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溫 莎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師 超
2008年3月,一場史詩級的全球金融危機風暴來臨前夕,中國汽車業乃至全球汽車業都面臨嚴峻形勢。混沌之際,以中國汽車意見領袖為號召的《汽車商業評論》雜誌推出了中國第一本《中國汽車藍皮書》。
在《中國汽車藍皮書》所提出問題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2009年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誕生,進一步研討當下中國汽車業的熱點問題。
不誇張的說,每年年中進行的藍皮書論壇,都是中國汽車界一次痛快淋漓的頭腦風暴,一場思想激盪的饕餮盛宴。十六年時間,這裡真正成為一股中國汽車思考力量的意見集散地,一個關中國汽車的意見和建議的自由市場。
每一屆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不僅以與會嘉賓的廣度和討論問題的深度聞名業界,緊跟全球汽車產業熱點,設置汽車經理人最關注議題也是其最大的特點和亮點之一,堪稱論壇的點睛之筆。
2009年第一界,決心與恆心;2010年第二界,尋找未來競爭的制高點;2011年,第三屆,盛世危局;2012第四界,挑戰與變革;2013年第五界,榜樣;2014年第六屆,重構;2015年第七屆,汽車四化;2016年第八屆,下一步;2017年第九界,升級;2018年第十界,夢想與焦慮;2019年第十一屆,勇氣;2020年第十二屆,冬芽;2021年第十三界,先手;2022年第十四屆,刷新;2023年第十五屆,不負;2024年第十六界,想像。
SoCar產品戰略諮詢創始人張曉亮曾與過多屆藍皮書論壇,他認為,每年藍皮書論壇的主題都很有針對性,也有預見能力,有些還是對行業的期盼。汽車四化是一種概括並指明道路;勇氣、冬芽、先手和刷新實際給大家鼓勵和提出建議;夢想與焦慮是四化轉型關鍵階段的一種總結;歷史的垃圾時間,大家都想把自己冬眠起來,靜態的「想像」。
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場景方法論提出者吳聲認為:面對新汽車的大航海時代,汽車藍皮書論壇能夠始終緊扣產業進步的關鍵點和行業趨勢,以全球化的視野,以數字化的基座,以智能化的格局,不僅史無前例的提出了汽車四化,也為中國汽車指明了發展方向。
他以第十六屆的主題「想像」為例,「想像,不僅僅是產品和商業模式的進化,也包含在人工智慧周期里,如何憑藉想像力超越內卷,創業周期,第十六屆藍皮書論壇定義的想像,是更高維度的新質生產力的競爭,也是更高視野的商業進化邏輯。」
上海艾拉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孫榮衛表示,論壇主題的選擇,映射著主辦方對行業現狀的認知和對行業發展的洞察。「比如,2024年的主題是想像,行業大勢已定,沒有一定想像力,只能坐以待斃,坐等死亡。」
資深媒體人楊斌表示,「每年的藍皮書主題都切中行業主旋律,引領並推動汽車行業發展,在參與之後,收穫良多。
事實上,為了不辜負外界的期待,在主題確定前的數個月時間裡,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賈可博士與論壇嘉賓、籌委會成員都絞盡腦汁、睜大眼睛從時代脈搏、社會情緒、產業走向中挖掘關鍵詞。
用他的話說,「每一年論壇的主題,我們都希望能夠抓住趨勢的牛鼻子;我們渴望在共同的命運中,審時度勢,緊緊抓住命運的韁繩。」
以下是十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題回顧。
2009年,第一屆
決心與恆心
2008年,受經濟危機影響,我國汽車產銷量增長大幅減緩至個位數,全年銷量938萬輛,逼近千萬大關。2009年,汽車行業都在謀求應對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為提升整個行業的信心,第一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確定了「決心與恆心」的主題。
2010年,第二屆
尋找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首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召開的2009年,中國汽車銷量同比暴增46%,達到1364萬輛,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這讓中國汽車界有了更多信心和雄心從汽車大國走向汽車強國,也催生第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主題:尋找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2011年,第三屆
盛世危局
中國汽車市場的繁榮表象潛在危機。
2010年,中國汽車產銷已經超過了1800萬輛,但是如此巨大的市場還沒有孵化出能夠站穩腳跟的自主品牌。2013年下半年開始,自主品牌的在建產能將全部釋放,2014年將成為中國自主品牌的真正淘汰之年,到時我們該如何應對?
「我認為我們必須要抓住這最後的黃金機遇,樹立危機意識,樹立快速反應的意識。同時,政府的政策,不能反過來打擊自主品牌的發展,比如一些地方的治堵政策;政府的政策同樣不能讓濫竽充數的汽車從業者一併得到好處,否則劣幣會驅逐了良幣。」賈可博士說。
2012年,第四屆
挑戰與變革
「中國汽車工業又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時間越來越緊迫,如果我們不能從對現狀的錯誤認識中覺醒過來,那麼即使是今日的巨人,明天也一定會成為歷史。」賈可博士在第四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邀請函上寫道。
「挑戰與變革」是一個巨大無比的題目,也是一個無比沉重的題目,又是一個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課題。
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是龐然大物,但大而不強已經是業內共識,如何從大到強,業內也充滿了各種泛泛而談,從大到強不是必然發生的事情,由大而衰卻是我們經常能看到的現象。
「這也是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巨大的挑戰,要避免由大而衰而亡的命運,我們必須立即進行變革。」他說。
2013年,第五屆
榜樣
2013年,時值中國汽車產業誕生60周年。火紅的開始、中斷的進程、開放的艱難、重新的啟程,在這樣一個歷史年份,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吸取經驗和教訓?
越來越多的人對中國汽車市場增長保持平常心並開始具有變革意識。在這樣一個歷史階段,我們究竟如何變革才能成為真正的倖存者或英雄?
當年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題為「榜樣」,「我們所能想到的紀念中國汽車工業60年最好的方法,就是認真吸取以往的經驗、教訓,所以我們以對行業的貢獻為標尺,選擇了中國汽車產業60年中100位人物作為學習的榜樣。」賈可博士說。
2014年,第六屆
重構
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中國第二次改革開放。讓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強調,以及全球經濟及汽車業發展的新態勢,促使中國汽車業或早或晚,必將發生巨大變局。
如果說以往部分中國本土車企開始具有變革意識並著手行動的話,那麼即將迎來的這場變局無疑會是一場大地震。它將推動所有中國汽車市場上的從業者——無論是跨國的,還是本土的;無論是國有的,還是民營的;亦無論是主機廠還是供應商,重新定位,重新出發。
那是怎樣的重新定位?那是怎樣的重新出發?它何時發生?它走向何方?第六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以「重構」為主題在過去和現在之間,在現實和未來之間,破除因循守舊似是而非的魔障,尋找中國汽車強國夢最可靠的答案。
2015年,第七屆
汽車四化
本屆論壇中,賈可博士提出了「汽車四化」的概念,即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電商化和共享化,它不僅是中國汽車的四大趨勢,也是全球汽車業發展的四大趨勢。
「定調汽車『新四化』,並非要一切都要被解構、一切都要被顛覆,我只想說,只想提醒大家,一切都需要被重新思考。」他說。
在那之後,賈可博士所概括和精鍊描述的「汽車四化」成為汽車業內人士的共識,被汽車行業所普遍接納認可,不僅是過去,而且在當下、將來也會繼續推動中國汽車工業向前發展。
2016年,第八屆
下一步
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主機廠、供應商、經銷商,都面臨並經歷著巨變,但這是怎樣的巨變?它還有未來嗎?
在汽車業隨著科技進步或者說網際網路時代到來發生劇烈變革之際,中國經濟已經進入數十年高速發展之後的新常態,這樣的常態,中國汽車產業的下一步將如何發展。
「今天開幕致辭的題目,它是《通向奴役或通向理想之路》,這是文縐縐的或者說故弄玄虛的標題,實際要說的就是我們如何從過去走向未來,它取決於每個人當下正在幹什麼,更重要的是下一步要幹什麼。」
賈可博士認為:「『下一步』不是轉折,但是在為轉折做準備;『下一步』決定了未來的方向,是一個關鍵的節點;『下一步』,破除迷茫與恐懼,堅定信心和未來。」
2017年,第九屆
升極
不是簡單的轉型升級,而是要實現更大視野、更高維度上的飛躍。
「我只是覺得,在如今這個尋常意義上『黑天鵝』頻出的世界上,自己跟自己比好一點的『升級』已經遠遠不夠了,必須要『升極』,每一件事情必須要做到極致,就像博泰的應宜倫所言的要對『極質極致極智』有著常人不可思議的追求,才有可能扼住命運的咽喉。」
賈可博士說,他生造了這個「升極」詞語,然後到網上一查,還竟然真的有這個詞語,意思就是登極,即帝位,「那我覺得這個詞意義不錯,只有做到最好,才有可能登頂,否則只能望峰息心。所以,『我們要升極,而不是升級』」。
他表示,參加或者聆聽我們一年一度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就是各位事業上「升極」的最好途徑之一。
2018年,第十屆
夢想與焦慮
這是最早確定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題的一年,「夢想與焦慮」在年初就確定了。
當年,有一篇十萬加的文章叫《騰訊沒有夢想》,它說,騰訊正在喪失產品能力和創業精神,變成一家投資公司。北大的林校長則在一封道歉信中強調:焦慮和質疑並不能創造價值,反而會阻礙我們邁向未來的腳步。
賈可博士表示,這兩篇東西的立論他都不同意,「對於騰訊,在一個變化的世界中,用投資做防禦並非沒有夢想,而是為夢想築牢護城河;對於林校長,我想不通他是怎麼推導出這樣的觀點的?」
「一個未知的世界在向我們召喚,這是夢想之寄託,也是焦慮之根源。焦慮催促我們去發現和實現我們的夢想,要祛除焦慮,我認為需要我們培養起五種缺一不可的能力:想像力、覺察力、決斷力、冒險力和執行力。」
2019年,第十一屆
勇氣
2018年,中國汽車走入拐點,市場長達28年的好日子逐漸退潮,很多車企開始感到艱難,有些還沒真正體會到。品牌向上由此成為各廠家尤其是自主品牌的使命和目標
「為什麼我們現在需要勇氣,就是因為市場不再增長,而且恐怕也很難再增長。」賈可博士解釋,「夢想現在最需要的是勇氣,沒有勇氣,夢想一經風吹雨打必然會凋零;當然,勇氣也需要夢想,沒有夢想,勇氣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也就不稱其為勇氣。
「但是光有夢想是不夠的,為了鼓起勇氣,我們需要對當下更好把握,對未來更好判斷。」 他說。這一年,汽車的變革方向、能源的幾條路線選擇仍處於爭議之中。在這一背景之下,傳統車企或造車新勢力的每一個戰略性決定都需要勇氣打底。
2020年,第十二屆
冬芽
2019年年末,新冠病毒突然來襲。隨著疫情形式的變化,2020年第十二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的主題也發生了變化。
「歲末年初的時候,我們意識到2019年雖然艱難卻還是未來十年最好的一年,而2020年最多只能謹慎樂觀。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於是早早確定了今年的主題:『活法』。」
但隨著疫情的變化,「終於,我們看到停擺的中國經濟體開始慢慢復甦過來,我們看到汽車產業的上下游也開始慢慢開動了機器。」賈可博士說,這屆春夏之交舉行的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題最終定為「冬芽」,更加契合後疫情時代的社會氛圍,也契合汽車行業的時局。
「所謂冬芽,就是落葉樹在落葉後的枝條上形成繼續活動的新結構。它是個能開花長枝葉的器官,看上去柔弱嬌嫩,面對寒冷和乾燥卻毫不畏懼。我們希望通過『冬芽』這個主題,能夠更好地表達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對『活法』的態度,這是積極的、向上的、樂觀的,一往無前的。」
2021年,第十三屆
先手
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的主題定為「先手」。這一概念來自於圍棋,在對弈中爭得先手往往意味著棋局的優勢乃至勝勢。對汽車競爭來說,如何掌握先手,擁有先手思維同樣決定勝敗。
「一場新汽車革命才剛剛開始,一切也都只是在萌芽之中,毫無疑問,這中間,誰能夠更深刻的理解新汽車革命的本質,誰能夠更多地擁有新汽車革命的資源,那麼誰就掌握了先手,誰就更有可能成功。」賈可博士說。
2022年,第十四屆
刷新
「刷新」這個詞來自於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幾年前寫的首部作品《刷新:重新發現商業與未來》(Hit Refresh)。他是根據自己2014年接任微軟CEO後進行的成功變革有感而發。
他認為,每一個人、每一個組織乃至每一個社會,在到達某一個點時,都應點擊刷新——重新注入活力、重新激發生命力、重新組織並重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
2022年,上海封控,北京管控,汽車業在疫情中遭遇重創。歷史經驗證明,每一次重大的全球性或區域性危機,都蘊含著戰略性機遇。
「至少整個汽車產業界,在經歷了今年上半年的重創後,需要一次刷新,刷新我們的心情,刷新我們的認知,刷新我們的環境,以致刷新我們的未來。」賈可博士說。
2023年,第十五屆
不負
2023年,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面對複雜的政治經濟形勢,在市場競爭白熱化的當下,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組委會確定本屆論壇主題為「不負」。
賈可博士表示:「『不負』是後疫情時代中國汽車產業從業者對於當下和未來的一種從容姿態和勇敢精神。大道從來不負人,現在尤其需要喚起每個人內心『不負自己,不負時代』的那種力量。」
2024年,第十六屆
想像
想像力不僅是「心智的創造」,也是「直面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每個問題的解決都始於想像力,而許多問題之所以發生,也是因為超乎想像,或者說源於我們「想像力的失敗」。缺乏想像力已經成為這個世界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21世紀以來,我們經歷了從百年傳統汽車跟隨到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一定程度上引領的跨越式巨變,但是環顧當下世界,中國新汽車要想真正站穩腳跟,要想更上層樓,需要進行一次真正的大反思,需要一次想像力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