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哀悼!國寶級粵菜大師、粵菜泰斗黃振華大師離世,享年78歲

2022-12-29     紅廚

原標題:沉痛哀悼!國寶級粵菜大師、粵菜泰斗黃振華大師離世,享年78歲

2022年12月28日,國寶級名廚、粵菜泰斗黃振華大師因病逝世,享年78歲。

作者:梁文源

編輯:王白石

紅廚網獲悉,2022年12月28日上午7時,國寶級烹飪大師,廣東粵菜泰斗,國家高級烹飪技師,國家職業技能鑑定高級考評員,原廣州酒家企業集團董事副總經理兼行政總廚黃振華因病不幸逝世。

黃振華大師在粵菜領域深耕50餘年,精通粵菜的烹調,善於把傳統與現代烹調技術完美地結合。

黃大師從廚50餘年,改革創新的粵菜菜式數百種,代表菜品有三色龍蝦、一掌定山河、三色大龍蝦、一品天香等,開發了圓桌中國菜、滿漢筵席、滿漢精選、五朝宴等名宴,並曾多次代表中國隊出征世界烹飪大賽,為國爭光。

黃振華大師的不幸離世,是餐飲界、廚藝界的重大損失,餐飲界、廚藝界的同行紛紛發文表示悲痛和哀悼。

餐飲圈、廚藝界人士紛紛哀悼

下面,就讓我們通過回顧黃振華大師的傳奇人生,一同緬懷這位粵菜泰斗。

餐飲世家長大,

學徒8年才出師

黃振華出生在一個餐飲世家,他的姑丈殷九是上海聞名遐邇、舊上海名流顯貴雲集的新雅粵菜館掌勺大廚;殷九的弟弟殷耀在廣州老字號大同酒家做頭鍋,後至香港大同酒家任總廚;父親黃深師從殷耀,入職廣州大同酒家。

從小長輩教給黃振華的就是要有一技之長,而濃厚的家庭氛圍也讓他立志成為一名跟父輩一樣名震餐飲界的廚師。

1962年,16歲的黃振華正式入行,師從名廚黃三師傅。那個年代的老師傅對徒弟要求十分嚴格,黃振華想上灶,師傅讓他在6斤重的鐵鍋炒5斤沙子,而且要上下翻炒練習手勢,一練就是四年。四年後,黃振華才從學徒晉升至砧板,這才有機會摸到廚行的門。

當時廣州酒家名廚、「廣州十大名廚」的黃瑞、黎龍以及泮溪酒家的點心名師羅坤常到鵝潭酒舫找黃三小聚。有次黃三將黃振華介紹給三人,黃瑞對黃振華說:「年輕人,學好本事,以後有機會請你做炒鍋。」

黃振華(右)與父親黃深(左)、黃瑞(中)合影。

當時廣州酒家是南粵大地最有名的酒樓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廣州大酒家順利實現公私合營,從1957年首屆廣交會開始成為官方指定的外賓接待店之一,並從其他著名酒樓調集名廚,以負重任。從解放前的「南國廚王」鍾權、粵港名廚梁瑞、「世界廚王」梁賢、「翅王」吳鑾,再到解放後的粵菜大師黃瑞,廣州大酒家名廚雲集,一時風頭無兩。

而黃振華的夢想就是進入廣州酒家跟名廚學藝。聽到黃瑞勉勵的話,他充滿幹勁,比過去更加勤奮地練習。

四年後的1970年,鵝潭酒舫撤場,而黃瑞看中了黃振華勤奮踏實的性格,將其帶入廣州酒家,並很快就破例將他帶在身邊做助手,教他各種烹飪技藝。

廣州酒家學藝,

快速成長獨當一面

黃瑞不僅對手下極其嚴格,而且做事嚴於律己。黃振華有次起床起晚了,原本規定是早上6點到後廚的,他卻遲到了半小時。黃瑞早已著裝整齊地在後廚等著他,看到他也不責罵,而是輕輕地說了句:「你都懂了吧,還回來學什麼?」

這句話讓黃振華驚出一身冷汗,他自此知道做廚師一定要對自己負責,嚴於律己。

黃振華(左)與黃瑞(右)合影。

此次事件後,黃振華少了年輕人的浮躁,比以往更加踏實,而且用高標準嚴要求去規範自我。平時,除了跟黃瑞學藝,黃振華每天中午還會跟著黎龍師傅練習刀功,晚上為了多練習幾道菜會主動留下加班,閒暇時還會主動找各種烹飪書籍學習。黃振華的勤奮苦學,也得到了回報,他的烹飪技藝突飛猛進。

1974年,廣州第一工人文化宮籃球場舉行了廣州飲食服務業「宰雞一條龍」的比賽。29歲的黃振華和夥伴們,從宰殺活雞到完成一碟「菜遠炒雞球」,用時僅1分52秒,獲得第一。這項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數年後,黃瑞退休,31歲的黃振華憑藉出色的烹飪技藝接過師傅的班,成為廣州酒家三樓廚房的大廚。

1980年,日本知名酒樓「亞壽多」派人參加廣交會,並前往廣州酒家品鑑學習傳統粵菜。當天晚上,在接待宴上,黃振華製作了一道「一掌定河山」,這道菜融合了乳鴿、海參、熊掌、冬菇等「飛、潛、動、植」四大名類,還附上一碟擺得端正美觀的熊掌骨。

日本客人大為驚嘆,紛紛表示「貼切、大氣、非常美味」,猜測肯定是老師傅的傑作。怎知邀請廚師見面時,才發現是年輕人。

彼時的黃振華,只有35歲。

主理廣州酒家,

復原傳統宴席

80年代,40歲出頭的黃振華已成為廣州酒家主廚。當時他主理創作了一場廣式「滿漢全席」,一共108道菜式,南北各54道。

為了做好這一桌宴席,黃振華不僅找了一箱書籍鑽研,專門前往長春、吉林和長白山等地的博物館學習滿族飲食文化,還找來各種符合宮廷菜的餐具器皿,讓服務團隊學習宮廷禮儀。

除此之外,為了結合粵菜飲食文化,他還在傳統菜式的基礎上加入粵菜元素。如「炒制駝峰」一菜,傳統是用扒的烹飪技法,黃振華則用滷水浸透駝峰,再切粒爆炒;製作「碧海魚王」,黃振華選用肉質更加鮮美的老鼠斑。

原料、器皿、場面、禮儀,每個環節黃振華都力求最大程度復原甚至超過「滿漢全席」,目的是讓食客在吃到美食外,也能體會到背後的中國傳統飲食文化。

廣州酒家版的「滿漢全席」推出後,吸引了海內外各路美食家前往品嘗。黃振華也成功將「滿漢全席」打造成一張靚麗的粵菜美食名片。

此後,黃振華還利用閒暇時間前往各地歷史博物館考究古菜譜、古代宴席,並陸續推出代表「唐宋元明清」的「五朝宴」和「南越王宴」。

全國烹飪大賽金牌得主,

帶隊出征國外烹飪大賽

而在認真主理廣州酒家的同時,黃振華也積極參加各種烹飪比賽鍛鍊自己和團隊。

1988年,黃振華參加了第二屆中國烹飪大賽。按規定,參賽廚師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海鮮、家禽、魚、肉四道菜。

黃振華用燒鵝做了道「嘉禾雁扣」,用魚做了道「一品天香」,用肉做了道普普通通的「五彩肉絲」。

到了最重要的海鮮烹飪,黃振華選用了別人不敢選的龍蝦為主料。這是因為龍蝦處理不好的話,放置久了容易澥水,一旦有汁液留在盤中,整道菜的觀感會大打折扣。但黃振華劍走偏鋒,大膽選用龍蝦,用鹼水稍加腌制,鎖住龍蝦水分的同時也不會留有鹼味,製作出一道「三色龍蝦」。

當成品放在展台上時,評委一致好評,紛紛點評:配料得當、腌製得法、刀功細、造型好、火候佳、口味美、不瀉水。

而黃振華也憑藉這道「三色龍蝦」一舉奪魁,拿到首枚全國廚藝金牌。黃振華也因此一舉成名,成為粵菜代表名廚之一。

1990年,四年一屆的世界盃烹飪大賽在盧森堡舉行,當時一共27個國家的800多名廚師同場競技。45歲的黃振華率領廣州酒家團隊作為中國代表隊參賽。

據了解,那屆賽事規則是要求各個國家自設展台,並要在展台上現場完成面點、熱菜和冷菜的製作。熱菜,一人量的午餐4道菜,一人量的晚餐7道菜;冷菜,8人量大拼盤兩個,餐前小點8款,全部要做130份,展示時間是一天一夜。這就要求參賽作品不僅要味道好,而且要能夠長時間保持造型。

黃振華當時選了兩個黑皮冬瓜雕琢成龍船,放上水果,使得中國隊展台充滿中國古典的韻味。當時,見慣了豪華場面的歐洲評委被中國隊獨具特色的展台和菜品深深吸引住,紛紛打出滿分。這次比賽,黃振華和助手們經過連續50多個小時的鏖戰,最終摘得金牌。

之後,黃振華繼續擔任1993年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第十八屆烹飪大賽」及1994年在挪威舉行的「世界盃青年烹飪大賽」的中國烹飪代表隊隊長,均獲得了團體銅牌獎的佳績。

自費出書,

將一生所學無私傳世

2007年,黃振華正式從廣州酒家行政總廚的位置退休。

退休後,黃振華將大部分時間留給家人,只有擔任裁判、推廣粵菜以及行業組織的活動或節目時才會偶爾露面。

在推廣粵菜文化之餘,他做了一件一直很想做的事情,就是將自己一生所學整理成集出書。每當在書桌前翻閱過去留下的菜單,將記憶中、筆記中的菜譜整理成冊時,黃振華又變成那個叱吒粵菜江湖五十餘年的粵菜泰斗。

20世紀90年代,黃振華花了45萬元積蓄,自費把自己學廚以來自創的200多道粵菜集合印成了圖文並茂的書本出版,著成了《黃振華經典粵菜技法》,將一生所學無私傳於後世。

這本書裡面包羅萬象,裡面有他獲獎的三色龍蝦、嘉禾雁扣、百花煎釀鴨掌、一品天香等,還有他領頭組織、研發、創新的滿漢全席、五朝宴、南越王宴,以及上個世紀80年代交易會期間,日本同行專程訂製的高端宴席……幾乎囊括了他一生的重要成就。

最有價值的,是黃振華的粵菜技法。

書本裡面介紹的70道菜,圖文並茂。每一款均講述菜式的來源,他親歷的故事,食材原料的辯識及挑選,主料、配料、調料,初加工及精加工,烹制及裝盤,技藝要求。

在完成這本巨著後,黃振華又自費6萬元,將滿漢全席、五朝宴等菜單印冊成書,將自己一生所學所悟毫無保留地留給後人。

結語

黃振華大師從廚五十餘年,一直致力於粵菜烹飪文化、中國傳統飲食文化的繼承和弘揚。他將自己一生,奉獻給了粵菜,奉獻給了中餐烹飪。

他曾對後輩廚師說:「粵菜有傳統無正宗,無名門正宗可言,大膽創新即可。但做廚師的根本卻有規矩,那便是認真做人,勤力做事。」

從黃振華大師身上,我們可以感受到一代粵菜泰斗的匠人精神,以及對中國烹飪文化的執著。

大師,一路走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86fe2c5d11423e58b839568af77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