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4月26日電題:打出「組合拳」 送上「雪中炭」——天津按下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快進鍵」
新華社記者邵香雲、劉惟真
「惠企21條」「27條措施」等政策定綱定向,「金融快速響應機制」架起銀企橋樑……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天津出實招、想辦法幫企業解資金難題、緩稅費壓力,護航中小微企業按下復工復產「快進鍵」。
「牽線搭橋」 「真金白銀」解急渴
「每個月要支出工資、食材、房租等費用,雖然我們之前儲備了資金,卻撐不了多久。」天津阿依來新疆餐廳董事長姜子介說。
2013年,出生在新疆的姜子介在天津市南開區經營起第一家阿依來新疆餐廳,之後又陸續開了幾家,員工也從幾人增加到200多人。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企業經營嚴重受挫,資金短缺讓姜子介犯了難。
天津市金融局的工作人員了解到他的困境後,通過「金融快速響應機制」,牽線企業與浦發銀行天津分行進行了對接。
在銀行與金融部門的合力推動下,僅用不到兩天時間,姜子介就獲得一筆350萬元的貸款。「從線上聯絡到審核材料,整個融資流程一氣呵成,真是幫了我們大忙。」這筆貸款讓姜子介鬆了一口氣。
「金融快速響應機制」是天津市為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建立的工作機制,天津市金融部門牽頭創建「共克時艱金融服務群」,市、區金融局和入群金融機構均成立工作專班,實時協調對接企業需求。
聚焦痛點堵點,注入金融「活水」。天津市金融局局長聶偉迅介紹,「金融快速響應機制」建立以來,入群金融機構已達30餘家,為1.35萬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投放資金930多億元,平均融資成本下降了約20%;貸款需求平均辦理時間縮短為1.88個工作日。
「通過政府『牽線搭橋』,金融機構精準幫扶,『真金白銀』為中小微企業『輸血』,幫助其渡過難關。」聶偉迅說。
減稅降負 「輕裝上陣」渡難關
「真沒想到這麼快!」收到1600多萬元的退稅款後,天津三星視界移動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李美香激動地說。
這家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資企業,疫情暴發以來,公司銷售規模大幅下降。「原材料費用高,資金壓力非常大。」李美香說。
天津開發區稅務局工作人員得知企業的困難後,立刻幫助企業提交退稅申請,並開通出口退稅「綠色通道」。各部門高效聯動,原本需要五個工作日的審批流程在一天內得以辦結。
「這筆及時到帳的退稅款,為我們走出困境提供了資金支持,目前公司產能已恢復至95%以上。」天津三星視界移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胡雨笠說。
階段性減征增值稅,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稅款可延繳,對承租天津市國有資產類經營用房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免收3個月房租、3個月房租減半……天津用實際行動,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減壓降負。
疫情期間,為了讓中小微企業第一時間了解稅收優惠政策,天津通過「網格化」管理、「管家式服務」推動各項稅費優惠政策「落地」。「在提升稅務服務的同時,也增強了企業復工復產的信心。」天津開發區稅務局副局長李煒說。
下沉一線 送策入企增活力
一沉到底,合力攻堅。為推動企業復工復產,天津市、區兩級機關幹部下沉一線,將暖企政策和支持措施傳遞給企業,打通政策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天津市金融局黨建工作處幹部凌玉龍就在被抽調之列。
在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全華匏藝工作室里,各式各樣的范制葫蘆格外引人注目,凌玉龍就是在這裡見到了范制葫蘆模具製作技藝的傳承者黃全華。
在位於天津市西青區的全華匏藝工作室里,各式各樣的范制葫蘆格外引人注目(4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惟真 攝
2008年,痴迷葫蘆的黃全華包下60畝葫蘆種植基地,在此前自己建立的公司里,鑽研起了范制葫蘆工藝。目前,黃全華自主設計製作的范制葫蘆約200種。每年春節前後,黃全華都要忙著交付葫蘆作品,接下新訂單。
受疫情影響,今年初黃全華不僅作品無法交付,資金難回流,感到新訂單也沒了指望。
聽聞後,凌玉龍主動幫助企業與銀行對接。結合天津近期推廣小微企業無還本續貸業務的政策,天津西青中銀富登村鎮銀行主動上門服務,為企業即將到期的一筆貸款辦理了無還本續貸手續,同時下調利率,為企業減輕負擔。
「辦理無還本續貸後,我們不僅能購買製作模具的原材料、打磨交付之前的作品,也能拓展新訂單了。」黃全華說。
天津市金融局下沉幹部(右)在天津市一家商場內了解中小微企業復工情況,並送去防疫物資(4月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惟真 攝
截至4月23日,在天津2萬餘名下沉一線的市區兩級幹部幫助下,天津市有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小微企業19.63萬戶,復工18.4萬戶,復工率達93.7%;有生產經營活動的個體工商戶28.99萬戶,復業26.12萬戶,復業率達90.1%。
「有了政府的支持,我們就有了發展的力量。」黃全華信心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