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網:普通城市競爭,得人口者得先機;高線城市競爭,得人才者得天下。
日前,專注於中國中高端人才招聘的獵聘網發布了《2019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現狀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基於獵聘平台5000萬的中高端人才數據樣本,對近期就業機會和中高端人才的求職行為進行了分析。
在2019年上半年,中國經歷了國內外嚴峻形勢的考驗,又迎來了史上最多的高校畢業生。在這樣的內外壓力共同作用下,中國的就業形勢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中高端人才的就業趨勢,比較具有代表性。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報告》中並沒有對「中高端人才」的定義進行明確設定。為方便理解,我們這裡可以引用職場中的一般職級劃分標準,把部門經理級別以上的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姑且視為「中高端人才」。
一、中高端人才需求、供給城市分布TOP20
《報告》顯示,無論在中高端人才需求還是供給分布方面,一線城市均名列前茅,其中北京占比最高。
在人才需求分布方面,前二十城市的人才需求占比總和為75.27%,其中北上深廣釋放了最多的人才需求,總體占比為44.47%,其他城市占比為30.80%;在人才供給分布方面,前20城市占比總和為76.14%,其中北上深廣為44.90%,其他城市的占比為31.24%。
這裡我們發現,北上廣深之所以人口總量長期居高不下,和這些城市本身能夠提供的高端崗位(高新崗位)占比全國比例明顯較高密切相關。同樣的北上廣深,對於中高端人才和普通職場人之間的意味,差別是十分懸殊的。
除去北上深廣,其他進入前二十的城市大多數與今年第一財經發布的2019新一線城市榜單(該榜單15座新一線城市依次為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長沙、鄭州、東莞、青島、瀋陽、寧波、昆明)高度一致。
前二十城市人才需求名單上有12個新一線城市,而人才供給名單上又14個新一線城市。這表明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在機會的釋放和人才的匯聚上都有較大的魅力,新一線城市表現得更加明顯。
這一方面說明,新一線城市綜合發展較好,另外一方面在繼2017年席捲全國的搶人大戰後,2019年新興起的以二三四線城市為主新一輪人才爭奪升級戰上,新一線城市搶人的效果比較突出。
二、中高端人才平均月薪排行榜TOP20
整體來看,目前城市中高端人才的平均收入水平,處於對應城市整體平均收入水平的2~3倍區間。
在全國中高端人才平均月薪排名最高的城市中,月薪過2萬的城市有三個,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對應薪資分別為22306、21311、20958元,也是月薪排名最高的三座城市。
廣州的薪資排名第四,為19055元。值得注意的是,月薪破2萬的城市之間,上海和深圳差距較小,前者比後者僅高出353元,而兩者跟本經的差距均為1000元左右。
在新一線城市中,月薪最高的城市是杭州,為17503元。除去一線城市,月薪1.5萬元及以上的城市有9個;月薪位於1.40~1.50萬元之間的城市有7個。
我們發現,新一線城市的中高端人才平均收入水平距離傳統一線城市已經不是熱別遠。但是多數中高端人才依舊在短時間內無法前往新一線城市任職的關鍵點在於,新一線城市的中高端崗位總量較少。
我這裡舉例來說明:如果一名原本工作在一線城市的中高端人才,目前有意前往新一線城市工作。在此次跳槽前,他可以用較長的時間進行比對,挑選(一般可供選擇的都是對應城市行業頭部企業)。但是如果他這份新一線城市的崗位工作一段時間後不太合適,想要再次跳槽時,此時的尋找難度和成本相較一線城市就會大幅上升(行業頭部企業數量本身極少)。整體環境,才是阻礙大量一線城市中高端人才返流新一線城市的關鍵原因。
三、各城市中高端人才工資房價比TOP20
高線城市生活,對任何人而言都不容易,中高端人才也不例外。
在2019年上半年工資房價比最高的20個城市中,比值超過2的有四個城市——廈門、北京、深圳、上海,其比值分別為2.79、2.69、2.59、2.35,其中廈門名列第一。
廈門中高端人才平均月薪在全國位居第七,為16363元,遠遠低於一線城市,而其單位房價在全國僅次於北京、深圳、上海。關於廈門的房價並不能直接與其當地平均收入進行關聯的相關解析,之前我們已經進行過多次,這裡也就不必再進行累述。
北京、深圳、上海、廣州房價和中高端人才的月薪相比較高,因而房價收入也較為靠前,房價工資比較高,人才購房壓力較大。工資房價比介於1~2之間的城市有15個。
相比之下,一些在城市搶人大戰中較為活躍的新一線城市,如西安、成都,工資房價比小於1.分別為0.93、0.88,這意味著當地中高端人才購房壓力相對較小,因而在搶人大戰中,這兩個城市都收穫頗豐。
但從來都是「搶人」容易「留人」難。哪怕是新一線城市,也同樣面臨這個問題。在階段性取得人才凈流入後,如果經濟增長出現問題,很容易造成人才的再次流失,這點下文中還會講到。
四、中高端人才凈流入率最高的城市TOP20
從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二季度,杭州人才凈流入率位居全國第一,為8.82%,其次是寧波,為8.27%。在人才凈流入最高的前20個城市中,有9個新一線城市,3個一線城市,其他的都是傳統的二三線城市。北京是唯一未進入前20的一線城市,其人才凈流入率為-0.31%。
在這20個城市中,新一線城市無論是在排名和數量上都勝過其他城市,繼2017年全國各大城市陸續開展搶人大戰後,2019年新的一輪搶人大戰繼續將人才升級推向深入。
這裡我還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從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二季度,在全國各大行業的人才凈流入率排名中,網際網路、製藥醫療兩大行業的流入率最高。
網際網路行業作為數字經濟產業的現階段最直接體現,在過去是十幾年間一直都是新經濟的最熱門之選。由於始終站在風口浪尖上,網際網路從業者的人才需求和薪資水平持續處於行業最高位。
而製藥醫療是過去一段時間內我曾多次建議大家關注的一個行業,因為縱觀所有行業當中,製藥醫療行業是絕對的「真剛需」。一方面它伴隨著所有人的一生,且隨年齡增長需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從中國社會宏觀層面來看,老齡化社會的全面來臨也使得該行業的前景十分值得被看好。
五、新一線城市商業魅力排名及高端人才凈流入率
人才總是流動的,中高端人才尤其如此。新一線城市雖然在吸引中高端人才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在接下來的「留人」方面,顯然卻並不那麼容易。
新一線城市的知名度雖然整體較高,但是內部仍呈現出典型的分化情況:在15個新一線城市中,有5個城市的中高端人才流入率在2018年二季度到2019年二季度期間為負值,分別是蘇州(-0.64%)、天津(-2.77%)、東莞(-2.09%)、青島(-0.04%)、瀋陽(-8.39%),均存在不同城的人才流失情況。
整體人才流失率最高的瀋陽和天津,是過去幾年整體經濟增長相較比較緩慢的城市,所以在宏觀經濟壓力進一步凸顯,市場就業環境進一步承壓的情況下,中高端人才的加速流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一個情況。
而發生在蘇州和東莞兩座多數人看來經濟仍處於快速上升期城市的中高端人才流出情況,很大程度上各自所在的城市群關係較大。蘇州與上海、杭州、南京三市毗鄰,而三市在新興產業的發展水平上,整體都要高於蘇州;東莞情況也十分類似,位於廣深兩座一線城市中的區位,一方面承接了較多的產業轉移,同時也深受人才虹吸效應的影響。
不同於中西部區域中心城市之間彼此距離相對較遠,區域內往往也較少可供備選的城市。長三角和大灣區範圍內明星城市眾多,一二三四線城市均有分布,跳槽與更換城市工作成本極低,這些都為區域內中高端人才的自由流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註:本文主要素材取自《獵聘2019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業現狀大數據報告》,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