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社會,女性去了哪兒

2024-05-07     世界說

原標題:日本社會,女性去了哪兒

2023年10月,東京澀谷。圖片來自 董德

在平等問題上,並沒有男女的真實對立。對女性不公平的本質是社會不公平,無論男女,都是受害者

作者|李一諾(東京大學訪問學者)

林語堂曾經說:「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英國鄉村的房子,用美國的水電煤氣設備,聘個中國廚子,娶個日本太太,再有個法國的情人。」這是百年前上層男性視角的「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但是,那個年代的社會共識,沒人關心那是不是中國廚子、法國情人、日本太太的理想生活。

但這至少說明,從百年前開始,日本女性就被認為是做太太最合適的。直到今天,在東亞男性心目中,這種印象恐怕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如果給這個印象加上形容詞的話,是美麗、優雅、溫順、勤勞,能持家。

我在日本看到和認識的日本女性,也的確符合這個形象。從電車上的上班族,到超市裡採買的主婦,大都穿著優雅得體,妝容精緻。走路的時候,時常會被騎自行車的媽媽超過,自行車常常是前後各坐一個孩子,車前面筐子裡還放著買好的菜。我認識的日本職場女性和學者,能力、視野、敬業精神,也都讓人敬佩。可以說日本女性充滿了光彩。

但如果看數據,日本女性又是個「看不見」的群體。所以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日本觀察的又一對矛盾——光彩照人的女性個體與暗淡無光的女性整體。

令人費解的性別不平等

2024年4月,東京大學入學式的一個大新聞,就是女生比例終於達到了20%。對此報道,我聽得五味雜陳,與東大教授開玩笑說,恭喜日本,超越了阿富汗!

我的一位日本女性朋友,2003年入學東大本科,她說那一年女性比例是18%。當時定下的目標是2020年要達到30%,20年過去了,這一比例只上升了兩個百分點。微不足道的變化,並沒有統計學意義。相比之下,和東大有可比性的世界名校,以理工科著稱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女生比例已接近50%,清華大學也達到35%,都顯著高於東京大學。

所以,我說日本高於阿富汗,並不只是開玩笑。事實是,只有極端原教旨主義制度性歧視女性的國家,公立大學裡女性入學比例會比這個數字低;凡是世俗國家,包括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在內,都沒有這麼誇張的男女不平衡。2023年世界性別平等指數,日本在146個參與排名的國家中排125位(韓國105,中國107),比2022還下降了9位,創歷史新低。作為亞洲最發達的G7國家,這一事實令人費解。

被埋沒的女性和疲憊的男性

全球性別平等排名顯示,日本教育排名第47位——之所以沒有低得離譜,是因為日本在基礎教育階段(高中之前),男女享有教育資源的權利相對均等。這個指標對一個已開發國家來講,可以說是天經地義的。但是到了高等教育層次,日本女性開始遭遇顯著的歧視。例如,儘管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男女生的就學率幾乎無差別,到了高中和大學階段,女性面臨的入學難度卻顯著增加。

這一方面因為大學,特別是名校的招生政策明顯偏向男生,另一方面是觀念與現實使然,女生自己甘拜下風。

僅以東京大學為例。女生在選擇高中的階段,即使成績優異,也往往不選擇競爭激烈的頂尖高中,這直接影響了她們進入東大的機會。在高中階段,即便是在有資格考入東大的女生中,選擇嘗試的比例也遠低於男生;因為強大的社會文化因素,優秀的女生會被鼓勵選擇更接近家庭、看起來更「女性友好」的學科,而非更好的大學。

另一方面,一旦女生選擇挑戰東大,她們的學術表現一點也不比男生差,至少與男生相當,甚至更好。這凸顯出東大女生比例低,問題的根源並非女生的能力,而是教育和社會文化導向。

……

本文為節選,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訂閱後可直接讀

點擊圖片直達往期精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9122f273f374b1167f8d395e0985a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