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歸國,曾收到一封信提醒不要下船,50年後才知寫信之人是誰

2024-01-20     阿斗愛

原標題:錢學森歸國,曾收到一封信提醒不要下船,50年後才知寫信之人是誰

當你提及「飛彈」和「原子彈」的發展史,你第一個會想到的人是誰?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記住那個智慧的名字,「學問像森林」是的,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就是------錢學森。

在美國期間,有人好幾次問我存了保險金沒有,我說1塊美元也不存。因為我是中國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國住一輩子。 ------錢學森

1949年10月1日,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站在天安門上,高喊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至此中國人民徹底站了起來。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了戰亂,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在新中國成立之際,新中國百廢待興。一群學業有成的留學生,都希望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來報效祖國,建設祖國。

在大洋彼岸另一端的錢學森聽著廣播里的消息,他心潮澎湃,他堅定自己回國的機會到了,他的妻子蔣英女士也非常支持錢學森的這個決定。錢學森不惜放棄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這個職位,在他心中心心念念的只有自己的祖國,在美國的每一個日夜裡,他從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就像那句名言一樣,「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

1950年6月,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了重要講話,決定對朝鮮用兵,戰火燒到了自己家的門口,中國志願軍奔赴朝鮮作戰,這讓中國和美國的關係一度到達冰點,在這樣一個國際形勢下,在美國的很多科學家和留學生都希望可以早日回國,錢學森在也是在這個時候選擇回國的。為了回國錢學森費了不少力氣。

那個年代中國和美國是沒有直達交通工具的,大部分都是要去香港,在從香港回國,1950年美國有一艘郵船從舊金山出發,途徑洛杉磯,最後到達香港。這是一次絕佳的回國機會,但是想要回國的人實在是太多了,船票早就賣沒了。所以錢學森只能選擇另一種方式回國。

1950年8月28日,加拿大首都渥太華,一架飛往香港的飛機正準備起飛,錢學森就預定了這架飛機準備回國,可是沒有想到的事竟然發生了。錢學森在回國的前一天,去向自己的老朋友告別,老朋友告訴錢學森會儘快給她解決工作上的問題,但錢學森毅然決然的決定回國,於是他的這位老朋友只能將錢學森回國的事情上報美國情報部門,這就有了一句非常出名的話「錢學森無論去哪,都抵得上五個師的戰鬥力」說這句話的正是當時的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

得到了自由的錢學森,依然不能回到祖國的懷抱,美國情報部門對其做出了非常嚴密的監視,甚至在他的家裡安裝了監聽器。命令錢學森每隔幾天就要來移民局報到,並限制他出境。面對這種境遇,錢學森即憤怒又悲傷,他知道此時的祖國更需要他。

1954年4月的一個夜裡,在經過了長達多年軟禁的錢學森,終於向祖國發出了呼救,錢學森在家裡的書桌上,向祖國寫了一封求救信。內容十分簡單,最後附上了美國軟禁他的簡報。這封信流露出了一個愛國人士對祖國的思念,流露出一個科學家對祖國的憧憬,最後這封信到了全國人大委員長陳叔通的手中。

陳叔通看到了信,將他轉交給了周恩來總理。周總理將此事告知毛主席,於是便做出了決斷。當時的美國一直告訴世界並沒有限制中國僑民的自由,在接到錢學森的信之後,大家就徹底地看清了美國人的嘴臉。為了遏制中國發展,他們不惜把這些要回國的優秀有志之士送到監獄裡。對這個自由的國家來說簡直就是諷刺,他們從來就沒有真正的自由。

1954年,日內瓦會議如期舉行,周總理對中國駐波蘭大使王炳楠做出了指示,要求他在同美國大使談話中,要不惜一切的代價把錢學森營救回祖國。美國大使則拿出了一份名單,看來是早有準備,這些名單大多數是一些在中國的美國僑民和一些被中國拘禁的美國軍人。這就是交換錢學森的條件。

在得知此事之後,毛主席和周總理商議,可以率先釋放一批朝鮮戰場上的戰俘,但是一定要保證錢學森安全回國,美國戰俘我們不在乎,我們只在乎中國僑民在美國的自由和安全。

為了表示中國的誠意,周總理告知王炳楠在第三次中美談判中做出一定讓步,希望可以用美國提出的條件,換回錢學森等有理想有抱負的科學家回到祖國。但這一提議遭到美國的公然反對。

但是中國領導人並沒有因此放棄,周總理再一次指示王炳南和美國進行會談,不能讓這非常難得的溝通渠道中斷掉。每一次會談中國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讓步,在這次會談中,中國釋放了四名中國俘虜的美國飛行員。

在中國政府表現如此之大誠意之後,美國政府依然沒有做出明顯的表態,並且美國還提出無稽之談,以中國無法解釋錢學森回國的真實理由作為藉口,拒絕釋放錢學森等華僑回國。最終我方一次性釋放了11名朝鮮戰場的戰俘飛行員,並且拿出了錢學森在美國寫的求助信和美國扣押錢學森等華僑的證據。看著擺在桌面上的證據,美國佬只能乖乖地閉上了嘴,最終他們解除了錢學森的出境限制令。在幾經波折之後的錢學森博士終於恢復了自由。

在回國的前一天,錢學森正在家中收拾行李,他迎來了加州理工大學穆布里奇的拜訪,隨行的還有美國軍方的高層,他們是來企圖留住錢學森的,他們給錢學森開出了優厚的條件,他們告知錢學森只要不回到中國,他可以參加美國所有的機密研究,他可以得到豐厚的待遇,但這絲毫沒有讓錢學森動搖,最後穆布里奇對錢學森說:「坦白地說,中國沒有先進的航空技術,一點都沒有,你一位傑出的航空科學家回到一個農耕社會能做點什麼呢?」錢學森笑了笑對穆布里奇說道:「只要能回到我的祖國,無論做什麼都可以,哪怕是種蘋果也行。」

在送走穆布里奇的之後,錢學森收到了一封來自祖國的信件,署名是自己的父親,信件的內容是這樣的:「很高興你能回家,路上一定要小心,中途千萬不要下船,到了香港之後我會讓朋友去接你。」錢學森看到信件之後,非常開心,但只當是自己的父親念子心切,擔心自己在回家的時候途遇以外,就沒有過多的在乎這封信。

錢學森看了看在場的所有人,場面一度安靜了下來,錢學森嚴肅地回答了這位記者的提問「我不會再回到美國了,我沒有理由在回到這個地方,這是我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在我以後的日子裡,我要盡我最大的能力,去建設我自己的祖國,我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隨著「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汽笛的一聲巨響,錢學森博士正式踏上了回家的路。錢學森遵守了父親的叮囑,無論輪船在哪裡靠岸錢學森都沒有下船,在長達20多日的回家之路後,錢學森及其家人來到了香港,並且在當日就從羅湖橋進入了中國大陸。

據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說,當初在香港的時候,母親就告訴自己,一定要保護自己的父親,如果有什麼突發事件,要第一時間趴在自己父親的身上,確保自己的父親不會受到危險。當時的香港是英國人的地盤,羅湖橋又在很長一段時間處於兩不管的地帶,再加上新中國成立不久,國民黨的很多特務都在中國境內潛伏。錢學森回國是受到國際高度關注的。那些敵對勢力,是不希望看到錢學森回到祖國的。但好在一切都有周密的安排,錢學森一家順利地抵達了北京。

一直到50年後這封神秘的信才有了揭曉。原來這封信是周總理命令外交部借用錢學森父親的名義給錢學森的提醒。當時的祖國十分重視錢學森回國,也十分關心他的安全。但是當時的國際形勢十分複雜,只能用這樣的辦法給錢學森提個醒。

回國後的錢學森立刻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火箭、飛彈研究所。錢學森還擔任了中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的時第一任院長。在一次會議中,陳賡大將問錢學森:「錢先生,我想再問你一次,到底我們能不能造出屬於自己的飛彈。」錢學森看了看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兵說:「有什麼不能,外國人能造出來,我們一定也能造得出來。」

1964年7月29日7時,東風2號飛彈在基地試射成功,中國自行研製的飛彈終於獲得了成功。錢學森望著飛行中的飛彈,在心中對遠在大洋彼岸的穆布里奇說道:「穆布里奇先生,這就是我種的蘋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45c9dc54508b831af410d6937a49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