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職聲小七(爸媽進化論主筆)
微博新聞「11歲女童高空扔蘋果砸癱女嬰被判賠185萬」引發熱議。
3月31日上午,東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對備受社會關注的東莞塘廈鎮某小區高空掉蘋果砸傷三個月女嬰一案進行在線宣判,一審判決肇事女孩監護人賠償185萬餘元。
2018年3月9日下午,年僅3個來月的凡凡被家人抱著在小區樓下散步,返回住處時在單元入門處被一個從高空落下的蘋果砸傷頭部,後陷入昏迷,被送往醫院搶救。
2018年3月15日,東莞市公安局經對砸中凡凡頭部的蘋果碎片進行DNA檢驗鑑定及調查詢問,查明蘋果系因小女孩小星(化名)從其自家陽台落下的。
小星跟隨家人租住在該單元24層的一套房屋內,事發時她已經11周歲,獨自一人在家。
為何11歲的孩子會往窗外亂扔東西,難道平日裡家長沒有好好地告知孩子這些行為準則嗎?才導致如今這種悲慘局面的發生。
放眼望去,被父母溺愛寵壞,毫無行為準則毫無規則意識的孩子,處處可見。
很多父母都知道毫無底線的寵愛孩子,縱容孩子,這樣不好,甚至可能會毀了孩子一生,但是經常會在不知不覺當中,走進溺愛孩子的行列中。
很多父母總說: 「他還只是個孩子,也許以後長大了就好了。」
於是乎,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可能就導致孩子的很多壞習性,自私,任性,霸道,甚至可能毀了孩子一輩子。
01
孩子還小不代表孩子不能獨立
閨蜜最近特別的苦惱,孩子已經兩歲半了。
越來越叛逆,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去朋友家,玩具一拿出來,還沒玩兩分鐘,就把所有的玩具全部掃落一地,還各種踩,怎麼說也沒什麼用。
閨蜜孩子玩玩具總是灑落一地不自己收拾,屢教不改,久而久之,閨蜜也懶得管,小孩子隨他去吧。
總以為孩子小,不去糾正不良習慣,長大後想管已經晚了。
因為他還是個孩子,所以他更需要大人的教導。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到2歲左右會進入「第一反抗期」,開始喜歡說「不」。這個時期的孩子對家長提出的要求視若無睹,甚至會故意做大人禁止的事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人類有兩件事情最難:一是如何「統治」他人;另一個是如何「教育」他人。
閨蜜說,現在的孩子實在是太難帶了,感覺就是個搗蛋鬼,吃飯也是,天天要圍著哄著吃,到處跟著跑喂。簡直就是個吃飯困難戶。
如今很多家庭都存在著,央求哄騙孩子吃飯睡覺,甚至答應給孩子,講完兩個故事,或者吃點什麼零食才肯把飯磨磨唧唧地吃完。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態,長此以往,孩子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養不出責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喪失殆盡。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在原則面前不要再因為孩子的無理取鬧就選擇退讓,不要再用「他還是個孩子」做藉口,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關乎他未來的生活。
02
孩子小就可以胡作非為?
曾經有一則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
一名男子對電梯里的指紋機十分感興趣,擺弄了幾下後,竟然把機器從電梯上拆了下來。他怕別人發現,出電梯後就趕緊把機器從高樓扔下。
殊不知,他的惡劣舉動被監控攝像頭拍得清清楚楚。
這期間,他旁邊的女子只是輕輕拍了幾下,就再也沒有阻止了。
經過物業排查發現,該男子是小區的業主,已經23歲「高齡」了!而旁邊熟視無睹的女人,竟然是他的媽媽!
最令人感到可笑的是,當物業要求男子賠償損失時,他的媽媽竟然把兒子護在身後,百般抵賴不想承擔責任。
最後物業拿出監控錄像,該女子竟然理直氣壯地說:「他才23歲,他還是個孩子。」此話一出,全網譁然,迅速成為微博熱搜。
孩子小就可以胡作非為?何況這已經是23歲的成年人了!居然做出這麼幼稚耍無賴的事情,更可悲的是媽媽還這麼護短,完全沒有承擔責任的意識。
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順從只會培養出毫無擔當的「巨嬰」。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如今社會當中,大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有的時候難免不捨得管教孩子。
對於孩子的很多要求和做法,一次兩次說說不聽,打打沒用,覺得管不動了,乾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最終養出問題孩子。
有句話說的好,一切孩子的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03
應該怎樣杜絕溺愛行為
之前有一則新聞:
一個40歲的單身漢陳某,在家中吃飯時,與父親發生了爭吵。一氣之下,陳某竟然將盛有米飯的碗,扣在了父親頭上,其父報警。
等民警到達現場後,其父卻私下告訴民警:你們教育教育就行了,他還只是個孩子!
40歲的人了,老人還將他稱為孩子,這真的是典型的溺愛。
那對於孩子的溺愛行為,到底有什麼可行的辦法呢?
1、給孩子樹立規則
對於早期孩子的吃飯睡覺問題,必須給孩子明確地樹立規則。倘若孩子不好好吃飯,就餓他一頓兩頓,不給他任何零食,告訴他,如果這次不吃飯,那就必須等到下一頓吃飯的時間才可以有的吃。
有次對於我家寶寶的吃飯問題,真的就是餓了他一下午。那天下午傍晚孩子就已經餓得不行了,但是還很嘴硬,自己卻在家裡各種翻箱倒櫃,結果到了晚飯時間,還沒兩分鐘他一碗白米飯吃得已經差不多了。
2、絕不袒護
有的時候我們在家裡教訓孩子,可能另一半會說孩子還小,可能大一點就好了。
有時候如果跟老一輩住在一起,可能老一輩也會跑過來,你們以前小的時候還不是一樣,小孩子還這麼小,等大一點自然就好了,別太嚴了。
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我們必須嚴肅的表明自己的立場。絕不允許有免死金牌的存在。
3、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所有的物品,所有的食物都是來之不易的,沒有什麼是理所當然的。家長也沒有理由,所有的事情都幫孩子做好。
特別是爺爺奶奶,一定不能幫孩子背書包、拿水杯,甚至背孩子上街,去學校等等,孩子理所當然慣了,怎麼懂得感恩?
做什麼事都讓孩子從他人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對付出懂得回報,對幫助懂得感激,孩子才能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來面對生活。
《聖經》中寫道:穩固的夫妻關係才是家庭的核心,父母不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放開手讓他們自由成長,拒絕溺愛,只有自己嘗盡生活的酸甜苦辣,才能開拓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他還只是個孩子,這絕不能作為我們父母溺愛和縱容孩子的理由。
作者簡介:職場小七,富書專欄作者,爸媽精讀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富書親子營第7期學員,二寶媽媽,英語老師,熱愛製作美食插花,喜歡做小手工,熱衷於分享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喜歡各種折騰,但,一直都相信生活會心想事成,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圖片所有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aFinnEBnkjnB-0zRqq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