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戰神李靖堪稱千年罕見的軍事家,為什麼名氣不如衛青、霍去病

2023-12-11     尋根拜祖

原標題:大唐戰神李靖堪稱千年罕見的軍事家,為什麼名氣不如衛青、霍去病

李靖的名氣雖遠不如衛、霍,但其實李靖的軍事才華在中國歷史上絕對有實力排進前五位,衛青、霍去病連李靖的後背都看不到,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李靖的軍事才華有多高?高到一般人無法理解,更無法洞徹他的價值,高到孤獨求敗,以至於他的仗變得索然無味。

少年天才卻蹉跎一生

李靖,字藥師,出身於隴西李氏丹楊房,與李唐皇室同宗,父祖都是中高級的官員,家族世代承襲「永康郡公」的爵位,是個標準的關隴貴族子弟。

相較於祖父和父親,李靖的三個舅舅更出名,他們就是隋朝名將韓擒虎、韓增壽、韓洪,哥仨南征北戰,為大隋統一,以及抗擊突厥做出了不朽的功勳。

李靖的大哥李端(字藥王)就是個傑出的軍事家,此人23歲出任刺史,27歲任總管、拜大將軍,多次參加大型戰役。

在「恆安大戰」中,李藥王追隨韓洪,以一萬力敵突厥十萬大軍,在損傷大半人馬的巨大代價下殲敵一萬人,以詐降成功突圍。這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戰績了,但戰後甥舅二人卻因為「詐降」被廢為庶人。從那以後,李藥王就再也沒有被起復,在鬱鬱寡歡中度過九年,早早離世。

相對於大哥,李靖的人生軌跡截然不同,他出名更早,少年時期他就被大舅韓擒虎斷言「將來一定是個吳起級別的軍事家」,並被當時的宰相楊素誇讚「是個位居宰輔的大才」。

然而,當大哥縱橫沙場,名聲大振的時候,他這個「未來之星」卻淪為平庸,在功曹、員外郎、縣令等低級別的崗位上徘徊了幾十年,直到46歲依然還只是馬邑郡的一名郡丞。

更嘲諷的是,自幼專研兵法的他居然從未上過戰場,早年「功蓋衛霍」的誓言簡直就是個大笑話。

李靖為何沒有從軍呢?說起來讓人唏噓,原因竟然是李家、韓家出了太多的軍事家,他們常年征戰在外,又遭受排擠和皇帝的忌憚,李靖事實上淪為人質,被堵死了從軍的路。

按正常節奏,李靖這輩子基本上算是「交代」了,然而一個人的舉動卻攪動了李靖這潭死水,並讓他在暮年走上了戰場。

此人就是李淵,時任太原留守、山西宣慰使,負責平定山西一帶的農民起義、抵禦突厥的入侵。然而,那時候李淵已經生了異心,並悄悄做著反隋起義的準備。

李淵的舉動沒能瞞過李靖,他權衡再三,決定前往江都告變。由於擔心途中遭到義軍和官府的盤查,李靖將自己化妝成囚犯,由親信解押著一路南行。

這個「妙計」卻沒管用,當時河東、馮翊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李靖受阻,直到李淵打進長安他依然沒能走出關中,還被李淵活捉了。

臨刑之前,李靖大喊:「明公舉義兵,正需要人才,怎麼能因為私怨殺了壯士?」

這一句話鎮住了李淵,在李世民的幫助下,李靖被赦免,從此追隨在李世民帳下任幕僚。

人近暮年卻戰神突起

武德三年,李淵任命侄子李孝恭為南線總指揮,負責平定江南,但李孝恭的表現只能說是尚可,談不上出彩。

在此情形下,李淵獨具慧眼,他竟然將從未獨立領軍的李靖調往江南,擔任南線軍事總指揮,並明確指示:李孝恭總負責,但所有軍事行動由李靖決策。

就這樣,年近五旬的李靖奇蹟般地走上了戰場,終於實現了他兒時的夢想。從這一刻起,李靖創造了一系列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績。

武德三年,李靖剛剛到位就遇上李孝恭的慘敗,他牛刀小試,僅以800人就打敗蠻夷冉肇則數萬大軍,並奪回了夔州。

武德四年,李靖力排眾議,在江水暴漲的季節順江南下,接連攻克荊門、宜都。又在李孝恭兵敗的情況下出奇兵力挽狂瀾,斬殺蕭梁政權大將文士弘,並以迅雷之勢將蕭銑圍困於江陵。

為了阻止敵人的援軍,李靖再出奇謀,他將繳獲的戰船全都丟棄,任其隨江而下。蕭銑的援軍見到己方的戰船飄滿江面,以為蕭銑已經戰敗,嚇得不敢前去增援了,而蕭銑則在救援無望的情況下選擇了投降。

此後,李靖率軍南下,連下96州,平定嶺南,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拿下了整個江南地區,他靈活多變的戰術,沉著冷靜的作風,以及出人意料的謀略,讓本該漫長的拉鋸戰變成了一邊倒的追殺。

武德六年,江淮的輔公祏復叛,李靖統領六路大軍,僅用了一個月時間就平定了戰亂。面對李靖的輝煌戰績,李淵盛讚他「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李靖!」

武德八年,突厥的入侵更加猖獗,就連李建成、李世民親自出馬也難以應付。於是李淵一聲令下,李靖又率領江淮子弟奔襲河東。

在唐軍連戰連敗的情況下,李靖到位後迅速調整策略,他以退為攻,將突厥人阻擊于山谷,逼迫敵人在進退兩難之計撤軍,卻又在廣武設伏大勝突厥。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即位,突厥人乘機攻入關中,直逼長安。李靖率大軍從靈州奔赴延州,切斷了突厥人退路,準備一舉活捉突厥可汗頡利。李世民為了穩妥起見,與頡利可汗達成盟誓,並令李靖撤銷伏擊計劃。

貞觀三年,李靖奉命兵分六路,展開了大唐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對外戰爭——消滅突厥。

此戰李靖四面張網,卻親率3000騎兵雪夜奔襲數百里奇襲惡陽嶺,又派李勣在磧口堵死頡利北逃之路,緊接著又在風雪交加的夜晚奔襲千里,一句擊潰突厥數萬大軍。

頡利在東、北兩路被堵死的情形下只好向西逃竄,卻不料一頭扎進李靖早就準備好的口袋陣,被活捉了。

突厥汗國的被滅一洗李淵、李世民父子二十年的屈辱,大唐神威震驚天下,四方夷狄紛紛入朝稱臣,李世民的「天可汗」之名就是這麼來的。

貞觀十年,65歲的李靖不顧體弱多病,再度出山,這一次的目標是青海高原上的遊牧政權吐谷渾。

此戰,李靖再次出人意料地化腐朽為神奇,他竟然又在別人想不到的地方給吐谷渾可汗伏允設了個陷阱。然而,唐軍卻因兩路大軍失期,導致李靖的口袋陣破產,伏允逃出生天。

但李靖展現出高超的應變能力,他派出兩路人馬,從南北兩路追擊。唐軍狂追兩千里,一千勇士渴飲馬血、體無完膚,終於成功斬殺伏允,滅了吐谷渾政權。

貞觀十八年,李世民東征高句麗,73歲的李靖帶病出征,行進到河北時再也無法堅持,只好返回長安。

貞觀二十三年,李靖病逝,享年78歲,而李世民在給他安排完後事後僅八天,竟然也去世了。

戰功顯赫卻實不符名

李靖雖然晚年才從軍,但他的戰績卻無人能比,連李世民也只能望其項背。不光如此,李靖還留下了多部兵法著作,教授了李道宗、李大亮、契苾何力、執失思力、薛萬鈞、薛萬徹、蘇定方、侯君集等一大批弟子。尤其是蘇定方,他將李靖的兵法發揚光大,又教出了裴行儉等一批名將。

所以,李靖不光是戰神,更是偉大的軍事理論家,就連李世民也曾經多次向李靖討教兵法。正如李淵所言,即便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這些名將,他們都算不上軍事理論家,其戰爭藝術跟李靖相比差得太遠。

既然如此,李靖為何名氣不大呢?人們提起「李靖」,為何總是想起那位被神化了的「托塔天王」呢?

首先,李靖的戰爭藝術太過高超,他的價值被忽視,常人難以理解,甚至產生誤解。

人們喜歡熱血噴張的戰爭場面,然而李靖卻擅長將不可能便可能,將複雜的戰爭簡單化,所以他的仗贏得很輕鬆,但看場面顯得很寡淡無味。

比如突襲惡陽嶺,3000人一頓飯功夫就解決了,敵人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就敗了。假如換作尉遲恭這樣的猛將,一定會打得血肉橫飛,精彩、壯烈,雖然傷亡很大,但卻能獲得掌聲。而李靖的戰法贏得太輕鬆,讓人誤認為這個仗本該就這麼簡單。

所謂「善戰者無功」就是這個道理,他就像個孤獨求敗的頂尖高手,若非行家斷然無法認識到他的功力有多深。

比如總有人說李世民是大唐第一戰神,可事實上李世民根本不配與李靖相提並論,這就是李世民總是向李靖討教兵法的原因。

我個人認為,歷史上與李靖一個檔次的只有孫武、吳起等寥寥數人而已。

其次,李靖的性格過於內斂,缺少鮮明的個性,又長期處於退隱狀態,影響了知名度。

李靖本質上就是一個「技術型」人才,他一生只關注軍事研究,除了上戰場就是研讀兵法,著作兵書,教授弟子,生活極其簡單乏味。

當了宰相後,李靖變得更加木然,似乎連話都不會說了,參與朝政決策時,他常常「恂恂然似不能言」。由於很難適應新崗位,李靖很快就提出辭職,並以健康為由退休了。

因此,離開戰場的李靖是個沒有色彩的人,缺乏鮮明的個性,而衛青和霍去病的出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他們的個性和出身。

衛青騎奴出身,靠姐姐的光環得幸天子,他卑微到家的性格與赫赫戰功形成強烈的對比,也將他照得光彩熠熠。霍去病以少年之神一戰成名,天降英才的光環、張揚的性格、英年早逝的嘆息,這些元素都給霍去病勾勒出鮮明的特徵。

李靖的一生太過平淡,戰場上的價值被打了折扣,生活中無色彩,又早早退隱,顯得很沒有煙火味。

再其次,李靖一輩子遭受猜忌,長期被壓制,同僚關係不佳,沒人替他樹碑立傳。

如果李靖跟他大哥一樣早年成名,或許李靖的下場比他哥還要慘,因為李靖的軍事才華對皇帝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不得不防。

早年,李淵雖然重用了李靖,但一直壓制他,甚至差點殺了他。李靖憑一己之力拿下整個江南,僅獲得了一個「縣公」的封爵,而秦瓊、尉遲恭、李勣這些給李世民打醬油的角色早就是「國公」了。

李世民即位後,確實給了李靖無與倫比的待遇,但卻從來沒有真正信任過李靖。出征遼東時,李靖本不想去,那時他已經病得不能走動,李世民卻以「司馬懿年過七旬依然老驥伏櫪」刺激李靖,嚇得李靖不得不隨軍出征。

很顯然,李世民擔心李靖就是司馬懿,趁他不在京城的時候作亂。

李靖跟同僚們的關係也不好,每次大勝回朝都會被彈劾,差點遭遇牢獄之災。如果他沾染一點霍去病、韓信這種張揚的脾性,估計早就被幹掉了。

以上三個因素讓李靖失去了光澤,名氣遠不如實際貢獻。大概就是這些遺憾,讓心有不甘的人們開始神化李靖,給他增添色彩,於是「托塔天王」居然覆蓋了真實的李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76960b9d66a00ef0b0377a77d63681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