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發現這4種息肉,只要沒症狀,不需要治療,別自己嚇自己

2024-10-23     醫學原創故事會

很多人去醫院體檢的時候發現息肉,立刻惶恐不安,生怕明天息肉就會惡變一樣,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息肉是一種很常見的病變,我們的胃、大腸、膽囊、子宮等部位,均容易長息肉,是不是這些地方長息肉,就需要立刻切除呢?當然不是。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息肉發現了都必須要切除,體檢發現這4種息肉,只要沒症狀,不需要治療,別自己嚇自己。

第一,膽囊多發息肉,沒症狀的情況下,一般不需要治療

很多人去醫院做腹部B超檢查,意外發現自己的膽囊里有很多息肉,他們特別驚訝,為什麼膽囊里長這麼多息肉?自己卻一點症狀都沒有呢?

作為醫生,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是膽囊多發息肉,基本沒有惡變的風險,如果沒有合併膽囊炎,也沒有特殊的症狀,動態觀察就可以了,並不是說發現膽囊息肉就必須立刻把膽囊切掉。

膽囊對人體是非常重要的,膽囊是儲存膽汁的部位,切除膽囊以後,意味著膽汁會直接進入腸道,會直接刺激腸粘膜。

第二,動態觀察中,息肉大小沒有變化,沒有症狀的話,可以不治療

很多人發現了息肉,不想去做手術,醫生往往會建議動態觀察,基本上是要求病人半年到一年的時候去醫院複查一次,患者只需要保留好上一次檢查的報告單,然後兩次做對比,即可知道自己的息肉到底有沒有變化。

如果是良性息肉,一般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息肉很小,動態觀察沒有變化,也沒有產生異常的症狀,這個時候可以不治療。

第三,胃底腺息肉,只要沒症狀,不需要治療

很多人做胃鏡檢查的時候發現胃裡有多個息肉,然後病理提示胃底腺息肉,這種類型的息肉要不要切除呢?

胃底腺息肉是胃息肉當中常見的一種類型,指的是生長於胃底體部位、起源於胃黏膜層,突出於胃腔的良性隆起性病變。絕大多數情況下患者沒有特異性臨床表現,目前醫學界認為胃底腺息肉沒有惡變的傾向,所以發現了沒有症狀,也無需特殊的治療,定期複查就可以了。

目前有研究認為,濫用質子泵抑制劑會增加胃底腺息肉發生率,可見,治療過度反而會增加這種息肉的發生機率。

第四,大腸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只要沒症狀,不需要治療

很多人去醫院做腸鏡檢查發現大腸息肉,但究竟要不要馬上切除呢?

不能說發現息肉,就一刀切,要具體看息肉的類型,有些大腸息肉屬於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而且息肉的個頭很小,只要沒症狀,其實不需要治療。

一般要治療的大腸息肉,是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狀腺瘤、絨毛狀腺瘤和兩種混合體,由於腺瘤性息肉癌變的風險很高,所以發現了最好及時切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009f71bd23a3aa915a0983eba82c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