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月球》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2-09-14     中國電影報

原標題:《獨行月球》研討會在京舉行

9月13日,由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和開心麻花影業主辦的電影《獨行月球》專家研討會在京舉辦。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中國電影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閻曉明,前人民日報高級記者、資深電影評論家向兵,《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當代電影》雜誌社社長皇甫宜川,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院長李道新,《文藝報》藝術評論部主任高小立,《電影藝術》主編譚政,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研究員周武,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周令非,中國科學與影視融合項目發起人、《獨行月球》科學顧問王姝等專家學者,以及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劉洪濤,影片導演、編劇張吃魚,編劇錢晨光等出品方及主創代表參加研討。開心麻花創始人、董事遇凱,開心麻花行政總裁韓梅,開心麻花影業副總經理諸曉晨,開心麻花總裁助理張赫,阿里影業公關負責人張麗媛等參加會議。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主持研討會。

《獨行月球》在暑期引發觀影熱潮,迄今總票房已經超過30億元。 影片中大量月表畫面、太空元素細節真實,而感人的劇情、喜劇的風格同樣讓觀眾感同身受,在視覺震撼中體驗到「中國式拯救地球」的諧趣。科幻與喜劇的跨界融合混搭出不同凡響的效果,在給觀眾帶來歡笑的同時也引發了精神上的共鳴。研討會上,影片主創對於喜劇類型的堅持與創新以及在國產科幻題材上的探索精神獲得了與會專家的一致認可。

30億票房、7210萬人次背後

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之路

9月14日,上映48天的《獨行月球》票房突破30億元,觀影人次超過7210萬。在各大社交網站和購票平台上,《獨行月球》也獲得了觀眾的肯定。

在張丕民看來,《獨行月球》展現了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水平和製作水準,走的是一條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之路。他說:「開心麻花團隊在多年的創作過程中,摸索並總結了觀眾的所思所想、喜怒哀樂和審美趣味,這證明 藝術創作就是要真正了解服務對象需要什麼、期待什麼。

閻曉明認為,《獨行月球》是一部「喜劇+科幻」的類型創新之作。「 科幻題材電影在製作上難度很大,而喜劇又是最難拍的類型片之一,開心麻花影業將兩種類型元素相結合,創作出了一部觀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體現了主創團隊的創作追求和實力。」

主創團隊在類型融合上的創新突破也得到了向兵的認可,他說:「 用富有情趣的喜劇形式表現航天工程這樣的重大題材,可謂舉重若輕。影片通過獨孤月的個體成長,完成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宏大的時代主題敘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彰顯了中國力量與中國精神。」

饒曙光表示,影片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做到了貼近觀眾。他認為,科學元素和思維貫穿《獨行月球》的創作始終,而在此基礎上,影片沒有過多涉及深奧的科技內容, 既讓觀眾信服,又具備藝術的創造力與想像力。「個性化的動機是影片主人公獨孤月成長的核心推動力,這樣的設定有助於觀眾理解並認同人物,而影片中各種類型元素之間的有機互動,也讓觀眾獲得了獨特的審美愉悅感。」

高質量數字角色製作

展現中國電影工業水準

為了讓觀眾真切感受到科幻的魅力,影片在視覺上極力求真。據介紹,為了拍攝包括月面和基地指揮部在內的多個場景,《獨行月球》劇組累計使用了超過4萬平方米的15個攝影棚;「月球基地」為100%實景搭建,整個場景搭建用時半年以上;片中95%的鏡頭涉及虛擬拍攝和特效鏡頭。影片所體現出的未來感、科技感和想像力,也給各位專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令非表示,《獨行月球》中的 袋鼠「剛子」是中國電影高質量數字角色運用的代表,其製作精度、仿真度和藝術感都是里程碑式的,無論肢體語言、毛髮渲染都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的較高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太空衣、月球車、空間站、飛行器等道具和美術設計,均有專業領域人士擔任技術顧問,隕石撞擊、逐日環月等,都經過嚴密的科學計算。

王姝是中國科學與影視融合項目發起人,也是《獨行月球》的科學顧問,她表示, 科幻電影對於中國的科普事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而科學領域專業人士的加盟,也會給未來國產科幻電影的快速發展提供更大助力。

周武認為, 優秀的科幻電影將科學與藝術相結合,是一種展現「詩與遠方」意境的電影類型,《獨行月球》為今後中國科幻電影的創作提供了一個範本:「在建設『航天強國』的時代大背景下,科技從業者與電影創作者將更加親密地『接觸』,而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也必將大有可為。」

延續風格積極探索

打造「喜劇+科幻」的類型創新之作

《獨行月球》在充滿科幻感的故事背景中,延續了開心麻花傳統的荒誕喜劇風格,也營造了區別於傳統喜劇的孤獨感,在「人鼠相依」中,演繹出關於熱愛和生命的浪漫。

張吃魚坦言,《獨行月球》無論從題材還是體量上來說,與開心麻花過去製作的項目都有很大差別,「我們創作的大方向是將喜劇元素和科幻元素結合,然而縱觀整個電影史,喜劇類型的科幻片都是稀缺品,可供主創團隊參考的先例少之又少,我們只能自己去嘗試和探索。」僅創作分場大綱劇本就用了編劇團隊兩年時間,難度可見一斑。

創作團隊的付出和努力也得到了專家的認可。李道新認為,《獨行月球》賦予了科幻電影令人忍俊不禁的喜劇效果,而創精心的情節設置和細節打造,也凸顯了很多高光的藝術亮點,展現出 中國電影少有的自由自在的浪漫愉悅感。

在康偉看來, 《獨行月球》融合了科幻片、災難片、愛情片和喜劇片的類型元素,其中科幻元素是「地基」,通過高技術水準營造出想像力奇觀;災難元素是「敘事重點」,體現了人類面臨的困境;愛情元素是「情感密碼」,手法十分巧妙;喜劇元素彰顯美學追求,每一個笑點都有來源,具有沉浸式的代入感。

皇甫宜川也表示,《獨行月球》以喜劇為本、融入科幻電影的拯救主題,將一出個人的小愛故事,最終升華為拯救地球的大愛壯舉,豐富了國產喜劇片樣式。影片結構精巧、情節有趣、語言幽默、人物性格獨特、鏡頭語言嫻熟,為觀眾提供了一次笑中帶淚的別樣藝術體驗, 是開心麻花喜劇體系的一次升級創新之作。

高小立在發言中為影片的藝術價值與社會價值「點贊」,她說:「 開心麻花品牌電影精準地找尋到當下年輕觀眾的審美趣味,《獨行月球》體現了主創團隊的創作勇氣與創新決心,影片充滿未來感、科技感和想像力,以溫暖喜劇的形式為觀眾帶來治癒和希望。」

譚政表示,《獨行月球》在實現商業類型和數字角色製作突破的同時,也體現了 理性的科幻敘事與追求喜劇效果的幽默敘事之間的平衡,以及人類生死的宏大主題與個體愛情悲劇之間的平衡。

|姬政鵬

編輯|李佳蕾

責編|杜思夢

CONTACT US

聯繫我們

投稿郵箱 | [email protected]

MORE NEWS

中國電影報原創稿件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bdc67b1c78ffc9adaa2e20ec829c97c.html

11月市場啟幕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