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想要孩子不去抱怨的時候,家長自己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我們平時對孩子有沒有抱怨,我們總是充滿抱怨的話,孩子遇到事情,出現埋怨、抱怨,把責任歸於他人是難免的。
提問者
尹老師:
您好。
我想問您一下,怎樣才能讓孩子充滿積極情緒,遇事會主動解決問題呢?我的孩子現在在學習和生活上出了錯誤,有了問題,總是會有消極的想法,比如會反覆強調這個錯誤是某某造成的,不是自己的責任,如果改正也是別人的事情;或者出了問題,不會想辦法自己去解決,而是對糟糕的結果懊惱好久,憤怒很久,這期間他不會自己去解決問題,而是會在很暴躁的情緒下尋求他人的幫助。
我多麼希望我的孩子是陽光的、積極的,而不是總用抱怨的想法去生活。現在,我總會和孩子說不要抱怨,跟他一起解決問題之後,不管好不好,都會表揚他,但感覺效果不是很好。下一次犯了錯誤,遇到問題時,他還是老樣子。
這讓我十分困擾,麻煩尹老師能給分析一下麼?並給我出個主意該怎麼辦嗎?
謝謝您!
尹建莉
孩子媽:
你好。
首先我可以肯定,你的願望完全正確,特別好,但是我可以做一個初步的判斷,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肯定是因為他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了,他根本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問題和錯誤本身,而是別人會怎樣評價他的問題和錯誤。
孩子為什麼那麼注重別人的評價,而在出現錯誤或問題無法解決時,表現得那麼消極呢?就是因為他的經驗,他從經驗中知道自己一旦做不好,就會受到負面的評價,甚至受到嚴厲的批評,孩子慢慢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別人到底會怎麼評價我」之上。當他做錯了事情,受到負面的評價和暗示的時候,他就越來越沒有信心和能力解決問題本身了。
當我們想要孩子不去抱怨的時候,家長自己首先反思一下自己,我們平時對孩子有沒有抱怨,如果我們平時總是責怪孩子「你這方面有這樣的問題,那方面有那樣的問題」,我們總是充滿抱怨的話,孩子遇到事情,出現埋怨、抱怨,把責任歸於他人是難免的。
還有一種情況,家長比較喜歡給孩子勵志,遇到什麼情況,根本不顧及孩子的心理,只是單方面鼓勵他,這也是對孩子信心的消減,他從中感受到自己做的不夠好,感受到自己的懦弱。
就這個問題,我給你的建議是,以後要減少對孩子的評價,任何評價都在轉移兒童的注意力,我們只關注事情本身就好了。一道題解決沒解決,我們不要去說「你要認真去做這道題,你要努力克服,要努力把它解開」等等,這些話是沒有意義的,幫助孩子解決這個問題的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對待任何事情,我們只要體會其中的快樂就好了,用不著評價孩子,所有的評價都包含了一種成人意志,都會給兒童帶來不安,它和批評是一樣的,尤其是糟糕的評價,這都應該在我們生活中避免的。
經常性的批評、表揚、評價等等,其實都反映了你對孩子的一種不信任,都會降低孩子的自信,轉移他的注意力。家長要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手頭做的事情上,跟孩子一起投入去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評價他做得怎麼樣,我想,這個應該是解決你的困惑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