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菜市,藏龍臥虎

2022-07-04     成都Big榜

原標題:溫江菜市,藏龍臥虎

江湖多樣,最愛的還是菜市場裡的江湖。

人物面孔不同,行行皆有,卻自始至終合而不同美美與共;物品多元,色彩多樣,神奇的是,潛移默化中始終繁而不亂。

無須如美術館博物館一般主題清晰,動線分明,菜市場的風格,自成一脈,熱熱鬧鬧,挨挨擠擠。每一個菜市場的橫七豎八,五光十色中,永遠還有隱秘神奇的寶藏。

在剛剛推薦過溫江大灣區的夜市後,大榜也沒有放過溫江的菜市。誕生過萬春滷菜、囊括眾多美食的溫江,幸福的奧秘,都在菜市。

僅僅是其中一間散發出奇香的香料店,便值得成都人從市中心出發,在乘坐18個地鐵站後,從鳳溪河站F1口出,右轉,左拐,踏入溫江航天路的航天大市場

大隱隱於市的滷料聖手

女人手握噴火槍將毛一燒而盡,大刀狠准砍向棒骨;老師傅熟練地把鱔魚頭按入鐵釘,一拉一划木板上血紅一片;戴話筒的男子則高喊,新品種蘭草一年花可開多季……

航天大市場的人頭攢動中,各憑絕技招攬生意的商販,似在華山論劍。

靠邊,拐角的一間門面,招牌上書「溫江萬春滷菜傳統配方(秘方)」。一位頭髮光光的大叔早已泡好一杯毛峰。

茶葉浮上沉下,大叔默不作聲,從編織口袋中掏出灰黑色的粉末,裝袋過秤,再不緊不慢地打結紮緊,規整地碼放在隔板上,等待客人拿取。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中藥包。

僅僅第一眼看見店內的樣子,也令我差點點產生誤會。眼花繚亂,難以辨認的香料,分門別類地安放在格子中,這真的不是一間中藥鋪?

菜市場從來不缺賣干雜賣香料的攤鋪,但像這樣的陣仗,全成都都很難找出第二家。

這是大隱隱於市、56歲的李亞的傑作。

「在溫江,百分之九十(賣滷菜,開館子的)都是在我這裡拿料。」來菜市進完貨,顧客直接就過來拿,「不提前裝好,早上肯定搞不贏。」

滷味受到普遍認可,回頭客也遍布全國各地,有牆上一排日期新鮮的郵寄單號為證。「今天早上剛加一個微信,說是介紹來的。」

說話間,一個北方口音的大爺,順著熟悉的味道,徑直走到店裡。

五年前,一位新疆戰友居住在溫江,向大爺推薦過後,這是大爺第六次到店裡購買,「回北京後,還要買個十包八包。」

在李亞的香料鋪子內,僅僅是可見的各式香料,就有六、七十種。算上未擺放出來的,總共將近百種。

「五香粉,我會九種配方;十三香,會七種配方。」「一個做冷鍋魚的,他們自己配的料不行,在我這裡配的料就巴適,天天喊我師父。」

李亞的師父是個高人,「我愛在我師父那邊喝酒,我師父的父親原先是人民大會堂的,他父親做菜做得好吃得很,慢慢學到的。」

和香料打了30餘年的交道,時間和航天路菜市場差不多一樣久遠,每一種香料的脾性,李亞都了如指掌。配置滷料,像配中藥一樣小心謹慎。

廣西產的八角,質量更為上乘,味芳香,回甜,每10斤滷水使用10到15克為宜。

山奈微辣微苦,壓制牛肉膻味最好,每10斤滷水,用量5克即可。「滷製牛肉時可適當增加用量。」

……

店鋪內,沒人能夠代替李亞的工作和角色。每天4點半起床,兩點一線,除了喜歡研究製作香料,他別無所求。

在朋友圈中,李亞寫道,「興趣愛好現在就只有這一點,能給別人帶來味蕾上的滿足,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批發餐巾紙的溫江百曉生

至少擁有630多家滷菜店的溫江,李亞的一間絕世香料鋪,一包適用於80%以上滷菜品種的調料包,令溫江人日常在家也能夠輕鬆擁有舌尖上的滷味

如果要打聽溫江卡卡角角、現成的當地美味,你得去航天大市場賣衣服百貨的區域,找一位張姓的哥。

坐在朋友網吧淘汰的電競椅子上,聽著有聲小說,不忙活的時候,張哥還會用鋪子上的整套茶具煮煮茶。節奏不緊不慢。

張哥的店鋪很好辨認,店門口貼了一張龍飛鳳舞般的手寫體產品目錄。字體打眼,特別,「你寫的?」

「不是,拿起紙,拿起筆,你去溫江公園門口找那些大爺,火星體可能都可以寫,而且免費。

將近40歲的張哥是資深土著,很少有他不知道的溫江煙火滋味。最有名的萬春滷菜,在北門上。「現在的花香民居對面,至少30年以上,我們讀書那陣已經有了。」

高家兩弟兄開的的豬耳朵,出了名的。在西門找吃的,那去雷蹄花,「美好家園兒對面,也有30、40年。」

滌綸廠的茶鋪;540廠,也就是印鈔廠那邊,晚上的夜生活豐富;五醫院後門的情人街,吃宵夜也熱鬧。

「溫江的東關倉庫,以前的糧站,現在是電瓶車一條街。」和航天大市場相距兩三公里的白馬廟市場,「以前做蒜的生意。」

印象中,溫江的大蒜,確實全成都都有名。至於城北大市場,「批發水果、生鮮。凌晨兩三點,有很多水果蔬菜商販。」

……

張哥像所有的生意人一樣健談。他的生意,通常從早上六點過忙活到下午六點,「有事就早走,反正是自己的生意。」

主要做批發生意,為附近餐館老顧客送貨。遇到散客,張哥依舊起身親切服務。

在為一位大姐配置好周末野炊用的紙巾餐盤筷子等後,「20多塊錢,買這麼一大包」,大姐很是滿意。「比你買的花生還劃得著。」大姐又笑。

溫江菜市場江湖的多面

航天大市場的臥虎藏龍,遠不止此。

甚至店鋪屋檐下的燕子,都令人覺得身懷絕技,像是剛剛從龍門客棧飛出。它們目睹了菜市場上新鮮的心肝、舌頭,以及腦花。

航天大市場上,兩位專賣腦花的大姐足夠令人瞠目結舌。十來秒之間,腦花上的膜便被打理得一乾二淨。每顆腦花售價五元,一天能夠輕鬆賣出一二百個。

撕腦花的膜,不額外加價,周道的服務,令回頭客眾多。往往每日中午11、12點前准能收攤回家。一位大姐講,僅僅是賣腦花這一件事,她已經在溫江乾了30來年。

安居樂業的幸福感,還在航天大市場中的米站油坊。在如今的溫江,這都很少見。

榨油坊的主人朱世雙,家族中曾經有眾多親戚在溫江開設榨油坊。如今幾乎只有他家還在堅守,一張舊貨市場淘來的辦公桌,油光發亮,也已經有30多年歷史。

朱大叔只做半天生意,下午1點後要麼休閒,要麼卸貨榨油。「四天一榨,比不得往日。」

記憶中每到打菜籽的時候,附近的村民會拖著油菜籽前來,「給二角五,三角一斤的加工費,油枯自己拿回去。」

榨油坊挨著花鳥魚蟲區。成都市區的菜市,不太會有一條專門賣花的「百花谷」,但在溫江,這幾乎就是標配。繡球喜人,盆景精緻,魚缸甚至也專門布景打光。

繁花似錦,為菜市場的江湖增加文雅氣息。買菜買肉之外,順手帶兩盆花,順手再去油坊稱兩斤油枯種花,口腹之慾外,溫江人生活美的意識也枝繁葉茂。

絕不可能從溫江的菜市場空手而歸,沒有人,會拒絕時令水果的脆甜多汁,嘗試新奇的食材。得閒,坐在花市茶鋪,聽一耳朵的龍門陣,記住的都是歡聲笑語。

正是在每一次的滿載而歸中,菜市場的煙火氣幸福味,悄悄流進人們的大包小包,又散落到溫江人的家裡和城市的各個方向。

也以溫江的菜市場為大本營,李亞調製的香料,隨著快遞包裹,將把溫江滷菜的香氣送往五湖四海。

新的一個榨油日到來,朱大叔家菜籽油的香味將瀰漫整個菜市,令人真正想起小時候外婆家的香味。

不只專注自己店鋪的生意,察覺顧客對隔壁店鋪的商品有興趣,張哥一嗓子,幫鄰居攬了客。

《笑傲江湖》中,任我行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有人情世故的地方,更應該是江湖。這是我們說菜市場是江湖的真正原因。

你覺得呢,花市上的小奶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93b688315bda4d93c8403b4d1674d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