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班裡總有幾個讓老師談之色變的「問題學生」,這類學生或調皮搗蛋、或學習落後、或脾氣不好,老師往往花費的心思最多,但成效往往也最小。
這些學生的問題是態度問題嗎?其實不然。學生因為年齡和前期教養方式的不同,再加上他們的大腦和神經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控制不好自己。他們的問題行為通常是能力的問題,而不是態度的問題。
面對「問題學生」,「私人定製」的教育才是正道。如何從學生成長的背景入手,教育轉化「問題學生」?一起來看——
01
將「問題」分類
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讓教師頭疼不已的「問題學生」,教師首先需要將眼前看到的雜亂無章的種種問題進行分類,明確自己應該持有的態度。態度對了,自然就有了具有針對性的方式方法。
01 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慢慢改善的問題
這部分學生「起跑慢」,他們的視知覺、聽知覺、感知覺轉換能力、數學準備能力、語言能力等方面相對比較落後,在完成具體的學習任務時,顯得比較吃力。
可是問題的原因他們自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如果得不到理解,再加上老師和家長給予的額外壓力,學生很容易走向「人生低谷」,這樣的學生想要被喚醒,就比較難了。
面對這類學生,老師要有等待和包容的態度,不羞辱,少催促,同時還要做好家長的工作。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慢並不意味著沒有後勁趕超上來。
最關鍵的還是要端正教育態度,不要急功近利,先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和親子關係,關係好了,才會有好的回報,才能真正讓學生受益。
02 缺乏自我管理、教育能力的問題
原本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因為平時做得太少,缺乏完整的計劃和思考,並且沒有用心,就不能善始善終。這背後其實反映的是學生缺少承擔責任的意識,也就是缺乏自我教育能力。這是如今許多孩子身上的共有問題,跟家庭教育與不合理的社會觀念有很大關係。
比如小小的擦桌椅的工作,學生拿一塊濕抹布擦,但是抹布蘸水太多,擦得桌椅濕濕的,一坐下來就把自己的衣服弄濕了,於是他通過自己的實踐過程,發現抹布要擰乾一些,這個任務才能完成得更好。
承擔後果本身對學生就具有重大的教育價值。學生需要經歷事情發展的完整過程,看到錯誤和不當的後果,主動反思,才會想出辦法做得更好。
學生在其中學會的並不僅僅是擦桌子,而是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能力做好一件事情。沒有這種訓練,缺少自我教育能力,這才是學生身上真正的問題。
上述問題多在小學階段易出現,而青春期所面臨的問題很多則與社會影響有關。五顏六色、充滿誘惑的社會環境,網吧、遊戲廳、電子產品等給學生的心理帶來了侵蝕。青春期的學生缺乏明辨是非、真偽的能力,往往由於自我管理能力差而誤入歧途。
面對這類問題,需要學校、老師、家長乃至全社會轉變觀念,給學生實踐機會,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學會承擔責任。
有責任意識的學生,隨著慢慢長大,就會有理想、有目標、有計劃、有方法,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不差,成績自然不會差。
03 過分依賴外在評價,缺乏客觀自我認識的問題
這個問題也是大家都比較關心的——心理健康問題。
一些「好學生」常有「玻璃心」,家長和老師都只看到他們學習成績好這一優點,他們只得到單一的評價,對自己的認識並不客觀。
而譁眾取寵,擾亂課堂或集體活動的秩序;或者脆弱易怒,過於以自我為中心,難以和別人相處……這些問題也是由於學生錯誤的自我認識而導致的。
因此,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本質上是因為他們自我評價的能力比較差,過於依賴外在評價,缺乏客觀的自我認識。
故意違規和挑戰權威的孩子,其實有著非常強的表現欲,他的表現,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而脆弱易怒、不合群的學生則是太過依賴外在評價,一些孩子之前只習慣接受積極評價,當在集體中沒有受到重視,或者得到了自己不滿意的反饋時,就會非常受不了,但又不知道怎樣排解心中的積鬱。這樣的學生想要了解自己,想要被集體和他人接受,但是沒有找到好的渠道和方法。
教師要明白,當不希望學生做出不好的表現的時候,要讓他體會到怎樣表現是好的,而且讓他真正嘗到甜頭。
比如讓愛表現的孩子表演課本劇,為大家說相聲,排話劇。讓敏感又缺乏社交技巧的孩子多參加勞動,引導他從自己的勞動成果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比方說,有些不善於交往的孩子,都不知道同學們叫什麼名字,如果教師讓他承擔起發作業本的工作,為了完成任務,他開始叫出同學的名字,並且敢於和同學說話了。教師還可以安排積極活躍、交際能力強的孩子帶著不善交往的孩子一起玩兒,一起完成任務,效果也比較好。
班集體要有多種合作型的集體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協商。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省,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弱項,看到自己給他人帶來的不便,也看到自己能夠為他人做出的貢獻。
一個人只有比較客觀地認識自己,才會比較和諧地與他人相處,因為他更明白自己的需要和他人的需要。
04 因為能力、情緒和行為而造成的「品德修養」問題
老師應十分關注學生的道德問題,因為教育應該解決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品德修養的問題。
中小學生的是非觀念有非常大的可塑性,所以外界的影響顯得很重要。但學生的許多「壞」表現,背後的動機主要不是道德的問題,而更多是能力的問題、情緒情感的問題和行為習慣的問題。
老師在規範學生行為的時候要一碼歸一碼,既理解學生的能力不足,共情學生的情緒困擾,也要明確學生的行為規範,並且要讓他明白做錯事情的後果。
當學生之間出現糾紛,教師要糾正犯錯的一方行為,理解「受害」一方情緒,告訴雙方要控制自己的錯誤行為,並教會學生互相說出自己的需要,讓對方明白,並且做好協商。
老師還需要弄清楚這樣一個邏輯,即讓學生明白,他們做錯事的後果是事情本身出現的後果,而不是老師的懲罰。否則,學生的邏輯會混亂,反而影響他正確總結經驗教訓和修正自己。
比如學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的後果是第二天失去課間玩耍的機會,補寫作業,而不是被老師訓斥羞辱,再請家長訓斥,並且再罰抄寫兩頁生字。
05 因為家庭問題而導致的學習問題
「問題學生」背後常常站著「問題家長」。有些父母,在培養孩子心理健康方面表現為狹隘的愛家思想,甚至把自身的一些不良習氣、錯誤觀點傳播給孩子;還有些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養成了孩子任性、抗拒和目中無人的非健康人格;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方法過於簡單粗暴,在「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支配下,孩子的語言、行為、成績等稍不如意,輕則破口大罵,重則拳腳、棍棒跟上,甚至一個「滾」字就把孩子趕出家門。這樣的低級教育手段,孩子感覺不到父母的溫暖,孩子情感有缺失,進而產生很多問題,老師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面對這類學生,老師要做的並不是頻繁地找這樣的學生談心,也不必表現出太多的同情憐憫;而是讓學生在學校和夥伴盡情地玩耍交流,在活動中讓他承擔重要角色,讓他感覺到自己被同學、老師和集體需要。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或長輩之間的情感糾纏,對於孩子最大的傷害其實就是降低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不重要時,就會對自己放棄要求,而對於一個學生來說,就會很容易放棄對自己學習上的要求。
在這種情況下,老師的外在要求「治標不治本」,而幫助孩子重拾自己的內在價值感,才是抓住了關鍵。老師要幫助這類學生在集體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感,這種內在的力量就可以幫助他走出父母或長輩之間的爭鬥給他帶來的情感低谷,對學生的一生影響深遠。
02
面對問題學生
班主任的三個教育態度
01 讓問題學生「怕」你
這裡所說的「怕」,並不是說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恐嚇、辱罵或是體罰,這裡的「怕」是指讓問題學生在教師正確的教育和純正的班集體輿論下對自己的學習或是思想言行產生一種敬畏之感!
「教師的影子就是學生的樣子;教師的步子就是學生的路子。」班主任首先要讓所有學生都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鐵的紀律才是促使學習、不斷進步的最牢靠保障,且不可隨意侵犯,班主任也一定要用自己的實際言行在孩子們心中樹立有主見、負責任、信得過的良好形象。
02 讓問題學生「服」你
坦言,敬畏並不是信服,「親其師而信其道」。——如若自己的付出能贏得孩子們深深的信服真可謂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幸事。因此,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教師要注重「服」這一教育藝術。
初中階段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自尊心,而問題學生更是如此,他們的內心深處比其他學生更加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卻總是將自己的自尊心掩藏起來而以另一面示人。當然也有這樣的學生:為了滿足自尊心,會故意和老師、家長對著干,以此來表示自己有多大的「能耐」。如何才能讓這些問題學生真正「服」自己呢?
首先,班主任要注重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強自身修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班主任所任教學科的教學情況往往會成為孩子們心中一塊最大的砝碼。在此基礎上,班主任更要從各個細節方面體現平等而富有愛心,特別是不能戴有色眼鏡來看待自己班中那幾個問題學生。
其次,班主任處理問題時不妨學著「護短」一些。學生相處一室總會有磕磕碰碰鬧矛盾的時候,班主任在處理具體問題時,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據、公平公正,在對待問題學生的問題上更要以真誠的愛護、幫助與支持為主基調,有時可適當給予這些學生一點「偏私」與「護短」。
03 讓問題學生「愛」你
和其他孩子相比,問題學生更渴望來自老師和家長的關愛。在成績面前,他們的心房又常常是緊鎖著的,不輕易讓人走進他們的心靈。如果班主任能夠帶著真誠的愛去呵護與照顧他們,時常幫助他們解決來自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困難,幫助他們不斷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喚起他們的進取心,久而久之,就能獲得打開這些學生心靈之鎖的鑰匙。
每一個孩子都有優點,這些優點如一粒粒金子,有時會被沙石掩埋著,暫時遮住耀眼的光芒。作為教師,應該主動去發現,挖掘問題學生身上金子般的閃光點,進行科學有效的轉化工作,帶著愛心與責任上路,讓這些暫存問題的孩子重新綻放光芒。
本文由德育部落陳保峰老師推薦,選自 班主任智庫,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延伸閱讀:
朱永新:如何對待問題學生?
程紅兵:優秀老師都是能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
把「問題學生」變成總經理,喬仕文校長僅用了一招
@老師,這樣對學生說話,學生更願意聽、進步更快!「問題學生」的教育要先提高他們的自尊心
「問題學生」的教育要先提高他們的自尊心
當學生給校長打0分,教育出了什麼問題?聽6位名校長,講述治校育人的關鍵維度
面對「問題學生」我是這樣「搞定」的
改變教育,從這裡開始——校長傳媒(我們唯一的微信號xzcm888)
第一時間獲取教育行業最新資訊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師卓越發展智慧」與「學生健康成長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們
投稿郵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