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這家魚丸店,沒門

2022-05-16     成都Big榜

原標題:想去這家魚丸店,沒門

下午四點,金河路邊,蜀華街上,灰黑相間的大理石牆面緩緩撐出一扇玻璃小窗。窗口與牆面呈30°銳角,開窗即開門,開門即開店,一家魚丸店的日常,正式開張。

這家坐落於寬窄外的小店,在熱鬧這件事上,並未占得寬窄分毫。和寬窄遙相望,又顯得有些遺世獨立的清傲。任外街車水馬龍,艷陽高照,這裡永遠樹影婆娑,和風清涼。

稍不注意,你必將錯過這家只有芝麻綠豆大的小店。不是買主,也鮮少有人聞得窗內魚丸飄香。

店主大川,八零後摩羯男。我問他為什麼要開一家這樣的店?他說:為了活下去。那為什麼只賣魚丸呢?他說:我只會做這個。

我,對這家店更好奇了。

去的那天,正趕上大川休假之後第一天開店。四點零五分,窗口已然如約開啟,大川對開店時間很在意,要完美錯過下午茶——因為忙不贏。

窗邊兩張黃色的板凳被樹影漏出的陽光照得更加明亮。一張靠背上寫著「好食」,另一張是「好飲」。

這是大川對這家小店最精準的概括,它讓我想起一句成都人經常掛在嘴邊的希冀:吃好,喝好。

凳子早已經缺了五金,是大川收來的二手貨。他覺得它們的色調和自家海報特別搭,它們對他的回饋僅僅是:尚且能坐。白天網紅在此打卡,晚間自動長滿前來小憩的大爺大媽。

大川很熱情,他問我要喝什麼,抬手就給我做。我附和著眼前這抹港風,要了杯咸檸七。

話音剛落,他便轉身,從貨架上拿起一個空杯,又走製冰機里取出冰塊。再從盒子裡拿出一塊早已腌漬好的咸檸。再一個轉身,走到案前,咕嘟咕嘟倒入七喜。氣泡升騰,從檸檬的肌理夾帶出果漿。

一口冰飲,把夏日的燥熱消融殆盡。

咸檸的咸香入口,最大程度激發了味覺的興趣。檸檬的果酸,幾乎是在七喜的包裹之下抵達舌面,然後相互交裹、攀援,入喉,上頭。此時,飲料中的氣泡在口腔內壁依次爆破,最後只剩檸檬的余香撲鼻。

簡簡單單,卻暗藏玄機。大川問我覺得如何,我一個不愛喝飲料的人,覺得還不錯。他的神情透出一絲得意:這是潮州咸檸檬,潮州朋友親手出品。

我問大川還記不記得是什麼時候開的這間小店?他抬頭看了看牆上親筆寫下的記錄:2021年11月14日。下面幾排,大約是配料備忘。

道理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但到了大川這裡,似乎又多了幾分精緻腔調的價值與意義。

大川不是成都人。早年間在深圳工作幾年,做平面設計,因為家裡人大都在成都,也就索性回到成都創業。

設計師創業的第一件事,就是開民宿。前兩年,正遇上民宿高速膨脹發展的好時機,大川便在寬窄巷子、人民公園一帶租了好幾套老民居。在城市裡做民宿,前期投入相對較少。

親手把一個個房間裝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然後在民宿平台上掛牌。他說這一帶的氛圍很棒,不嘈雜,不浮躁,也能最快速有效地,讓那些嚮往成都生活的外地人擁抱到成都人的日常。

可好景不長,2019年遇上疫情,大川的民宿生意做得越發吃力。他只得把一些房間轉為長租續命。

畢竟一磚一瓦都是自己弄的,割捨不了,也不想放棄。靠近寬窄的這套,就拆了改。於是把這最臨街的一間,改成了小食堂。

本來是想利用這間小食堂,為自己的房客做一些夜間小食。也是杯裝出品,方便帶走,亦可邊走邊吃。沒成想,最後這一扇窗,讓這位民宿老闆看到些許死而復生的光亮。

「你們這兒是搞啥子的哦?嗨呀我簡直沒發現這兒是一家店!」

一聲驚呼,打破了大川追憶的往昔。窗口那位客人掃了一眼菜單,要了一份咖喱魚丸。大川轉身開始操作,燙魚丸,裝杯,澆咖喱。粵語「支付寶到帳11元」的提示音作證,這是一份僅僅耗時5分鐘的誠意出品。

咖喱濃稠,湯汁忸怩地掛在雪白的丸肉上。馬鮫魚製作的魚丸,口感彈脆。一口咬破,伴隨著齒間的切割,肉化作糜,糜翻拌著醬,越嚼越香。

作為點睛靈魂的咖喱,自是大川的秘訣之一。他說傳統日式的濃醬太過濃稠,不掛湯。所以他便用基礎的咖喱醬打底,加上奶奶特別熬制的葛根粉,最終調製出如此精妙的粘稠度。精妙之處在於:層次豐富。

大川是一個對食材有要求的人。他賣的魚丸,都必須自己一顆顆試過。什麼原材料,什麼口感,哪種味道,他了如指掌。

正說著,他又提議給我做一杯好多魚蛋。這是他的招牌。黑白墨魚丸各一顆,為這款魚蛋打下Q彈的地基,章魚丸、龍蝦球的加入,讓咀嚼的動程顯得豐富有趣,再來一顆蝦丸,隨即用泰式甜辣醬封頂。

本來不存在什麼手法技藝,但就在這彈指一揮間,眼前這位設計師,倒是把一杯看似平平無奇的魚丸,做出了些草莓聖代的意思。

相比咖喱魚丸,好多魚蛋里的魚丸們就要軟綿很多。但我覺得和平時在便利店吃到的那些魚丸不太一樣,大川做的魚丸,沒有粉糯感,也絕無面腥味。

魚丸里除了大量的魚糜之外,會適當加入一些雞肉去增加它的彈韌,這樣,它才會更好地成型。

做好的魚丸,也不能長時間地浸泡在濃厚的湯底中。而是讓它在白水裡封存住最佳的溫度和濕度,在遇見醬料之前,魚丸依舊是它最原始的味道。

以前總覺得便利店的魚丸不是真魚丸,大量的麵粉,讓它們失去了本真,對於很多人來說,它們和方便麵一樣,僅僅是為了在飢餓的時候的草草果腹之物。

在大川這裡,我吃到了真正的魚丸。雖然因為融合和改良,和我在香港地區,在日本吃到的不會完全一樣。但用心做出的魚丸,也是真實有效的美味新鮮。

再加一杯關東煮,算是湊齊了大川的第三大拳頭產品。

關東煮的湯,存放在溫水瓶里,倒出來的時候,滾燙的湯水,再次喚醒了杯中的魚丸。一陣鮮甜之後,也不會有調味的余香久久附著,回味清爽。

生意好的時候,大川幾十秒就要出一單。食客在窗外,他在窗里,一里一外的兩個人也會有一搭沒一搭地對話。「邊走邊吃還是打包」,是他問得最多的一句。"你們這個窗子能不能翻進來」,是他回答得最多的一題。

小食堂的營業時間只有短短5個小時,晚上九點,大川把窗戶一關,還要去跑步。最近,也要從金河路跑到浣花溪。

我說大川閒不下來,他說自己就是愛折騰。以前瘋狂做民宿,結果備受打擊。現在沉下心來做小餐飲,偶爾也回歸老本行,做做設計。

他嘴上說著「人生應該豐富」,人生也正在教會他,實體生逢絕境,要如何科學地活下去。

有一回,有四五個客人,把菜單上的魚丸全部點了一遍。還有一回,有一個客人,點了四五杯好多魚蛋,一個人站在窗前,囫圇吃完。

大川默默地在心裡記下這些人在窗前發生的點滴,他喜歡這樣的食客,不只是獵一次奇,而是把他這間小店當成一個暫時的落腳棲息地。

下午五點半,大川窗前的白色風扇轉到第450個圈。街對面的小學開了大門,歡樂兒童傾巢湧出。他們沒人知道這裡賣的是什麼,也沒幾個人懂,什麼是關東煮,什麼是魚丸。

待到白領下班,大川又把身體轉向暖光下的案前,頭頂上的小電視里依然放著坂本龍一,大川也進入了他一天中最高峰的時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e4ed0ea77f60bf428e888df55e4e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