拆穿的一天,畢竟總有人會出面要帳。2008年,曾經借給張世強的浦江超界集團發現張世強的公司按照約定還款的日子和張世強要錢,但是卻聯繫不到張世強。
超界集團的工作人員前往張世強的公司,發現公司早已被註銷,只是一個空殼公司。於是浦江超界集團將張世強告上了法庭。
此時人們才恍然大悟,原來張世強是個徹頭徹尾的騙子,詐騙數額高達16億資金。
張世強也憑空消失,直到2009年2月12日,有人在嶗山風景區發現了一個被槍擊的面部血肉模糊的男屍,此人正是張世強。
雖然面部中了三槍,但是警察鑑定為自殺,那16億資金也不知去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面對16億的誘惑,不知道有幾人能堅守住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