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不僅僅是運動,哪怕是在室內開會、辦公,天氣太熱也是應該開空調的。空調的發明不就是為了解決夏天太熱冬天太冷的問題嘛?而且溫度已經到了33度,別說運動,就是不動,也會大汗淋漓的。
有人說吹空調運動,毛孔張開容易導致寒氣入侵等,純粹是因為使用不當造成的,這個鍋空調不背,後面我們會詳細解釋。
適宜的溫度可以提高運動效率
要知道,人在進行運動的時候會產生熱量,散熱途徑主要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出汗蒸發,環境溫度低於皮膚溫度時,可通過輻射、傳導、對流和出汗蒸發來散熱,而當環境溫度高於皮膚溫度時,則只能通過出汗蒸發這一條途徑來降溫了。高溫,是所有運動的大敵。
33度,顯然大量出汗已是必然,這樣不但會影響散熱、影響運動能力、影響出汗效率,甚至也會讓運動半途而廢。幾乎每個室內健身房都會有空調,而且溫度多半會調的比一般室內溫度低一電,就是為了平衡運動帶來的額外身體核心溫度升高。
質量好的空調會讓環境溫度降得比較均勻,不會出現有些人說的冷風一吹寒氣入體現象。會產生吹空調不舒服的,常見於一些小的飯館,一台立式空調要管大半個餐廳,離空調遠的大汗淋漓,離空調近的渾身冰涼,顯然這是空調沒選好以及位置擺放存在不合理的原因,而不是說空調降溫有問題。
高溫下運動,容易造成中暑,甚至損傷大腦。高溫環境,血液流向皮膚表面去散熱,肌肉中的血液減少,也影響運動能力。而且大量出汗,如果補給(補水、補鹽)不及時,也容易造成內分泌紊亂。最關鍵的是,溫度太高,運動的動力也會減少,可能本來應該一小時的運動,半個小時就草草收工了。
這裡必須要強調的一點是,那些說出汗後一吹空調容易受寒的人,把因果順序說反了。
如果你剛在室外運動後大汗淋漓,突然進入空調房間猛吹空調,是可能會造成受寒。但是在安靜狀態進入涼快的房間運動,剛開始是不出汗的,而隨著運動時間增加,是否出汗,出多少汗都跟環境相匹配,完全不用擔心「大汗淋漓吹冷風」這個現象的發生。就像秋風颯颯的時候在戶外跑步,也不會出現「大汗淋淋吹冷風」這個現象一樣。
人體舒適的溫度在18~23℃,濕度45~65% RH。
——夏季,人們感到最舒適的氣溫是19~24℃,冬季是17~22℃。當環境溫度超過舒適溫度的上限時,人們便感到熱。當環境溫度低於舒適溫度下限時,人就感到涼快、寒冷。穿著的衣物、運動發熱等都會影響人體的體溫感受。
合適的運動溫度,一般都會略低一些,主要是為了把運動身體升溫算進來,達到熱量平衡,就有了比較舒適的運動環境。這也是為什麼室內游泳池水溫都不會太高的原因,剛下水時覺得有一點點涼,越游就越熱,平時我們小編在訓練游泳時候還會「頭頂冒煙」。所以,運動環境的熱平衡是關鍵。
——就拿戶外跑步來說,比如冬季,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出門不冷說明穿多了」,就算在很冷的冬天,進行戶外跑步也要比戶外遛彎穿的少一點。而到了夏天,炎熱天氣戶外運動,則要做更多的防暑降溫準備,馬拉松比賽還要噴淋降溫,濕海綿降溫等等。
室內環境可以自己打造,有空調不用,豈不浪費?
開空調運動需要避免:對著冷風直吹或把溫度調到極低
如果說開空調運動有什麼禁忌,那就是要避免的就是強風直吹。我們應該都見過,男同志把衣服一掀,面對/背對空調冷氣直呼過癮的場面。多數好的空調,出風都比較溫柔,也有檔位可調。不要把溫度調的太低(比如一下調到16度),風力太大,畢竟夏天運動,和室外相比,哪怕溫度降低幾度,也已經是非常美好的事情了。
退一萬步講,即便是空調不行,比如前面說的小飯館大功率立式空調強風直吹,也可以加點兒衣服再做運動。就當秋冬出去跑步,穿上防風的衣服,一切也都解決了。要知道,有冷風的秋冬跑步也比炎熱的夏季跑步容易,這就是開個破空調和不開空調的區別。而如果不是跑步運動,是其他運動,出汗量一般沒有那麼持久,空調開一會兒再關上也好。
保持運動習慣,對每一個現代人來說,都挺重要的。我們因為網際網路的便利,運動量已經在生活方式中大幅度減少了,快遞、外賣、汽車、電梯……讓我們日常需要的運動量大幅度減少。保持運動習慣,能夠增強體質,緩解壓力,對抗現代生活的副作用。戶外太熱,太陽太曬,室內開啟空調,適宜涼爽的溫度下去做運動,何樂而不為。
總的來說,室內開空調運動,能讓你的運動更舒適、更安全,這也是不少人會選擇健身房瑜伽館的原因之一,也能避免戶外紫外線。空調房避免溫度太低或者冷風直吹。實在避不開冷風直吹,也可以通過增加防風衣服來成為解決方案,或者空調開一會兒再關掉。
總之,題主的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千萬不要因為怕吹空調就乾脆不運動了呀~
運動生活恆久遠,舒適溫度有區間,室內空調沒毛病,儘管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