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述真實、生動的中國故事?第三屆國際傳播同濟論壇在上海舉行

2024-11-05     紅星新聞

11月3日,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同濟大學在上海共同舉辦第三屆國際傳播同濟論壇。本屆論壇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與更有效力國際傳播相互賦能」為主題。

第三屆國際傳播同濟論壇現場

在主旨演講環節,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表示,要進一步擴大公共關係的概念和應用範圍,針對外國受眾,用大家能夠接受、聽得懂、聽得進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講述真實的、生動的中國故事,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他建議,可以在高校開展公共關係、公共外交和國際傳播的通識教育。

原文化部副部長、國際儒學聯合會常務副會長丁偉認為,要發揮中華文化在國際傳播當中的作用。他建議,國際傳播要注意避免灌輸說教式傳播,注意宏大敘事和小故事、小道理並重,注意傳統傳播方式與新科技人工智慧等手段融通賦能。

深圳大學開放與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顧學明在發言中表示,當前,中國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正在形成,呈現出新的趨勢,從要素供給優勢轉化為市場調節優勢,從製造業和貨物貿易為主轉向以服務業和服務貿易開放為主,從少數最優轉向共同利益最優。在此背景下,構建多渠道立體式的國際傳播格局尤為迫切,需要利用多語種、多矩陣、多渠道、全媒體,提高國際傳播的效率和效果。同時將商品和文化緊密結合,擴大人文交流。

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贇則從同濟的學科發展過程回顧了中國科技對外交流發展的歷程。她表示,當前,中國科技對外話語體系建設是國際傳播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之一,中國科技領域已經有許多標準、範式成功融入國際話語體系。要抓緊研究科技議題、科技概念、科技語境、科技敘事的變化,充分認識並積極破解科技對外話語體系構建中的各類風險挑戰。

本屆論壇還舉辦了「通達四方,連接世界——中國橋樑的故事」圖片展,選擇中國橋樑作為國際傳播案例,通過大量圖片集中展示中國橋樑建設成就、中國橋樑美學文化和意蘊,分析探討如何講述中國式現代化故事與傳播中國文化、中國價值、中國精神有機結合起來。

本屆論壇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學術委員會、文化藝術委員會與國家語委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研究中心(同濟大學)共同承辦,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協辦。「國際傳播同濟論壇」是2021年由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聯合同濟大學共同打造的國際傳播學術研究平台,至今已舉辦三屆。

紅星新聞記者 胡伊文

編輯 郭莊 責編 馮玲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e945c38d3593c12eb3685ff8f7079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