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醫藥健康產業 成都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2021-05-12     成都科技

原標題:深耕醫藥健康產業 成都獲國務院「通報表揚」

醫藥健康

是成都構建「5+5+1」現代化開放型產業體系的重點領域

近年來

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迅速

生物醫藥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生物醫藥產業體系日趨成熟

……

5月7日,成都市溫江區

多年深耕生物醫藥健康產業

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對2020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根據通報,溫江區入選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產業特色優勢明顯、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產業基礎雄厚的地方。

成都溫江為什麼會選擇生物醫藥?

又憑藉什麼「魅力」

吸引廣大「三醫」企業前來?

這裡的生物醫藥產業處於何種發展階段?

今天,我們從成都醫學城說起,一探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的創新活力。

實探

海外高端人才加速回流

為國產創新藥研發注入強勁動能

作為成都醫藥健康產業發展上的重要一「極」,成都醫學城目前已匯聚三醫行業領軍企業和上下游協作企業近500家,「6類500強」和醫藥工業百強企業23家。美籍華裔科學家鄧炳初博士組建的成都百裕製藥股份有限公司即位於此,將在創新藥研發上大展拳腳。

鄧炳初是一位資深的創新藥科學家,先後在美國、中國帶領團隊從零開始開發過約20個上市和臨床藥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鄧博士在美國擔任多家醫藥公司高管;2005年來到上海,任上海恆瑞醫藥有限公司首席科學運營官;2012年來到成都溫江,為當地醫藥企業擔任創新藥研發的「導師」。

如果在地圖上畫一條生物醫藥在全球興起的路徑,鄧炳初的職業經歷與這條路徑大致是重合的。

產業往哪裡聚集,資金、人才就向哪裡流動。隨著生物醫藥在全球的發展,鄧炳初走過了一站又一站。現在這一站,就是成都溫江。

選擇

從分散到聚焦

全域專注發展三醫融合大健康產業

尋根究底的話,成都溫江為何會選擇生物醫藥產業?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溫江區產業發展的方向並不夠聚焦。在這片僅有277平方公里的區域裡,曾坐落著以食品飲料、印務包裝、生物製藥和電子信息為代表的多個門類的產業。產業門類雖多,但很難形成規模優勢和集群優勢。

資源稟賦、要素供給有限。「在深刻剖析自身條件的基礎上,我們認識到,溫江需要的是集中力量,發展前景廣闊、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少、環境污染少的朝陽產業。」談起當初溫江區在產業選擇上的思考,溫江區發改局局長向彬這樣說道。

經過深入剖析和思考,溫江區在全國率先提出醫學、醫藥、醫療的「三醫融合」發展理念,升級打造「三醫+大數據/AI」現代產業體系。

經過近兩年的籌備、數十輪艱苦談判後,溫江區引入了全球化的新藥研發平台藥明康德,這是溫江區生物醫藥發展的重要一步,對產業上下游起到極大的吸附和整合作用。

據成都醫學城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藥明康德成都新藥研發中心落戶以來,其周圍規劃和引入了成都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維亞生物新藥孵化中心、上海景澤生物產業基地、康華生物研發及生產基地、羅欣醫藥研發及生產基地等項目,目前已形成面積2.89平方公里的成都醫學城高品質產業空間,成為生物醫藥的產業聚落。

深耕多年,成都醫學城以行業龍頭為引領,聚集「三醫」行業領軍企業和上下游協作企業464家。其中,醫學研發上,聚集了全球CRO排名前十的藥明康德等企業151家;藥械製造上,聚集了中國醫藥工業綜合實力前三甲科倫藥業、全國醫藥工業30強羅欣藥業等重點企業152家;醫療服務上,匯聚了前海人壽婦兒醫療綜合體等醫療機構61家;大數據/AI上,聚集了擁有國際領先消化內鏡影像AI技術的希氏異構等企業6家,並啟動建設了電子科大「三醫+人工智慧」產業技術研究院。2020年,醫藥健康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00億元。

保障

從體制到平台

營造「想進來宜生存離不開」的創新生態

發展醫藥健康產業,成都溫江要憑藉什麼「魅力」吸引廣大「三醫」企業前來呢?

首先是體制機制的大膽突破。

「跟很多地方談判過,沒想到,最後是溫江區解決了我們的後顧之憂。」作為國內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電子科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堯德中近年來一直在尋求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出路。

為鼓勵高校科研人才勇敢走出來,溫江區主動伸出橄欖枝,落地全省首個由區縣一級政府主導設立的新型事業單位「四川腦科學與類腦研究院」,讓堯德中團隊沒有後顧之憂地走上創業路。

其次,是公共服務平台和載體的精心營造。

今年5月,面積1800平方米、由19個大小不等的會議室組成的高端共享會議空間在成都醫學城「三醫創新中心」三期內打造完畢。共享會議空間只是溫江區建立的眾多公共服務平台中的一個。「三醫創新中心」三期內還建設了成都醫學城研發供應鏈服務平台,該平台包括生物醫藥研發進出口綠通公共服務平台、二級生物安全公共實驗室、生物醫藥研發園區共享倉儲物流體系三個功能板塊。此外,園區還有兩幢人才公寓,以及食堂、特色餐廳、超市、咖啡廳、健身房等各種生活配套設施,為「三醫」人才提供了方便智能的工作環境以及溫馨舒適的生活環境。目前,「三醫創新中心」已建成一、二、三、四期共計150萬平方米,正在規劃建設五、六期,未來將達到200萬平方米。

「三醫創新中心」是溫江區創新生態的一個縮影。「想進來、宜生存、離不開」「上下樓就是上下游,鄰居共建創新鏈」,這樣的創新生態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來溫江區創業。截至目前,溫江區已引進高層次人才140名,落戶本科以上青年人才1.4萬餘人,已會聚各類科技創新人才20餘萬人。

堅持

十年磨一劍

更多創新成果在路上

時至今日,成都溫江的生物醫藥產業處於何種發展階段?

人們常用「十年磨一劍」來形容新藥研發的不易。一種新藥從剛開始發現到化合物到上市,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所以,生物醫藥產業既是先導產業、朝陽產業,更是一項「磨人」的產業以及長周期產業。

在十餘年的奮發圖強後,溫江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已經進入從招引破局到集群成勢、從壯大規模到完善生態的發展階段,也有一系列的創新成果面世。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成都博奧晶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緊急攻關研發的核酸檢測試劑盒通過國家應急審批,得到鍾南山院士當眾肯定,是四川省首個獲批的核酸檢測產品。

建海外實驗室、投入巨資……更多的醫藥企業以極大的熱情堅持著創新藥研發。科倫藥業在溫江區入駐了四川科倫藥物研究院和四川科倫博泰生物醫藥股份公司兩家藥物研發企業,正在推進科倫生物醫藥產業基地項目,布局了85項具有me-better優勢的創新小分子和生物技術藥,其中12項已獲批臨床。

2020年,成都醫學城「三醫研發小鎮」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全國特色小鎮典型案例。成都醫學城精準醫學孵化器獲批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這也是四川省內第一家生物醫藥專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都醫學城成功獲評省級高新區、優秀省級開發區、中國最佳醫療健康產業園區TOP10、四川省院士(專家)產業園。

作為國內重要的醫藥健康產業策源地

和生物醫藥聚集高地

成都,正行穩致遠

以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部分圖據網絡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體中心

文字:楊夢婷

美編/校對:何秋霆

你「在看」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IaaYHkB9EJ7ZLmJNw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