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10年後不生重病,有些事,你今天就必須做到

2020-08-31     港港有趣事

原標題:為了10年後不生重病,有些事,你今天就必須做到

精神無慮,是一生最大的福氣。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明明知道健康很重要,年輕人還在各種作? 」

高贊回答說,因為總覺得自己年輕,經得起折騰。

實際上,我們的身體,每10年就是一個周期。

10年前,我們仗著自己年輕,不管不顧;10年後,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問題,懲罰我們曾經犯下的錯。

據中國抗癌協會統計得出:我國癌症發病年齡提前了15-20年。

原本50-80歲才容易患上的癌症,已經提早到了35-55歲。

現在肆意揮霍的健康,將來要用莫大的痛苦來償還。

為了10年後的健康身體,美好生活,從現在起,我們應該愛惜自己,早早預防。

拒絕熬夜,早睡早起

《2020年中國睡眠指數》報告顯示:90後群體中,75%的人在晚上11點以後入睡,25%的人在凌晨1點以後入睡,長期熬夜的人超過了5000萬。

這種不規律的生活作息,讓人們的身體不堪重負,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差。

丁香醫生曾提出,熬夜、不規律睡眠會導致以下幾種後果:短期記憶力衰退;學習能力下降;內分泌系統紊亂;免疫系統能力下降;心臟疾病風險增加……

也就是說,熬夜不僅會變胖、變醜、變笨、容易生病,還比別人更容易患癌。

人體的各種行為及生理現象,會隨著晝夜交替,呈現出以24小時為周期的變化,也就是俗稱的「生物鐘」。

當我們的生活方式總與生物鐘作對時,患上各類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

諾貝爾生理學得主傑弗里·霍爾說:「按照生物鐘規律,早睡早起,身體的免疫力就會增強,生病的風險就會降低。」

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里,50歲的鐘麗緹,已經是3個孩子的媽媽,依舊年輕漂亮,充滿活力。

而她保持好狀態的秘訣,就是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早睡早起。

無論處於任何年齡段,習慣早起的人,往往情緒更積極,自我感覺更好,健康意識也更強烈。

早睡早起,才是最健康也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清晨做做運動,看看書,順便再吃個早飯,每天都能元氣滿滿,人生也會更加從容。

三餐規律,好好吃飯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腸胃病患者高達1.2億。

其中,消化道潰瘍發病率10%,慢性胃炎發病率30%,全球一半以上的胃癌也發生在我國。

大部分患者還有慢性胃炎的病史,而誘發胃炎的主要原因,一是不規律的飲食,二是長期吃腌制、燒烤類食品。

去年5月份看過一則新聞。

廣東深圳,一位25歲的白領突發胃部脹痛,到醫院就診後,被查出患有惡性胃印戒細胞癌。

平時上班,她每天吃外賣,還喜歡吃麻辣燙、火鍋和燒烤等食物。

有時候工作太忙,她白天經常顧不上吃飯,晚上則暴飲暴食。

正是不規律、不健康的飲食,導致她年紀輕輕就患上癌症。

美國《自然通訊》雜誌的科學報告指出:調整飲食可降低患癌風險,癌症多半都是吃出來的。

真正健康的飲食,應該是三餐規律,少用煎炸等烹飪方式,避免吃過燙的食物。

同時,葷素合理搭配,粗糧、細糧、水果都要適量攝入,保證營養均衡。

蔡瀾先生曾說:「對生命心懷敬畏,對食物心懷感恩,方能以淡定的心態,從容而優雅的走完這一生。 」

餘生不長,我們只有好好吃飯,才能遠離疾病痛苦,把日子活得有滋有味。

戒煙戒酒,節制慾望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煙,第二是酗酒。

長期抽煙的人,容易得氣管炎、肺氣腫或者肺心病,得肺癌的機率是80%,發病率是不吸煙人群的20倍。

並且,吸煙還會影響身邊人的健康。

有研究表明,15分鐘的被動吸煙等於主動吸煙,與吸煙者共同生活的人,患肺癌的機率是常人的6倍。

而無節制飲酒,嚴重損傷肝臟,會導致酒精肝、肝炎、肝硬化。

醫學期刊《柳葉刀》刊文中指出,喝酒直接導致了全球280萬人的死亡。

可以說,煙酒除了滿足人們的慾望,百害而無一利。

著名演員李雪健,早年嗜煙酒如命。

他幾乎頓頓都要喝高度數的白酒,每天至少抽一盒煙。

直到46歲那年,他正處事業巔峰期,突然被查出患上鼻咽癌。

為了治病,他幾乎傾家蕩產。而治療過程的痛苦,更是讓他生不如死,一度想要徹底放棄。

後來,病情終於得到控制,他把家裡的煙酒全都拿去送了人。

一場重病,讓他明白了生命的短暫和可貴。

為了自己和身邊人的健康,一定要遠離煙酒。

可以給自己制定一套計劃,讓家人朋友幫忙監督,減少聚會,避免接觸抽煙喝酒的人群。

嘗試控制慾望,不給自己找藉口,才是對生命最大的負責。

避免久坐,堅持運動

世界衛生組織(WHO)將久坐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

久坐會引起小肚子、骨盆前傾,腰背勞損、下肢血栓等問題,還會讓人代謝混亂,增加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

現在的年輕人,習慣了久坐不動、隨時隨地「葛優癱」。

殊不知,一時的舒適,會帶來無窮的後患。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曾有報告指出,與久坐的同齡人相比,長期堅持鍛鍊的人,頭腦更清醒,記憶力更加出色,患老年痴呆的機率也會更低。

84歲的鐘南山院士,就是多項運動的愛好者。

他喜歡打籃球、游泳、單雙槓訓練,每周至少堅持運動4次。

即使再忙,他也會騰出10分鐘的時間跑跑步。

如今,他依舊邏輯思維清晰,活躍在科研一線,精神狀態和體力不輸年輕人。

他在採訪中說:「運動對我幫助很大,所謂年紀大了,記憶力差什麼的,我沒什麼感覺。」

想起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的一句話:「陽光、空氣、水、和運動,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運動不僅鍛鍊我們的身體,也會提高我們的智力,打磨我們的心性。

同時,運動還能改善不良情緒,有效預防和治療神經緊張、失眠、煩躁及憂鬱等症狀。

堅持運動,就是治癒一切的良藥。

長期缺乏運動的人,可以從早起跑步、飯後散步開始做起。

運動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活動,防止肌肉和韌帶的損傷。

日復一日地堅持,愛惜身體,熱愛生活,終會被歲月善待。

少發脾氣,情緒穩定

常言道,氣極傷身。

生活中,脾氣越暴躁,情緒越激動的人,越容易發生中風和猝死。

健康學家胡夫蘭德在《人生長壽法》中說,一切不利的影響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莫過於不良的情緒和惡劣的心境。

英國《每日郵報》也曾提出,生氣對人的心臟、免疫力,甚至傷口的癒合能力都會造成負面影響。

相反,情緒穩定,心態積極,也有利於某些疾病的康復。

曾有研究表明:「情緒因素可能是導致糖尿病併發症增多的因素之一,通過合理的心理干預,消除情緒障礙,糖代謝就會得到改善。」

想要擁有健康的身體,我們必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輕易生氣,不過度焦躁。

作家何權峰講過一個故事。

一位知名大學心臟學系主任,突發嚴重的心臟病。

經歷瀕死的絕境後,在住院期間,他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

最後,他總結出兩條特別簡單的生活守則:一是別為芝麻小事耗力氣;二是所有事情都是芝麻小事。

越是在爛事上糾纏,越愛跟小人計較,就越容易把自己困在深淵裡。

生活里,沒有什麼事值得你跟自己過不去,要學會放過生活,多多善待自己。

保持良好的情緒,健康的心態,才是最好的養生。

有位作家說:「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

生命遠比我們想像中脆弱,熬夜、暴飲暴食、久坐、酗酒,甚至發一次脾氣,都有可能把我們擊垮。

別等到來不及時,才發現身體已無能為力。

從現在起,把身體健康放在生活中的第一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8zmQnQBURTf-Dn5e5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