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製作了一系列圖表,將夏朝之前1.5萬年中國歷史,按時間線整理如下。
我這個圖表是根據清朝某位學者的文獻資料整理,他的數據精確得嚇人,不光精準掌握了每一個朝代君主的名字,還附帶了精確到年的時間表。
至於他的資料來源我沒查到,信不信由你,權作參考。
01.燧人氏時代(約公元前1.5萬年—前7724年)
燧人氏也被稱為「燧皇」,三皇五帝之首的「天皇」。從這個時期起,人類掌握了鑽木取火的技能。
有資料說,燧人氏生活在大約100萬年前,但最新的研究表明,早期智人在地球上滅亡了,現在人類應該是五萬年前的智人。
02.伏羲氏時代(公元前7724年—前5008年)
伏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記載的人文始祖,三皇之一,亦稱「太昊」,風姓。
傳說伏羲的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至今中國很多地區還存在三月十八祭祖和集會的習俗。
伏羲氏時期還處於狩獵時期,但動物馴化也已經逐步成熟。文化方面,伏羲氏時期已經有了婚嫁制度,姓氏開始誕生。文字被創造出來,音樂和樂器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按圖表,伏羲氏一共經歷了86代君主,合計2716年。第一代君主伏羲在位18年,享年67歲。
03.炎帝、神農、蚩尤、黃帝時代(公元前5090年—前4053年)
這個時期是四大部落混戰和完成兼并的時期,最終黃帝實現了四大部落的統一, 「炎黃子孫」這個稱謂由此誕生。
- 炎帝(公元前5090年—前4053年)
炎帝部落生活在陝西姜水附近,是姜姓始祖。
炎帝部落歷經10位君主,歷時485年,其中第一代君主炎帝在位49年,享年68歲。
隨著神農氏的崛起,炎帝部落雖然存在,但事實上已經成為神農氏的附庸,這就是後人誤認為炎帝就是神農氏的原因。
- 神農氏(公元前4766年—前4514年)
神農氏生活在漢中一帶,後向北進入關中,與炎帝部落融合。
神農氏歷經8位君主,252年,第一代君主神農在位33年,享年50歲。
- 蚩尤(公元前4607年—前4515年)
蚩尤是生活在今山東、河南、江蘇北部一帶的九黎部落,隨著部落的擴張,與黃帝部落發生直接衝突,最終在涿鹿之戰中被打敗,部落稱被兼并,少部分南遷。
蚩尤部落歷經7位君主,歷時92年,第一代君主「虺蚛」在位28年,享年52年。
蚩尤其實是該部落的第三代君主,在位25年,享年42歲。
- 黃帝(公元前5090年—前4053年)
黃帝其實並非是「一個人」,而是一個部落的名稱,它歷經了天黿少典氏和黃姬氏、姬姓黃夷氏、黃帝氏族三個階段,合計1037年。
天黿少典氏和黃姬氏歷經4位君主,154年。第一位君主叫「槍術」,在位56年,享年80歲,是上古第一位高壽君主。
姬姓黃夷氏歷經10位君主,423年。第一位君主叫「黃夷」,在位36年,享年65歲。
黃帝氏族歷經15位君主,460年。第一位君主叫「芒」,在位31年,享年61歲。
04.少昊、顓頊、帝嚳、帝摯時代(公元前4053年—前2357年)
從這個時期開始,中國進入部落聯盟階段,各大部落的首領都是黃帝的子孫後代,歷經1696年。第一位君主與黃帝的關係,是按傳統說法記載的。
- 少昊(公元前4053年—前3770年)
按《史記》記載,少昊是黃帝長子,母親叫「嫘祖」。少昊氏歷經7位君主,283年,第一位君主叫「清洧」,在位35年,享年61歲。
- 顓頊(公元前3903年—前3348年)
按《史記》記載,顓頊是意昌之子,黃帝的孫子,大禹的祖父。顓頊時代歷經16位君主,555年。第一位君主也叫「芒」,在位25年,享年52歲。
- 帝嚳(公元前3431年—前2799年)
按《史記》記載,帝嚳是黃帝的曾孫,堯帝之父。帝嚳時代歷經21位君主,632年。第一位君主叫「嚳美」,在位23年,享年52歲。
- 帝摯(公元前2799年—前2357年)
按《史記》記載,帝摯是帝嚳的長子。帝制時期歷經17位君主,442年。第一位君主叫「角」,在位31年,享年63歲。
05.堯、舜、禹時代(公元前2357年—前2070年)
堯、舜、禹時期是國家形態的雛形階段,部落之間開始向邦聯制過度,合計經歷287年。
在《史記》中,堯舜禹都是一百多歲的老壽星,其實並非如此,跟前面一樣,堯舜禹不是指三個人,而是三個朝代(部落)。
- 堯帝(公元前2357年—前2128年)
堯部落歷經6位君主,229年,第一位君主「堯」,在位36年,享年61歲。
中國上古的大洪水就發生在這個時期,從公元前2208年開始。
- 大舜(公元前2128年—前2085年)
大舜時期經歷2位君主,43年,第一位君主「舜」,在位21年,享年80歲。
大禹治水的時間發生在公元前2133年—2120年,由於治水的成功,大禹從2103年開始攝政,舜已經失去權力。
- 大禹(公元前2103年—前2070年)
從公元前2103年開始到去世,大禹實際掌握權力33年,享年100歲,是上古唯一一位壽數過百的君主。
大禹死後,其子「啟」即位,進入家天下的「夏朝」時期。
以上即為從燧人氏至夏朝的中國歷史傳承,當然,這個圖表未經證實,爭議的地方頗多,我在圖表里也做了部分標註說明。
喜歡的朋友可以下載、討論、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