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升天宇宙葬,拿馬斯克的火箭噴骨灰

2020-12-11     世界說

原標題:日本升天宇宙葬,拿馬斯克的火箭噴骨灰

「歡迎光臨!我給您介紹一下我們這款遺體冷凍機!」

「您好,請問您是想採購什麼樣的骨灰盒呢?」

「我們這款骨灰製成的珍珠內嵌晶片,保證絕不會拿錯。」

11月25日,我冒著雨來到了東京江東區的東京BigSight青海Tower,以准「喪葬事業者」的身份親眼見識了一場不可思議的展銷會。

老齡化一直是壓在21世紀日本民眾心頭的一塊大石頭。隨著老齡人口數量攀升,每年的死亡人數也在不斷增長。2003年日本年死亡人數突破100萬人,而2020年死亡人數預計將達到143萬人。

潛移默化間,日本民眾對「死」的觀念也逐漸產生變化:「死」似乎不再是傳統觀念中的不潔之物,越來越多民眾關心起了自己的身後事。有些人在下葬方式等方面有著自己的偏好,甚至會提出特定的要求。隨之而來的,便是喪葬業市場的壯大。許多企業都注意到了該產業的發展空間。據統計,目前日本全國喪葬產業大大小小的相關企業多達16000家以上。為了保證喪葬產業的多樣化健全發展,讓日本民眾有更多自主選擇自己「終」身大事的機會,一種新的主題展會應運而生。

11月24日,第6屆臨終產業展(Life Ending Industry EXPO,簡稱ENDEX)開幕,為期三天,共400多家公司參展。展商涵蓋花卉、石材、佛壇、儀式承辦、寺院、物流、IT等各行各業,為日本民眾帶來了各式或傳統或新穎的喪葬服務產品。

日本有許多對中國人來說難以想像的埋葬方式。比如,合葬墓在日本相當常見。如果考慮到日本的國土面積僅相當於中國的雲南省,倒也不難理解。不過,這個合葬可不是與先祖代代死後睡在一起的「家族墓」,而是與許多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各自的骨灰一人裝一袋,放在同一個納骨棺中。

除了合葬墓,樹木葬也是日本一種比較常見的埋葬方式。正如其名,這種埋葬方式用樹木代替了傳統的墓碑。

在展覽會上更是能看到各種稀奇古怪的喪葬儀式。「入土」將不再是生命最後唯一的終點。畢竟,「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有公司提供一種名叫「氣球宇宙葬」的項目。雖然叫宇宙葬,但其實是將遺骨磨成1毫米以下的粉末,放入一個直徑2米到2.5米的氣球中,注入氫氣,在家屬默默祈禱完畢後,就地放飛。這個巨大的氣球兩個小時後,會上升至30到35千米的高空,由於氣壓膨脹3到4倍後,「嘭」地一下,骨灰便散入了無邊無際的空中。

如此「浪漫」的「氣球宇宙葬」價格可不怎麼「浪漫」。官網上顯示,基本喪葬費用為24萬日幣(摺合約人民幣1.5萬元);若想將全過程用視頻錄下來,還需另加12萬日元(約人民幣7500元)的費用。

如果想要體驗真正的宇宙葬,也並非不可能。一家名為Space-NTK的日本公司號稱與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 X簽約合作,為客戶提供死後「升天」的服務。第一次發射暫定於2021年的9月,由Space X的falcon 9號承載。Space-NTK的社長葛西智子也來到了展會現場。她穿了一身太空紋樣的披風裙,身邊站著兩個穿著假太空衣的白人。據介紹,這兩位老外是葛西社長特意請來為自家站台的藝人。葛西社長熱情地向我介紹這種夢幻的「宇宙散骨」。根據容器的大小不同,分成了三檔價格:五十萬日幣,一百萬日幣,一千萬日幣。

「發射升空後,骨灰會繞著地球轉五年。」工作人員向我解釋道。

「那五年後還會再回到地球嗎?」我問道。

「啊,那不會,五年後就脫離軌道飄到外太空里去了。」

展台的正中央掛著葛西社長在Space X參觀學習時的照片以及她與Space X的簽約合同證明。我提出是否可以拍照留念,葛西社長連連點頭,末了,還塞給我一張明信片與一張宇宙葬禮優惠券,跟我說:「你看,這上面有印著Space X哦。」

Space-NTK的宣傳資料上聲稱自己是世界上第一家提供「宇宙葬」的公司。而在我翻閱過2019年的展會資料後發現,去年有一家名叫「銀河舞台(Ginga Stage)」的公司參展。該公司在網站上稱,他們於2019年6月25日,利用火箭與人造衛星載著裝有逝者骨灰的膠囊,跨越了「大氣層的境界線」,將逝者送入了1萬公里外的」外太空」。據悉,這枚人造衛星將繞地球運作最長240年。而這麼上天一次的花費則高達95萬日幣(約人民幣59600元)。

銀河舞台在官網宣布6月25日發射成功,共9人「上天」(上);其中參與宇宙葬的一位「旅客」 (下)/ 「銀河舞台」公司官網

除了人造衛星方案外,客戶還可以選擇2021年的宇宙旅行(45萬日幣/28260人民幣)、月球旅行(250萬日幣/ 15700人民幣)以及宇宙探險(250萬日幣)共四種不同的方案。目前仍在接受「倉位」預訂。

真是沒想到現在上個天都能貨比三家。

翻閱2019年的展會資料時,我還注意到一款名叫Kohako的概念型新式祭壇。2020年的展會上,小箱將全面升級,以全新面貌登場。看過資料後我滿懷期待,抵達會場後便直奔Kohako的展台。

現場產品演示中,傳統的牌位變成了一個刻著名字的透明USB,內存著逝者的照片與視頻,「牌位」插進Kohako的接口。家人只需要輕喚一聲「爺爺」,伴隨著僧磬一聲「叮」與香火的氣味,爺爺便會透過 「小箱」上的液晶屏再次向孫子孫女們一展笑顏。同時,「牌位」中的內容還可以設置到指定日子播放。

工作人員表示,Kohako目前仍在開發改進中,預計明年夏天展會再開的時候上市,價格暫定大約四、五十萬日幣。

今年由於新冠病毒,每年夏天開幕的展會不得不延期至冬天,展會上也出現了不少因新冠病毒而生的葬禮遠程直播服務公司。

一家名為Ending Caster的公司的展台圍了不少人。湊近一看,是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現場演示。遺體被一隻潮牌小熊玩偶代替。只見工作人員一邊講解,一邊熟練地在操作台上這裡按一下,那裡點一下,大螢幕上的畫面一會兒從「家屬」切換到主持的司儀,一會兒又切回了小熊上。介紹完整個操作後,工作人員說:「我們提供2台錄像機以及4台錄像機兩種不一樣的方案,如果有興趣或者有需要的話請隨時聯繫我們。葬禮直播,我們是專業的!」話畢,他給每個人遞了一份資料和名片。

除了網絡直播葬禮,還有公司推出了AR遠程模擬布置葬禮儀式的軟體。這個軟體有些類似平常手機上裝飾房間的生活模擬類遊戲。用戶可以將物品欄中的東西一件件布置在軟體的模擬追悼會會場中。確認後,軟體會為用戶自動下單,殯儀館會替用戶接收並布置好會場。用戶只需要按時去會場就可以,確實可以省去不少麻煩。

除了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網際網路喪葬服務產品,新冠病毒還催生了一種新式靈柩車。據該公司的工作人員介紹,為了避免人群聚集增加新冠感染風險,這台價值約八百萬日幣的豐田靈柩車將一套完整的追悼儀式會場塞進了車廂里。只需要打開車後蓋大家就可以進行簡單的參拜。

展會上最大一類展品要數各式實體葬禮用具。從骨灰盒到線香,到專門參加葬禮的衣服,再到墓碑上刻的字用什麼字體,大大小小的產品,應有盡有,就連骨灰盒都能分出好幾個流派。

首先是曾拿到過巴黎萬國博覽會金牌的「古典派」香蘭社,作為日本瓷器發祥地有田燒的老牌,這次展會上的展示品大都是沿襲了幾百年來的經典款,均價在六萬日元左右,而這款特別展示的染錦祥瑞間取草花紋骨灰壺價格則高達一百萬日元。

除了日本古典風格的骨灰盒,現場還有現代風骨灰盒,由一名42歲,名叫Ryota Aoki的陶器家設計製作。這一系列被稱為「令人興奮的骨灰壺(Exciting Bone Pot)」,前來諮詢選購的顧客還不少。

不過要我說,還是這款名為「老子的骨壺」 更「令人興奮」。整個系列走暗黑華麗系,黑色的壺身鑲滿水鑽,閃閃發光,十分惹人注目。工作人員看著我與另外幾位年輕的姑娘走近,笑著感嘆了句:「這款好像很吸引年輕人呢!」

另一個很吸引年輕人的展台屬於一家賣水果糖味線香的公司。乍一看,展台上陳列著一盒盒的糖果,但打開盒子一看,裡面確實是一根根線香。

「我們的線香有牛奶糖味的,也有草莓味的,您可以試試。」工作人員遞給我一盒不二家棒棒糖的線香,我沒脫口罩都能感受到奶香撲鼻而來。

糖果線香邊上還放著做成各式美食形狀的香燭。我湊近用鼻子猛吸了口氣,卻什麼都沒聞到。「不好意思,我們這個食物系列的香燭就是普通的味道。」工作人員解釋道,說著免費給我塞了十盒試用的線香。

當我問及「為什麼外幣兌換機要來參加喪葬產業展」時,她告訴我:「因為我們覺得老年人可以買一台外幣兌換機留給自己的子女,為孩子留下一些財富。」(責編 / 袁漪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RkgVXYBX2TYn2u-Ukh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