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旁推薦就是香艷主播?網課怎能做平台引流幌子

2020-05-06   杭州網

北京晚報訊 點開應用、右滑滾動、下拉介面,上初二的小翔本來打算看網課有無更新,卻發現鬥魚教育專區右側欄目更新上線成語音互動,不但有「甜甜的少女音」,還有「實時語音男女交友」。

記者調查發現,疫情之下,各大直播平台紛紛向中小學生開放直播教學功能,但有平台竟將網課教育做成引流幌子,放縱主播打起色情擦邊球。如此一來,以「教育」之名引流而來的未成年人接觸不良信息的潛在風險被幾何倍放大。

亂象

網課旁就是香艷主播

在教育部「停課不停學」的要求下,全國約有2.7億學生需要通過網絡平台上學。面對突然增多的用戶量,除專業教育機構外,快手、抖音、虎牙、鬥魚等直播平台也積極布局在線教育領域。

不過,記者發現,鬥魚科技教育等欄目旁,近日悄然增加了語言交友專區。該區包括交友、電台、陪玩派單等細分欄目,熱門推薦里滿屏衣著開放、搔首弄姿的女主播,直播間裡聊著戀愛話題求打賞。手機螢幕上,教育專區和語音互動專區的距離不足1厘米,完全可以實現欄目間的「瞬時無縫切換」。

「飛機點歌,可強抱麥上所有女嘉賓,補刀詳情問主持。」一位主播稱自己的直播間會邀請最多八名女主播聊天,偶爾跟觀眾開麥互動。「想要直接跟女嘉賓連麥就刷飛機呀,刷滿10架可邀請進主播群,願各位大哥玩好。」按照鬥魚平台的規則,一件「飛機」禮物的打賞需要花費100魚翅,換算成人民幣約140元左右。

聊天內容性暗示頻繁、不斷鼓勵刷禮物,是許多語音交友直播間的共同特點。在此次鬥魚專區欄目調整前,在線教育專區一旁曾是二次元專區,其內容更為露骨。該專區還有聲優主播以「減壓直播」、「助眠直播」等為名,打起擦邊球。

失管

青少年模式成擺設

早在去年9月,鬥魚直播就宣布上線青少年保護模式,未成年人無法進行充值打賞、購買兌換、彈幕評論、視頻直播等操作,每天22時至次日6時也無法使用。那麼,在該模式下,家長真的能讓孩子放心看直播了嗎?

當鬥魚切換到青少年保護模式後,記者看到,平台僅剩下科技教育和正能量兩個板塊。但科技教育專區內仍有不少與主題毫不相關的內容。一位衣著暴露的女主播直播被推到了科技教育一欄第五名的位置,實時熱度為53萬。《我的世界》等遊戲直播也出現在首屏推薦中,實時熱度超過40萬。

更讓人疑惑的是,青少年保護模式下的正能量專區僅有22個視頻內容,比起鬥魚平台自有的海量內容,顯得格外敷衍。記者盤點發現,科技教育專區熱度排名前10的內容,除了遊戲直播和女聲優直播外,另外6個均為主播用各種形式給電腦、手機等硬體帶貨的內容。

此前被江蘇省消保委點名批評後,鬥魚平台上個人資料填寫增加了「暫不支持未成年人設置,請謹慎選擇」的提示。這意味著,平台不但不會因為青少年的年齡強制跳轉到青少年保護模式,反而不鼓勵用戶披露真實年齡。截至記者發稿,鬥魚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並未強制要求未成年人進行實名認證,如果想主動選擇青少年保護模式,需用戶跳轉好幾個頁面手動操作。

底線

網課怎能做引流幌子

一些非法網站也藉助這些直播平台瘋狂導流。「類似鬥魚等平台,人氣高的女主播們都有私密房間,你在某些賭博、色情網站被導流進來後,刷滿一定數量的禮物就會被主播邀請進入。」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此一來,直播平台的私密房間就成了非法網站的「流量池」。

記者注意到,色情擦邊球等問題的背後,是鬥魚上市後持續虧損的窘境。在2016年到2018年的三年間,鬥魚累計虧損達22.72億元。

「這幾個月各網際網路平台都在推網課直播,也希望更多的老師、家長選擇自己的平台作為工具端。但直播平台內容魚龍混雜,我們一直擔心讓孩子貿然接觸存在教育風險。」人大附中的胡老師表示,沒想到平台竟公然以教育為噱頭引流,實屬過分。

「疫情期間在線教育火了,直播平台借勢營銷,但有多少教育內容提供給未成年人,又有多少內容藉機推薦?」網際網路行業從業人士李離博質疑道,擴大用戶對平台雖然重要,但不能以網課教育作為引流幌子,置未成年人監管於不顧,「這應當是這個行業從業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