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娘家倆月,陽台上的衣服也晾了倆月」不幹家務的男人要小心

2019-10-21     家美會

前幾天我在微信群里和幾個閨蜜聊天,一姐妹發了一張老公晾的衣服的照片到群里,於是大家開啟吐槽模式,紛紛吐槽自家老公的家務水平。


有的說老公拖地就像用拖把在地上鬼畫符。

有的說老公從來不刷馬桶,還一直深信馬桶有自我清潔功能。

還有的說老公做飯時廚房簡直是槍戰片現場,並且他自己還總是負傷……

會幹家務的男人當然有,其中也不乏特別優秀者,地板可以打掃得光可鑑人,燒個三菜一湯也是小菜一碟,帶孩子還能寓教於樂,既培養了親子關係又能促進孩子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只是無奈這樣的男人總是別人家的,比如張歆藝家的袁弘,6點起床做早飯,梅婷家的曾劍,家務育兒一手包。自家的男人多半像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中魏家父子倆。

魏大勛稱他和魏爸爸是「沙發二子」,因為他倆大白天的活動半徑,主要是沙發上。換著姿勢各種躺,各種癱,誰都不願意干點小活,能動嘴絕不動手,能躺著絕不坐著,只有等到吃飯時,倆人才真正離開沙發。

反觀魏媽媽則在一旁不停地忙碌,主持人朱丹形容為「永動機」。魏媽媽整理衣物、洗菜、做飯、洗衣服、外出買菜、做晚飯,完全是像個陀螺轉個不停。雖然魏大勛喊著讓媽媽休息下,魏媽媽也覺得累,但還是停不下來,「我的活,不幹完的話怎麼坐著?」


彈幕上不少觀眾說,魏爸爸簡直是他們爸爸的縮影——啥事不幹,等著開飯;啥事不會,只會怪罪。

今年年初,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公布2018年浙江省的離婚糾紛司法大數據:

2018年,浙江全省法院離婚糾紛案件共有近5萬(49804)起。

有34.21%的離婚糾紛因生活瑣事而造成,這是夫妻離婚的第一大原因。

生活瑣事重點包含家務瑣事,就是說家務瑣事成為中國夫妻離婚的第一大原因。

是的,你沒有看錯,不是婚外情,不是經濟糾紛,而是家務瑣事排在了最前面,成了離婚的第一大原因。



我看過一個離婚實錄,講了六位女性決定離婚的瞬間,其中有兩位的講訴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是出差離家四天,他們家吃過的碗放水槽里,結果四天了,丈夫都沒有洗。

一個是廚房的燈壞了,她反覆提醒丈夫換燈泡,可兩個月過去了,丈夫也沒有換,她在昏暗的廚房裡,利用抽油煙機上的燈,燒了兩個月的晚飯。

某一天她自己買了燈泡換了,但是當燈亮起的那一刻,她決定離婚。

這幾年,我在諮詢中也遇到越來越多因為家務瑣事想要離婚而前來諮詢的女性,她們紛紛不滿自己另一半的家務能力。

已婚未育的女性充滿困擾:結婚後,下班回來,我要做雙份的飯、雙份的家務,想看看書,看看劇,都沒有時間和精力了,對方則是天天下班葛優躺,打遊戲,我當初為什麼要結婚?

已婚已育的女性更加怒火中燒:讓他給孩子換個尿不濕,換一次漏一次;讓他給孩子洗個澡,差點沒把孩子燙傷;洗的碗永遠都不幹凈,不是油膩膩的,就是上面有飯粒;我回娘家一個半月,陽台上晾的衣服去之前什麼樣,回來的時候還是什麼樣;眼裡永遠都沒有活,從來不主動做事,就像一個大蛤蟆,我戳一下,動一下,我都要瘋了!

前段時間,有個編輯問我,同樣是獨生子女的一代,為什麼女孩長大成了女人,自然就會做家務,男孩長大成了男人,卻不會做家務?

是啊,為什麼中國男人不會幹家務?

因為他們不幹或者乾得少,所以他們不會啊!

世界上任何一項技能都是可以通過訓練獲得的,做家務這個技能也是如此。一個人,只要智商正常,四肢健全,通過多做家務,他就可以把家務做好,不說要達到100分的水平,達到60分的水平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中國男人幹家務不行,主要原因就是他們不幹或者乾得少導致的。

這個不幹家務或者乾得少,可不是我瞎說,是有數據統計。

國家統計局曾發布了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在居民家務勞動時間方面,女性平均每天做家務2小時6分鐘,男性45分鐘,女性比男性多81分鐘;在陪伴照料孩子生活時間方面,女性平均每天陪伴照料孩子53分鐘,男性17分鐘。其中25-34歲居民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平均時間最長,為1小時16分鐘,其中男性29分鐘,女性1小時55分鐘。

如果再把數據放到世界範圍內做比較,會看到什麼結果呢?

中國女性的就業率世界第一,中國男性做家務的時間卻排名世界倒數第四。


怪不得中國女性這麼累,在外面工作要拼第一,回到家還要幫助一個家務倒數第四的人補家務到平均水平。

怪不得如今70%—80%的起訴離婚由女人主動提出。

現在女性同樣主外了,甚至有的女性比男人加班更多薪水更高,回到家還要主內,干一堆家務,自然又苦又委屈,內心失衡,想要離婚。

那為什麼中國男人不幹家務或者少幹家務呢?

1、男權、父權思想作祟,認為男人在家庭中處於支配地位,女性處於劣勢與服從的地位,認為男主外,女主內,工作掙錢才是自己的事情,其他諸如育兒、做家務、照顧老人等事情,被默認為都是女人的事情。

他們在骨子裡是輕視家務的,認為家務是小事,自己是干大事的主,又加上男尊女卑的觀念,所以認為家務這樣低級的事只屬於女人,而不屬於男人。

可是照這個邏輯,連家務活這樣的小事都不幹也干不好的男人,怎麼有能力干大事呢?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幹家務,就是不修身齊家,那怎麼治國平天下呢?

就算曾經貴為美國總統的歐巴馬,也要帶孩子,倒垃圾。

可是,很多中國男人卻可以心安理得地做到工資掙得沒有老婆多,家務又乾得比老婆少。



2、不合理的家務分工模式的複製和代際傳遞。

為什麼中國男人不幹家務或者少幹家務?這個和家庭分工模式的複製有關。

我在諮詢中,發現這樣一個情況:在一個雙職工家庭中,如果父親願意分擔家務,父母之間有進行較為合理的家務分工,家中的男孩長大後自己組建家庭也更願意承擔家務。

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他會複製原生家庭的分工模式。

反之,在非常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分工模式的家庭中長大的男性,尤其是那種像魏大勛家庭式的家務分工模式,女人一個人忙得團團轉,男人各種姿勢沙發癱,當他在組建自己的小家時,也會繼續複製「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認為男人就是不幹家務的,女人就是該為自己服務的。

當然,這個不是必然現象,一定也有男孩從小看到媽媽承擔做家務的辛苦,心疼媽媽,自發成為媽媽家務的小助手。長大後,也是家務小能手的情況。

我所說的原生家庭分工模式的複製指的是大機率上,就是說,父親多做家務的家庭,兒子也容易多做家務。反之,父親當甩手掌柜,醬油瓶倒了都不願意扶一下,兒子也容易如此。


3、中國家庭教育中對孩子家務教育的缺失,加上「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的影響,對男孩的家務教育尤其缺失。

我相信很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聽到父母講類似的話 「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你除了好好學習,其他的都不要管。」等到工作,父母的台詞又變成「你就好好工作就行,其他的都不要管。」

我們80、90後的成長環境一般是這樣的:家長普遍重視學業,對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要求比較高,但其他方面的能力不太會去認真培養,加上應試和升學的壓力,孩子整日埋頭學習,導致孩子除了學習,其他什麼也不會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很多人等到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後,還不會洗衣、做飯,生活自理能力差。

很多人也許會說,如果是這樣的家庭教育,女性和男性家務能力應該是一樣不行才對,為什麼女性家務能力更強呢?

因為我們忽略了女性大學畢業到結婚生子這一段時間的家務磨練。

不知道女性朋友們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從你上大學或者大學畢業後,你的父母,周圍的親戚,以及你自己都會開始關注自己做家務的能力。你的母親可能會說:「你要學習做飯、做家務了,不會這些,以後要結婚養孩子怎麼辦?」很多女孩在這個階段對家務有一個刻意練習的過程,嘗試著學做飯,嘗試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可是,卻沒有長輩對年輕的男性說這樣的話,他們也沒有要培養自己家務能力的自覺。

還有很多女性之前是手無縛雞之力,連蛋炒飯都不會的家務小白,在當母親之後,紛紛被磨鍊成有三頭六臂的女漢子,女超人。

正是在這段時期,很多女性的家務能力開始超越男性。

我家兩個孩子,哥哥和我,因為出生於農村,家裡有很多活要干,雖然哥哥也會分擔家裡的家務,但是父母卻總是對我說:「你是女孩,以後要嫁人,要做別人老婆,你要學著多做一些家務」。

在多子女的家庭里,因為重男輕女加上「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影響,女孩幹家務往往比男孩乾得多,乾得好。

看起來,無論獨生子女家庭,還是多子女家庭,因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觀念影響,以及家庭教育中對男孩家務教育的缺失,導致成年男性的家務能力普遍不如女性。


4、男女在做家務這件事上共同合謀,將男人做家務的能力削弱。

我的很多女性來訪者紛紛表示,只要婆婆在,自家老公就是廢人一個,連一杯水都要婆婆端到他面前。

其實何止男人的媽媽在,男人成廢人,只要丈母娘在,或者有一個不肯放手,喜歡大包大攬又對家務要求比較高的老婆在,男人也成廢人。

家庭關係、家務分工模式往往是男女互動出來的結果。

比如,在很多家庭里,尤其是有新生兒的家庭,男方的媽來,女方的媽也來,再加一個孩兒媽,三個女人都做家務、照顧孩子,基本上就沒有男人什麼事了。

比如,當爸爸想給孩子換尿布時,奶奶或者外婆往往一個健步衝上去,「我來,我來,你一個大男人哪裡會做這些事情!」「你上班辛苦,趕緊休息去吧!」於是,爸爸就呆一邊玩手機、看電視、玩遊戲去了。可以說,很多男人不幹家務都是家裡的女人們慣出來的。

再比如,當男人幹家務剛開始做得慢或者做得不太好的時候,女人們會煩躁地說:「一邊去,讓你干還不如我自己干來得快。」 或者給予嚴厲的批評和指責:「你這人怎麼這麼笨啊!」「這點事情都做不好!」「盡會幫倒忙,讓你做還不如自己全乾了!」「你怎麼這麼不靠譜啊!」

當家中的女人,無論是年長,還是年輕的女性抱著「男人干不好家務」的想法,要麼不讓男人們做家務,剝奪其幹活的機會,要麼就是否定和批評男人們做家務的表現。

在各種負面心理暗示和否定、批評、打擊下,再加上人性都是喜歡偷懶,喜歡依賴,習慣逃避痛苦和困難,男人就什麼家務都不做了。不做,自然就沒有訓練的機會,然後就更加不會做,做不好。

於是,更加被否定和打擊,最後就形成了男人越加不參與家務,女人越加嫌棄男人沒用的局面。


女人將男人排擠出做家務、帶孩子的隊伍,男人順勢逃避家務、育兒的責任,而女人從中獲得價值感和優越感,男人從中獲得舒適感和解脫感。

從這一點上講,中國男人幹家務不行,是男人和女人共謀出來的結果。

基於以上四點,期待中國男人在家務能力上要獲得很大的提升可能還需要至少一代人的努力,尤其需要我們這一代的父母擁有更加平權的思想,在家庭中樹立榜樣,合理分工,讓父親多多參與家務,在教育男孩方面也要考慮其家務能力的培養。

有一則短片,一位老父親去看望已經結婚生子的女兒。

他看到下班回家的女兒手裡拎著菜,一進門瞬間變身為一個身兼媽媽、妻子、女兒、員工多重身份的女超人。

她問孩子作業做了沒有,她注意到孩子的衣服弄髒了,她把訂好的機票交給父親,然後接到公司的電話。接著她一邊講電話,一邊點燃煤氣灶做飯,還不忘打開電腦看一下工作進度,收拾孩子落在地上的玩具,同時還順便給坐在沙發上的丈夫倒了一杯咖啡。

女兒繼續忙碌著,電話一直沒來得及放下。她做飯,給孩子脫下髒衣服,洗衣服,穿梭在洗衣房跟廚房之間忙得焦頭爛額,但是她的丈夫一直悠閒地坐在沙發上,看著電視,玩著電腦。

父親看到這一切,眼中是滿滿的心疼,心中是對女兒無限的愧疚,他說:「愧疚你不得不自己一個人完成這些事情,後悔以前你玩過家家的時候沒有制止你,我從沒有告訴過你這不是你一個人的責任,你的丈夫也有份。」

他後悔自己這些年來沒做一個好的榜樣:「但我沒有資格說他,因為我也從來沒有幫過你媽媽,你老公肯定也是從他爸爸那裡學會這些。人都是看到什麼學什麼。」

是的,男人們,如果你想自己的兒子女兒擁有更好的兩性關係,以後擁有更幸福的婚姻生活,請積極做家務吧,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其實,擁護男女平權的價值觀,男人積極做家務,女性受益,男人自身也是受益者。研究表明,男人越積極做家務,性生活就越多,婚姻就越幸福。因為男性願意分擔家務,可令女性覺得公平,感到開心,也會讓女性在婚姻生活中感到更輕鬆一些,兩性關係也會因此增加滿足感,彼此的衝突也自然減少。

如果你家裡也有一個家務活不行的男人,你可以做一些什麼幫助他提高家務能力呢?

1、幫助他確立「家務面前,人人平等」的先進價值觀。

2、進行更細緻的分工,給予明確的指令和要求,讓他多做家務。

3、建立小家庭為核心的生活,減少婆婆媽媽們在家務上的大包大攬。

4、學會放手,學會降低要求,控制自己吹毛求疵的態度,多多肯定男人在家務方面的付出和努力,適時的鼓勵和感謝他,這會讓他做得更好。

最後,祝大家都能收穫一枚像袁弘一樣會幹家務的好老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uM8-m0BMH2_cNUgg5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