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陽一對八旬老夫妻因被人頭蜂蜇傷去世。
10月9日晚,兩位老人的孫子賀先生告訴記者, 他們家屬懷疑兩位老人被人頭蜂蜇傷,跟蜂巢被人偷走有關,已經報警。當地警方表示,目前仍在尋找偷蜂巢的嫌疑人。
賀先生向記者介紹,他的爺爺今年86歲,奶奶84歲,均是南陽市南召縣白土崗鎮杜村村民,兩位老人身體狀況一直很好,且無其他疾病。
4日上午9時許,他的爺爺奶奶在去自家菜園途中,突然被一群人頭蜂蜇傷頭部等多處,後兩位老人被送醫搶救, 但他的爺爺於4日晚9時許搶救無效去世,奶奶也在次日上午11時許去世。
事發現場(受訪者供圖)
賀先生告訴記者,事發當天下午,家屬做好防護後去查看人頭蜂蜇人現場,發現一棵楊樹上原有的一個籃球般大小的人頭蜂巢已被人取走,現場斷樹枝有被鋸痕跡。 他們懷疑有人偷走了蜂巢,導致人頭蜂四散在附近草叢、樹木中,兩位老人因此受害。他們已經報警,希望能早日抓獲偷蜂巢的人,讓兩位老人安息。
杜村一名村民也向記者確認, 村裡確有兩名老人被人頭蜂蜇傷不幸去世。
記者獲取的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為賀先生奶奶出具的意外傷害登記表顯示,老人臨床診斷為蜂蜇傷、肺部感染等,全身被蜂蜇傷多處,出現頭面部、四肢多處紅斑等症狀, 急診以「蜂蜇傷」收入院。
公開資料顯示,人頭蜂一般指胡蜂,也叫做紙巢黃蜂,其乾燥的蜂房可入藥。
記者從白土崗派出所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此事警方仍在調查中,家屬提供的線索他們也在排查,目前刑警也已經介入,警方也希望能儘快找到偷蜂巢的嫌疑人。
秋季蜂類活躍期
蜇傷患者明顯增多
「被多處蜇傷的患者,病情進展會非常兇險!」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宓奔說, 以往每年都有被胡蜂蜇傷的重症病例。
胡蜂蜇傷發病高峰出現在 8~10月,7月和11月也較多。這個時節,新產生的蜂王會與老蜂王分家,帶領部分馬蜂到別處築巢產卵,也是蜂類的活躍期。
此時的胡蜂極具攻擊性,而且是毒素最強的時候。每年一到秋天,以蜂蜇傷來醫院急診科就診的病人就明顯增多。
胡蜂本身帶有毒素,被蜂尾螫傷,毒液會注入人體。當被蜇傷後,局部會出現紅腫刺痛或頭暈噁心等症狀。
輕微的蜇傷會使局部出現紅腫疼痛、瘙癢中毒等皮膚過敏症狀,有的還會出現瘀點和皮膚壞死,一般經過局部處理及抗過敏藥物治療,都會緩解。
嚴重的蜇傷還有頭暈、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等全身症狀。輕則會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消失, 重則有嗜睡、全身水腫、少尿、昏迷、溶血、心肌受損、肝功能受損、急性腎功能衰竭和休克,以及中毒性腦炎、腦病等,不及時處理會危及生命。
輕微的蜇傷會使局部出現紅腫疼痛、瘙癢中毒等皮膚過敏症狀,有的還會出現瘀點和皮膚壞死,一般經過局部處理及抗過敏藥物治療,都會緩解。
嚴重的蜇傷還有頭暈、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煩躁不安等全身症狀。輕則會在數小時至數天內消失, 重則有嗜睡、全身水腫、少尿、昏迷、溶血、心肌受損、肝功能受損、急性腎功能衰竭和休克,以及中毒性腦炎、腦病等,不及時處理會危及生命。
秋季外出
如何避免被蜂蜇?
通常蜜蜂不會隨意攻擊人類,遇見蜜蜂, 不要用手揮舞驅趕,遠離它即可。相反,如果極力抵抗,蜜蜂會誤認為遭到攻擊,甚至發出訊息招來群蜂進行集體攻擊。
胡蜂一般不主動攻擊人,只有在受到驚擾時,或環境中有其他化學品氣味刺激時,才會襲擊人。
醫生提醒,去野外儘量避免穿著色澤鮮艷、彩色和黑色的衣服, 建議穿白色、綠色、卡其色服裝。
如果發現胡蜂,千萬不要奔跑、鞭打或扑打,保持靜止,最好等到胡蜂飛走以後再離開。
另外,要避免使用含香味的防曬霜、香水等化妝品。保管好食物和飲料,避免含糖和甜味飲料外露。
若是不小心在山上、野外碰上了胡蜂蜂巢,立即遠離,以免驚動、侵擾整個蜂群。
被蜂蜇傷
早期這麼處理
一旦被蜂蜇傷,千萬不要大意,第一時間做好這幾步。
•第一步:挑除毒刺
如果毒刺留在體內(胡蜂蜇後不留毒刺),先不要盲目去拔掉帶毒囊的毒刺,可以拿針把刺挑出來,避免用手去抓,造成毒囊破裂釋放更多毒素。
•第二步:清洗傷口
首選流動水沖洗10-15分鐘,有條件者用碘伏消毒。胡蜂毒素為弱鹼性,沖洗後可用食醋這類弱酸性液體來濕敷傷口,中和毒素也能緩解疼痛;蜜蜂毒素為弱酸性,可選中肥皂水弱鹼性液。
•第三步:局部止痛
24-48小時內給予局部冰敷,可以用抗過敏藥膏或清涼油塗抹,有利於皮疹的消退。
•第四步:及時就醫
蜇傷後密切觀察半小時左右,一旦有呼吸困難,呼吸聲音變粗,帶有喘息聲音,頭痛、嘔吐、心悸、胸悶、四肢無力、手腳冰涼、血尿等情況發生,立刻前往就近醫院,以免耽誤。
來源:潮新聞·錢江晚報綜合自極目新聞、錢江晚報此前報道
責任編輯:何昉堃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