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大學教材設46個付費二維碼,是增值服務還是變相收費?

2024-10-17     紅星新聞

只有切實考慮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並充分考慮二手書市場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才能真正回應公眾的關切

「教材里加了46個二維碼,當然是收費的,掃一個就收3元。」10月16日,華東政法大學一位教授向媒體證實,其發朋友圈吐槽本科生使用的《憲法學》教材中加入二維碼,一些知識點需要掃碼付費才能解鎖。

據報道,高等教育出版社該教材編輯回應表示,「拓展閱讀」部分的資源對於新書用戶都是免費的,只需輸入圖書封底處的防偽碼即可,設置二維碼的初衷是為了防盜版,「一本書只能綁定一個手機號,二手書可能就綁定不了」。目前正在與技術部門聯繫,協商後期如何完善這方面情況。

出版社方面的回應,本是試圖讓公眾消除誤解,卻進一步引髮網友的不滿和質疑:這是不是打著防盜版的名義多收學生的錢?二手書也是大學生買的,合法取得,又怎能區別對待?

若是普通的商業圖書,出現收費二維碼,不論是保護作者的智慧財產權,還是提高作者和出版社的經濟收入,只要讀者願意買單,也無可厚非。可是,這是教材。教材同時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社會責任,單說其社會期待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有關方面就更應考慮大學生的經濟承受能力。

「憲法學知識怎麼這樣貴,為什麼把應該寫的不寫出來,設置成這麼多收費點收錢?如果都這樣搞,我們怎麼受得了?」這是法學院學生質問該教材收費不合理的心聲,也是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吐槽此事的初衷。學生拿著這本教材前來詢問,作為老師,還不好回答。由此不得不追問:教材里出現付費類「拓展閱讀」,究竟是增值服務,還是變相收費?

在該教授看來,這實際上屬於隱形消費,學生使用教材是支付了教材費的,但閱讀「拓展閱讀」又得額外加錢,這顯然是「挖空心思收費」。當然,教授的說法主要是針對二手書讀者或二次閱讀的大學生。網友也質疑,這類教材放進高校圖書館,也不能體現讓大學生免費閱讀的公益性。即使是首次閱讀該教材,要是沒注意圖書封底處的防偽碼可以綁定手機免費閱讀,按照閱讀習慣,也可能因誤操作而付費,從而增加大學生的閱讀成本。

事實上,對於教材中這類「拓展閱讀」,真正付費閱讀的大學生有多少,出版社方面有無調研?如果為了並不多的付費,而有此不討好的設置,並招致公眾的反感,顯然也得不償失。畢竟,對於「為什麼把應該寫的不寫出來」這樣的「清醒」和質問,教材出版方的任何解釋都可能難逃變相收費的質疑。既然大學教材是服務於大學生,為何不對所有大學生開放免費掃碼閱讀的權限?比如,設置一個驗證環節,只要是在讀大學生,僅憑學生證就可免費閱讀書中的「拓展閱讀」,或許此事也不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

在書中設置太多需要付費的二維碼,既不美觀,也影響閱讀體驗,更因區別對待二手書讀者容易降低教材循環使用率,期待出版方能夠作出進一步的優化和完善。而只有切實考慮大學生的切身利益,並充分考慮二手書市場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才能真正回應公眾的關切,打消變相收費的質疑。無論如何,教材出版方在保護教材智慧財產權的同時,更應保障教材的公益性和純潔性,這是社會責任,也是公眾所盼。

紅星新聞評論員 彭志強

編輯 汪垠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2b81b67bc85064c1a556a8c35a3a4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