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中國的歷史進程當中,出現過許多抗日年代的民族英雄,他們不懼生死,勇於鬥爭,為新中國的成立解放鋪墊了基石,在大小不一的戰爭當中,付出了不朽功勳,為後人一直銘記,也正是因為擁有這些革命勇士們的存在,才讓中國迎來了美好的明天。
1950年出生於湖南的廖齡奇就是這樣的一位民族英雄,他從小就被人們稱為小神童,由於家庭條件優越,父母在他年紀很小時就把他送去了學堂讀書,要留其自身的天賦,也逐一彰顯出來,五歲時便可以使得許多字,背書更是不在話下。
通過書中的內容知識,廖齡奇學習到了十分先進的文化思想,在不斷通過自身努力的過程當中,一路考學來到了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根據蘇聯先進的文化思想所創立出來,專門為戰爭做準備的學校,在這所學校當中,它不僅需要學員們的身體素質高強,對於成績也有著很高的要求。
廖齡奇從小便對學習方面融會貫通,憑藉著自身學識,在黃埔軍校當中也收穫了一大批老師的喜愛賞識,黃埔軍校當中畢業後的學生大部分都會成為戰場上的高級軍官,廖齡奇也不例外,畢業之後的廖齡奇被任命為國民軍隊第四軍的軍長。
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不斷深入,他們在1932年時來到了上海附近,國民軍隊第四軍在廖齡奇的指揮作戰之下,將日寇攻擊的節節敗退,也正式通過在「一二八」戰爭當中的出色表現,廖齡奇一舉成名被升職成為團長。
有了更大軍權的廖齡奇,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是時刻反省自己,在戰鬥當中吸取經驗,提升隊伍的作戰實力,這樣的精神對於任何一個高級軍官而言都是必不可缺少的,也正是需要這樣時刻反省自身的方法,才可以讓軍隊在戰爭當中勝利。
1937年,日軍對上海區域的中國軍隊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這其中便有廖玲奇帶領的88軍,面對猛烈的攻擊,廖齡奇沒有亂了陣腳,他在冷靜當中思考解決辦法,尋找著敵軍的弱點,也終於發現,在日軍間隔的喘息期間,沒有作戰實力,需要補充彈藥軍火裝備,廖齡奇正是帶領著88軍在這個時間點將日軍一舉擊潰。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此時的中國已經完全淪陷在日軍的手中,在經歷過上海一戰後,南京等地淪陷的消息也接連傳來,廖齡奇在接受到這樣的信號時十分沮喪,這並不能成為放棄的理由,廖齡奇在重整軍隊之後向南京等區域發起了援助兵力,經過中國人民的不懈奮鬥,也終於在一次次戰爭當中向日軍打得落花流水。
多次打勝仗的廖齡奇自然有些沾沾自喜,心高氣傲,這樣的性格讓他在國民黨的高級軍官當中並不吃香,目中無人的廖齡奇在說話做事時也會得罪許多人,可他平時並沒有將這些細節放在心上,不會對自己犯下的過錯做出相應彌補,通過這樣的原因,他在國民黨軍官當中的名譽日漸敗退。
蔣介石原本對廖齡奇十分看好,但也架不住這麼多人齊齊對他吹著耳邊風,也正是在長沙會戰當中,如此緊迫的形勢之下,廖齡奇非常迫切的想要回到家中看一下自己的親人,也正是這樣的決定,讓他被國民黨的軍官們抓住了馬腳。
各種各樣敗壞廖齡奇的說法紛紛襲來,他們非但沒有感恩廖齡奇,在其餘戰役當中付出的豐功偉績,反而是因為回家探親這一件小事,就對他大放厥詞,蔣介石也認為,長沙會戰如此重要的戰役,必然不能失手,而廖齡奇如此做法,完全沒有將這次戰役的勝敗放在心上。
甚至還有的國民黨軍官對蔣介石說,廖齡奇這樣的方式或許不是想要回家探親,而是在以另外一種方式投敵罷了,蔣介石聽說後立即發怒,迅速命人將廖齡奇在回家探親的路途當中抓來質問,此時的廖齡奇並不明白事情的原委就被抓到了蔣介石的眼前。
結語:面對蔣介石的各種質問,廖齡奇十分無奈,但作出任何解釋也已經於事無補,他也並沒有想到,蔣介石竟然會對自己下殺手,一代偉大的抗日英雄就此消失,後來蔣介石在回想廖齡奇的種種事跡時,也為時已晚,他能夠做的也只有厚葬一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