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性因素助推微電網行業成長空間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大

2023-12-07   普華有策

原標題:多重性因素助推微電網行業成長空間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大

多重性因素助推微電網行業成長空間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大

近年來,為推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分布式電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就地消納,國家政府和地方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電力現貨市場基本規則(徵求意見稿)》《「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關於印發加快電力裝備綠色低碳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等促進多能源協調互補的微電網建設。

1、行業競爭格局

從企業微電網行業的需求端看:企業微電網的需求端是各工商企業主,其中也有較多工商業主委託供電公司代建,這類項目經供電公司轉包後在市場上放出,但最終的需求方均是各工商業主。從企業微電網行業供給端看,微電網領域供給分散,其供給主體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1)電網公司旗下軟硬體開發及集成服務企業,由於較多業主微電網需求會直接委託供電公司代建,因此有較多項目被電網公司旗下的軟硬體開發及集成服務企業所消化,其中較大的包括國電南瑞、國電南自、許繼電氣、四方股份等,同時中小型項目還會被各地廣泛存在的電力三產公司所消化;

(2)基於低壓電器生產能力向企業微電網延伸的企業,這些低壓設備生產商通過打包軟硬體解決方案銷售方式積極開發微電網產品,如在國內開展相關領域業務的海外企業施耐德電氣有限公司、西門子有限公司等;

(3)基於細分領域集成能力向企業微電網延伸的企業,通過將自身優勢產品與光伏、儲能設備相互融合,開發出各具特色的微電網產品,如電力能效管理領域的安科瑞,配網 EPCO 領域的蘇文電能,電力通信領域的澤宇智能、威勝信息,能源物聯網領域的炬華科技等。

此外,還有其他眾多零散企業參與其中,根據國家能源局《電力業務資質管理年度分析報告(2022)》,截至 2021 年,我國共有持證承裝(修、試)電力設施企業共 3.16 萬個(該許可證主要用於承接相應電壓等級電力設施的安裝、維修或者試驗業務),其中山東、江蘇、河南、四川、廣東等省市均擁有超過 2,000個,具備相關資質的企業眾多且非常分散,持續服務長尾市場。

2、微電網市場發展現狀

(1)分布式能源快速發展,為實現分布式電源的靈活、高效應用,微電網建設需求增加

以分布式光伏為例,根據國家能源局的數據統計,2022 年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約 51.11GW,同比增長 74.57%;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容量占當年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比例從 2015 年的 9.19%上升至 2022 年的 58.48%。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快速增長,伴隨分布式光伏、分布式儲能、充電樁的接入,企業等負荷側用戶的用電行為更加複雜。而開發和延伸微電網能夠充分促進分布式電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接入,實現對負荷多種能源形式的高可靠供給,因此微電網建設需求將迎來增長。

(2)多地拉大峰谷電價差,電力用戶優化用電曲線需求增加

2021 年 7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的通知》,部署各地進一步完善分時電價機制,目的在於通過合理拉大峰谷電價價差,從而更好引導用戶削峰填谷、改善電力供需狀況、促進新能源消納。工商業峰谷電價差增大趨勢明顯,能夠激勵企業加強微電網能源管理,合理規劃錯峰用電、節能控耗,減少電費支出。

(3)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企業微電網開啟與大電網的雙向互動

2021 年 10 月,國家發改委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於組織開展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中提出,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後,10 千伏及以上用戶原則上要直接參與市場交易(直接向發電企業或售電公司購電),暫無法直接參與市場交易的可由電網企業代理購電。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電力現貨市場交易,企業微電網能夠幫助實現與外部電網互聯互通,輔助企業動態優化用電策略、賺取電費收益,微電網經濟性進一步提升。

(4)在可靠用電、安全用電、高效與節約用電、有序用電的用電需求推動下,企業配置微電網的意願逐漸增強

隨著電力市場的不斷成熟,小型工商業或代理居民和商業用戶的負荷聚合商也將參與需求響應市場,豐富市場參與主體的類別,增加負荷側調峰潛力。綜合能源服務商、負荷聚合商能夠把分散的電力用戶的可調節負荷集合起來,既能實現電力用戶能效管理提升,又為電網公司、發電企業減少了調峰壓力和調峰難度。在分布式能源接入需求、峰谷電價差增大、工商業用戶直接參與市場交易、用電需求提高的背景下,企業配置微電網意願增強,微電網能效管理市場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

按照國家電網公司的統計,10kV及以上供電電壓等級的工商業用戶有200萬戶以上,此類「用戶側變配電所」產權歸電力用戶所有(工商企業、住宅小區、學校、醫院等)。這些用戶均有建設或改造微電網的潛力。

常見工商業鋪設分布式電源裝機規模約 1-2MW,假設 1MW/個,根據能源局示範項目數據,平均每 W 微電網分布式電源裝機對應企業微電網整體投資約 10-11元,以 10 元/W 企業微電網建設成本測算,單個企業微電網投資規模約 1,000 萬元。則存量 200 萬戶 10kV 及以上供電電壓等級的工商業用戶若全部鋪設微電網,潛在市場總空間可達 20 萬億元。

展望 2025 年,根據全球能源網際網路發展合作組織《中國「十四五」電力發展規劃研究》,我國到 2025 年末擬初步實現光伏裝機 561GW,較 2020 年累計裝機量(253GW)增加約 308GW,假設其中分布式光伏占比 60%,同時工商業占分布式光伏中的 50%,則十四五期間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將增加 90GW,假設2022-2025 年逐年分別增加 14/18/22/26GW,並假設 2025 年工商業分布式光伏微電網滲透率達到 20%。我們以 10 元/W 企業微電網建設成本測算,僅考慮工商業分布式光伏的情況下(不考慮分散式風電、天然氣多聯供、燃料電池等其他分布式電源),2025 年我國企業微電網市場規模有望達 520 億元

3、行業主要政策

4、行業發展趨勢

(1)多元化趨勢

隨著新能源在電力能源系統中的比重逐漸增大,多能互補、高度耦合成為電力能源系統的顯著特點,基於電力、燃氣、供熱、製冷等多種能源系統耦合協調的微電網行業呈現主體多元化、業務交易複雜化的趨勢,且參與主體逐漸擴展,除了工業園區、建築樓宇、電網企業、電能服務機構、售電企業、電力用戶之外,也包含了負荷聚合商、多類型儲能、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充電站、虛擬電廠等多種主體。負荷根據所使用的能源類型可分為電力負荷、天然氣負荷和熱負荷等。在電力能源系統中,形式各異的多能流之間的耦合愈發密切,處於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眾多用戶的用能習慣、用能需求各異,對冷、熱、電等多種能源的需求走向多樣化。

(2)新興技術廣泛應用

新興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創新驅動力,雲技術、大數據及 5G 通信等技術發展正在改變和推動電力能源行業的信息化及數字化發展。傳統的信息系統正在被建立在雲平台上的技術解決方案所代替,運行方式、技術架構及應用模式都將產生顛覆性的變化,醞釀著巨大的市場空間。以網際網路、物聯網為引導的「大數據」正快速發展,勢必會推動電力等傳統行業朝著大數據的領域發展。隨著智能終端和 5G 通信的發展,電力能源行業的作業方式、服務方式都已經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固定工作模式、離線工作模式和桌面交互的操作方法都在被移動應用所取代,各種專業系統都在往智能終端的操作使用模式發展。在新技術的作用下,電力能源數字化的內涵得到不斷豐富,電力能源行業的產業形態更為多樣化,微電網行業企業的成長空間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大。

(3)服務模式向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轉變

近年來,新的技術不斷在電力能源行業得到應用,專業性和複雜性程度大幅提升。為適應這種變化,能效管理系統的設計、規劃、諮詢需求也在增長,能夠從需求出發,對客戶的現有業務進行梳理,並提供從諮詢、策劃、輔助設計、施工、交付、運營運維的數字化解決方案的廠商,能獲取更多的業務機會。綜合客戶多元化的業務需求及系統兼容性等因素,客戶對綜合廠商的優先選擇傾向將促使信息化實施模式逐步發生轉變,廠商類型將從單一的採購、建設轉換成以「用戶需求-設計諮詢-集成及實施運維」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4)用戶側市場成為新的增值點

隨著電力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和電力改革的深化,以及可再生能源和大量分布式電源併網,使得能源消費者的角色逐漸轉變為能源產消者,供需角色可相互轉換。用戶側對電力能源增值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用電側能效管理、電力運維等方面的需求都可以作為新的增值點,拓展用戶側諸如負荷管理、能耗管理、微電網建設運營、定製運維服務等增值服務能增加用戶粘性和企業競爭力,也為整個行業帶來更多的發展空間。

更多行業資料請參考普華有策諮詢《2024-2030年微電網行業深度調研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同時普華有策諮詢還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鏈諮詢、項目可行性報告、專精特新小巨人認證、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認證、十四五規劃、項目後評價報告、BP商業計劃書、產業圖譜、產業規劃、藍白皮書、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諮詢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