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只有四五千的工資,卻硬要留在大城市的人,是什麼心理?

2020-09-08     港港有趣事

原標題:明明只有四五千的工資,卻硬要留在大城市的人,是什麼心理?

據2019年全國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調查了解,北上廣深一線城市月平均工資在10000元左右,而新一線城市月平均工資在5000元左右,二線、三線城市的平均工資在2000-3000元左右。

物價水平與房價都隨著城市的線級不同而不同,一線城市的物價和房價高於二線城市,二線城市的物價和房價高於三線城市,以此類推。

很多人在大學畢業後由於生活壓力和社會競爭的原因而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不選擇待在大城市,但也有很多人選擇前往大城市去拼搏、去奮鬥。

一提到在大城市裡工作,尤其是從小城市到大城市打拚的人,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對方發達了,出人頭地了,工資肯定會很高。

但實則不然,在大城市裡有很多拿著四五千工資、自我生活困難的人。

由於大城市的房價非常高,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身邊的人在大城市打拚了十幾年都沒有自己的住所,還是在租著房子,要承受居無定所的煩惱。

每個月好不容易賺到的錢,最終全部交了房租,到了最後會感覺沒有歸屬感,感覺自己一直在為房東「打工」。

並且在大城市競爭壓力也特別大,人才濟濟,稍有不慎就會被淘汰。

人才多人也多,上班交通也很不便利,交通便利的住所,房租又很貴。

就像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她原本是一個小城市的人,但是為了自己的理想來到了大城市拼搏,每個月工資的一大半都用來交房租,交通不便利,工作競爭也非常大,父母也總是勸她回家,生活壓力更大。

她也常常在大城市感受不到歸屬感,選擇了回家生活,可是最終還是返回大城市準備繼續奮鬥。

生活中像王漫妮這樣的人有很多,很多人的工資還沒有她多,生活品質也沒有她高,卻還是執意留在大城市,這是為什麼呢?

1、 大城市的機遇更多

大部分去大城市的大學畢業生是因為大城市的機遇很多,雖然大城市不缺有才能的人,但是大城市的就業崗位非常多,對於人們而言機會也就更大。

如果不喜歡當下的工作也可以選擇跳槽,相比於小城市,在大城市,你總是有更多的選擇。

即使你想自主創業,在大城市也會有更多的資源,它們擁有更加完善的產業鏈、巨大的人流量以及一些政策優惠。

2、 大城市的資源更多

相比於小城市,大城市的資源更多,對於個人生活發展更有優勢。

大多數在大城市打拚的人都想為自己爭取安身之地,想要留在大城市,不僅是因為就業機會多、工資較高,更重要的是生活質量會提高,有更多的資源。

例如醫療資源、教育資源、人力資源、娛樂資源等等,大城市會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而出現各種各樣的資源。

不僅是物質文化上的,也有很多精神層面的,例如,大城市有許多的話劇、演唱會。

在大城市,交通非常便利,雖然車很多容易堵車,但是地鐵、公交、高速、機場、高鐵等等交通工具非常多,想去哪裡就可以直接去。

3、 為了實現理想抱負

當你們問身邊的人為什麼要去大城市拼搏,即使只拿著四五千的工資,平時生活也會非常困難,奮鬥一輩子也不一定能買得起房子時,對方大機率會說道,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

有多少人是懷揣夢想、信心滿滿地前往大城市打拚,為的就是能夠實現自己想要去大城市拼搏一番的抱負,不試一試怎麼知道不能成功呢?即使輸了又有何妨?

4、 為下一代奠定基礎

有些人考慮得非常長遠,他們認為正是因為自己沒有在大城市成長,所以沒有享受到大城市的教育資源、社會資源、人力資源等各種資源。

所以現在要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彌補各方面的不足,並且如果後代能夠在大城市成長,可以享受到更多的資源,擴寬眼界,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只拿四五千工資,自身生活都很困難卻還要留在大城市的人也許並不認為自己過得很辛苦,也許他們正在享受我們沒有享受到的資源。

即使我們認為他們過得很辛苦,但不管怎麼說,生活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只要他們覺得自己過得很開心很滿足就夠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9JbbXQBURTf-Dn5jE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