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塊生活費要餓死我?」大學准新生言論引爭議,網友:凡爾賽

2022-07-20     全職寶爸徐國濤

原標題:「4000塊生活費要餓死我?」大學准新生言論引爭議,網友:凡爾賽

生活費對於大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在尚未開學的時候,准大一新生都會對即將到來的大學生活充滿期待,自己的室友好不好相處,學校的食堂味道怎麼樣。

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給自己多少生活費,這將直接關乎到自己的生活質量,到底是紙醉金迷還是吃糠咽菜,或者是謹小慎微。

4000塊生活費要餓死我嗎?

杭州的張同學參加了今年的高考,成績還不錯,考上了當地一所211大學——浙大。這讓全家人都興奮不已,雖然說張同學從小到大的成績一直都很好,但最終能夠留在父母身邊,還是值得欣慰的。

自從拿到了錄取通知書之後,他就開始了漫長的等待當中,但一想到大學和家的距離不過只有半個小時的車程,又有一些無奈,怎麼就像是上高中一樣呢?根本體會不到遠離家鄉上大學的感覺。

並且,在和媽媽討論大學時的生活費時,媽媽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我們全家人一個月的生活費差不多是4000塊,反正你也是回家住,那就把4000塊錢都給你,包括安排我和你爸爸的日常生活。

剛開始,張同學聽到媽媽說4000元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感覺,畢竟在杭州的日常花銷說高也不高,說低也不低,並且自己從來也沒有自己算過每個月的花銷是多少。

但是,聽到了媽媽之後的話,整個人就感覺非常不好了,要包括三個人的日常開銷,就算是再節省,平均下來自己只有不到1500塊,這簡直就是壓榨呀!想想都不可能。

隨後,他又問了周圍的朋友生活費是多少,就越發覺得媽媽給自己的錢太少了!要是自己輕易答應了,以後豈不是會淪落到每個月吃糠咽菜呢?要是這樣真的一點都不期待大學了。

如此言論引爭議,網友:凡爾賽

孩子產生扭曲的消費觀,本就是家長的責任

按照不完全統計,大部分大學生的生活費標準在1000~1500元,第二大群體的標準是800~1000元,別說是4000元了,就是2500元都是一大關,只有1%左右的大學生能夠擁有。

雖然沒有明確標明大學生們所處的地點,但是其中一定包括很多一線城市。就算是城市的消費水平很高,但也沒有影響大學生生活費的標準,自然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的。

而這個學生能夠對4000元的標準還很憤憤不平的話,就說明他的消費觀變得扭曲,產生了偏差。從小到大被父母驕縱地過於大手大腳,或許媽媽所說的全家一個月生活費4000元,就全部是孩子自己的花銷呢!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什麼時候才能長大?

雖然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定父母要一直供養孩子,但大部分家長都是墨守成規,一直供養孩子到他們成家。這樣一來,上大學期間的所有費用,也就該有父母全部承擔。

也就是父母的一味默默付出,就讓孩子們變得理所當然,看不到父母的用心良苦,也看不到父母所付出的。等到有和自己的想法發生衝突的時候,又會反過頭來抱怨連連。

生活中這樣的孩子不占少數,層出不窮。難道家長就不知道反抗和改變嗎?他們當然知道,作為一個更有經驗的成年人,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孩子的缺點和弊端呢?只是他們無能為力而已。

因為孩子已經養成了這樣的不良習慣,想要改變談何容易。就像是讓大手大腳慣了的孩子馬上變得節省,是多麼不切合實際呀!也不是他們做不到,而是他們不想要做到,等看到孩子的無奈之情,父母首先會軟下心來,又任由孩子胡作非為了。

今日小結:

你覺得這個大學生的行為過分嗎?如果這是你的孩子,你將會怎麼辦?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b9954170a26f51ea6ab7589ea9ff0a2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