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向未來|創新「源」動力 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

2022-04-25     成都科技

原標題:創新向未來|創新「源」動力 擔當科技自立自強使命

開欄語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

把創新擺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

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科技創新,在黨和國家發展全局中

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成都始終堅定

把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作為一項事關戰略全局的重大任務來抓

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五年來

成都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至第39位

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

國家級創新平台達到215個

高新技術企業達7821家

……

創新進階

成都,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

在全市上下

以新思想引領、新理念導航

邁步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關鍵時期

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四次代表大會

即將召開

在前行的征途之中

我們試圖以5年為刻度

尋找成都科技創新的剖面

尋找這座城市的

創新「源 」 動力

創新「硬 」 實力

創新「蓉 」 活力

為新時代鼓勁

為新征程加油

成都,創新驅動向未來!

首期

我們從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重大科技創新平檯布局

看成都城市創新策源能力的持續進階

成都城南,興隆湖畔,湖心生態成勢、湖畔創新成林的城市畫卷已然呈現——

環湖而行,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四川研究院、雲從科技、商湯科技、華為鯤鵬……一大批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標識映入眼帘。再向遠方望去,成都超算中心碩大的藍色立方體建築格外醒目,一條名為群賢街的道路不久前剛剛迎來了新「住戶」——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不遠處,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四川天府新區宇宙線研究中心正加緊建設,中國科學院大學成都學院預計將於今年9月開學。更遠處,形似蓮花的獨角獸島啟動區靜靜佇立……這裡是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成都科學城。

從0到1,從無到有,眾多頂尖科技平台、科技企業加速入駐,西部(成都)科學城正加快成型起勢。

時光閃回。2020年1月,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次提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從那之後,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以「一城多園」模式共建西部科學城成為兩地目標。

從「路線圖」到「施工圖」再到「實景圖」,根植於成都這片沃土上的創新路徑,早已開始謀劃。如今,西部(成都)科學城「一核四區」創新布局和主體功能初步形成,進入了發展新階段——

2021年6月,西部(成都)科學城和天府實驗室正式揭牌。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天府實驗室聚焦3大領域、4個方向組建,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已揭牌運行,年內還將掛牌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成都)項目開工……目前,西部(成都)科學城的核心區域已聚集「中科系」「中核系」等國家級科研機構25家,打造創新策源地,助力成都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學城以科學為名、因創新而興。日新月異的西部(成都)科學城,正成為提升城市基礎創新能力的重要「名片」!

策源力,「源」動力

高質量發展動力澎湃

科技創新,正在成為撬動未來發展的有力槓桿。

5年來,成都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城市創新策源能力穩步提升,「國之重器」、各類重大創新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在蓉城大地「拔節生長」——

填補西部空白的成都超算中心建成,並成為西部地區首個國家超算中心;

我國新一代「人造太陽」在成都建成並實現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托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為我國核聚變堆的自主設計與建造打下堅實基礎;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兩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批建設,成都國家重點實驗室增至12家,實現成都13年來國重實驗室零增長突破;

全國首個生物治療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成都啟用,這也是我國規模最大、綜合集成度最高、裝備最先進、高度開放共享的生物治療轉化醫學研究中心;

圖據:四川大學(ID:scuweixin)

電磁驅動裝置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

數據在加速裂變。2021年,全市科技創新指標持續向好——國家級創新平台達到215家;技術合同登記額達1228億元,增速6.6%;規模以上科技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3685.66億元,增長20.7%。

一個個大科學裝置加速布局,一批批重大創新平台加速建設,為成都科技創新實現從量到質的飛躍、從點到面的突破夯實基礎。

新格局,新動能

持續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

新征程上,科技創新策源引擎如何持續做強?成都已做好謀劃。

在今年的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上,加快建設戰略科技力量是成都提出的兩大抓手之一。提升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成都將——

高標準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強化西部(成都)科學城頂層設計,配合科技部制定國家層面的《西部科學城建設方案》,編制出台西部(成都)科學城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專項支持政策等文件;依託成都科學城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啟動建設2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國家川藏鐵路技術創新中心;探索建立創新轉化協同機制,探索構建跨區域的稅收分成、指標考核等機制,推動建立「創新策源+成果轉化」的「1到N」創新轉化協同模式。

全面運行天府實驗室。年內掛牌天府絳溪實驗室、天府錦城實驗室,加快建設天府興隆湖實驗室、天府永興實驗室;圍繞財政、土地、稅收、人才、金融等方面,制定出台天府實驗室專項支持政策,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探索實施科研人員年薪制、協議工資制、崗位工資制和科研容錯免責機制,深化科研經費使用「包干+負面清單」制。

推動在蓉國家重點實驗室納入重組試點。按照「四個面向」要求,在優勢領域爭取布局建設全國重點實驗室。

進一步加快爭取「國字號」平檯布局。爭創國家級創新平台;爭創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研究編制《成都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發展規劃》。

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形成服務戰略大後方建設的創新策源地,成都正闊步向前……

根深才能葉茂

源遠才能流長

中國西部

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

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

正「呼之欲出」!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你「在看」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99ce5a0ff51e82ea4b17cafb4bc3a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