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是俯視地球的戰略制高點,是科技進步的淬火之地,,也是大國博弈的競技場,「誰控制了宇宙,誰就控制了地球;誰控制了空間,誰就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當前, 一些軍事大國為了謀求軍事主導權, 正在悄無聲息地發展並壯大著自己的「天兵天將」。尤其是近幾年, 隨著其經濟實力的日漸增強, 日本在軍事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不斷使出「新招」,不斷推進其自衛隊改組軍隊的計劃, 目前日本的陸、海、航空自衛隊的實力已經處於世界一流水平。但是, 野心勃勃的日本政府仍不滿足於現狀, 在美俄爭霸太空之際, 也在蠢蠢欲動。
2008年,日本頒布《宇宙基本法》,允許日本太空開發用於「防衛」目的,允許保有不攻擊他國領土的「防衛性太空武器」。
2012年,日本通過《獨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法》修正案,刪除「限於和平目的」條款,從而使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今後可以研製用於安保、防衛的間諜衛星。同年,日本政府決定設立「宇宙政策委員會」,以加強日本對太空的開發和對軍事領域的太空利用。
2013年,日本政府制定新防衛大綱,提出加強在軍事領域的太空利用。隨後一年,日本防衛省修改了《宇宙開發利用基本方針》,明確指出日本將成立專門的太空監視部隊,對宇宙衛星和垃圾的運行動態進行跟蹤和分析,以逐步加強太空感知能力。
2015年1月,日本政府正式確定新版《宇宙基本計劃》,涉及軍事航天、民用航天、航天工業基礎及國際合作等內容,核心是「應日本國家安全戰略的需要,將保障空間安全和航天軍事應用作為首要目標」。同年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指針》也首次加入了太空條款,明確提出將加強在監視太空領域的合作。
為防止日本自衛隊行動所需軍用衛星信號受到敵軍干擾,導致艦艇等主戰武器裝備癱瘓,日本擬於2020年成立「宇宙作戰隊」對太空進行實時監控。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監控太空動態,包括監測人造衛星及火箭殘骸等太空垃圾情況,以及探測他國可疑衛星等,相關監控系統會與美軍互聯,共享情報。具體方式是通過地面雷達和飛行器上搭載的雷達進行探測,並通過人造衛星等與其它渠道的信息源進行信息共享。
此外,為了配合籌建「天軍」計劃的早日實現, 日本政府將幾十年前就成立的航空宇宙技術研究所、宇宙開發事業團、宇宙科學研究所三大太空開發機構合併成新的「航空航天研究局」。「航空航天研究局」專司航空開發任務,主要是進行人造衛星、火箭等開發試驗以及空間觀測、收集各類航空發射數據。
日本政府認為, 太空事業在政治和軍事領域「具有特有影響力」, 是國家實力的象徵, 因此將其視為大國戰略的一塊基石。同時, 太空技術帶來的遠程打擊、空間偵察監視、精確定位等能力, 無疑將助長日本「海外干預」能力, 增強其地區威懾力。
近年來, 國內民眾要求和朝野力量的推動下, 日本對於航天方面的關注程度不斷升級, 用於航天開發方面的經費也高得驚人。據日本媒體消息, 日本用於航天研究開發計劃的預算將約合570 億美元)。在高額的經費支撐下, 日本的航天技術進展神速, 目前日本宇航局已經成功進行了衛星MTSAT-2、地球遠程監測衛星ALOS和紅外線軌道觀測台ASTRO-F三次太空飛行器的發射。
可以預知, 在進軍太空的戰略思維影響下, 日本的「天軍」離「出生」之日已經不會遙遠了。但是, 對於日本太空技術的日漸成熟, 各國軍事專家都十分憂慮, 一旦外太空中出現好戰的日本軍事力量, 太空將會更加陰雲密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uDkM28BMH2_cNUgR0K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