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上半年全國27省市GDP數據,看中國南北差距的持續拉大

2019-08-01     山川網


山川網:截至最新,已經公布2019年上半年GDP數據的大陸省級行政區,數量已經增至27個。還剩下吉林、黑龍江、新疆、西藏四地尚未公布。

以上四省由於各自不同的客觀因素,導致在歷次的經濟數據公布中,整體都要略晚一些,這裡我們也就不多做關注了。因為已經公布2019年上半年經濟數據的27省市,基本上可以較為全面地反應中國大區板塊(比如南北方、東中西部)的上半年經濟面貌。

在之前的推送中,我曾提到關於2019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會安排兩到三篇的相關解讀,態度是點到為止。幾天前已經有過一篇,今天我們再補上一篇。時間原因,下文中我只把大的觀點方向點出來(從GDP和增速兩個方面),其他的大家自己可以進行發散性思維。


上半年全國27省市GDP排名



中國經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區域經濟發展差異主要體現在東部、中部、西部三大板塊之間。而伴隨著西部開發、中部崛起等國家戰略的持續發力,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等一系列中西部強勢省會城市的崛起,中西部地區的「落後」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觀。

但與此同時,伴隨著中部和西部地區經濟的快速崛起。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了人們的面前——南北差距開始凸顯。

為了方便大家從圖表中,直觀看到北方省份的所處排名位置,我將北方省份名字均設置為紅色——


數據綜合統計自各地統計局,紅色字體為北方省份


差不多五年前的時候,GDP總量前十省份中,南北方省份基本還是分庭抗禮的。以2014年為例,當年度GDP全國前十省份中,北方省份尚且占據四席:依次為第三位山東、第五位河南、第六位河北、第七位遼寧。

而接下來幾年間發生的事情大家基本應該都還有印象:首先是遼寧經濟數據被曝造假,全國排名隨之急轉直下;而河北雖然沒有遼寧情況這麼「慘」,但連續數年經濟增速低位盤旋,全國排名「陰跌」不止。

時間到了2019年上半年,全國經濟總量前十的省份中,北方省份已經僅有三席。更為關鍵的是,就現階段三省榜單排名的穩定性看,山東和河南尚且「安全」,河北的排名則很大程度上有可能在接下來幾年再次出現下滑。

原因無他,排在河北後面一位的福建,已經連續多年經濟增速位居東部省份第一位,且勢頭毫無衰減的跡象。而2019年上半年,河北GDP總量為17700億元,福建GDP總量16640.2億元,兩者的差距已經僅剩下1000億左右。

而福建之後,我們跳過直轄市上海,緊接著的就是南方地區近幾年的「黑馬選手」安徽。得益於長三角城市群的利好,安徽(特別是合肥)在過去幾年間經濟增速同樣十分突出,特別是在科創領域表現尤為搶眼。如果繼續保持這樣的發展速度,未來安徽超過河北亦並非沒有可能。

相比河北,另一個北方經濟大省的際遇同樣備受關注。作為北方經濟第一大省,山東省近幾年的經濟發展不盡如人意,網絡上「山東急了」的報道此起彼伏。而伴隨著2019年上半年山東經濟增速5.4%的成績發布後,似乎更是印證了山東經濟困境的現狀。作為區位優勢最為明顯的北方省份,山東的轉型困境給未來整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由於吉林、黑龍江、新疆三個北方經濟半年報尚未公布,參考2018年時的經濟排名,如果我們統計31個大陸省級行政區的經濟體量倒數十省,發現情況正好和前十省份南北比例相對應:南方占三席,北方占七席(山西、黑龍江、吉林、新疆、甘肅、寧夏、青海)。

而綜合以上七省的綜合經濟實力,未來可預見的時間內,全國排位出現明顯提升希望同樣並不太大。


上半年全國27省市GDP增速排名



如果你認為上文中關於2019年上半年全國主要省市的GDP總量排名,南北差異已經令你感到憂慮。那麼接下來我們要談到的上半年全國主要省份GDP增速榜單中,南北省份的差異可能更為令你吃驚。

在常住人口體量的影響下,許多北方省份在經濟總量上,依舊能夠維持一個相對「體面」的數據。但是到了增速層面,問題則暴露得更加明顯。


數據綜合統計自各地統計局,紅色字體為北方省份


這裡我們同樣以上半年經濟增速前十省份為例:南方省份占據八席,北方省份僅占兩席,這似乎已經和經濟學中的「二八定律」產生了某種關聯。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無論是南方朋友還是北方朋友,能夠意識到北方經濟整體發展落後於南方的占絕大多數。但是很少有人能夠意識到,南北方經濟發展差異性究竟達到了怎樣的一種程度。而上面的表格,一定程度上能夠解答這個問題。

相比上半年省級行政區經濟總量前十榜單中,北方城市三席還位於第三、第五和第九;上半年升級行政區經濟增速前十榜單中,北方城市的兩席排名僅位於第八和第九,基本上是將將擠進了前十。

這裡要特別提到的山西,山西作為資源型大省,經濟增速很大程度上受相關資源產品價格波動明顯。也就是說,上半年山西7.2%的GDP增速,可持續性和穩定性都存在疑問,下半年是否還能保持如此的增速並不可知。

而位於山西之後的浙江和湖南兩省,均為近些年經濟發展穩定高速的「明星省份」,在產業結構相較山西優勢明顯。也就是說,即使是當下GDP增速前十榜單中北方省份僅有的兩席情況,其中一個還是偶然性大於必然性的存在。

而另一方面,由於尚有四省份未公布上半年經濟數據。我們就從已經公布的27省市來看,對標同期全國GDP均速6.3%,已經公布經濟數據的省份共有11個省市低於此標準。其中,北方省份占據7席。其中多數省份GDP增速,均低於6%。

在今年上半年關於北方區域經濟的相關問題關注中,繼東北經濟較長時間處於低谷之後,西北五省的經濟增速也「集中」出現了失速的問題(目前網絡上相關報道眾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了解)。這樣一來,北方經濟尚處於正常狀態的區域,已經僅剩下華北一個版塊。

而華北的經濟轉型升級壓力,絲毫不弱於東北和西北地區。只不過相較而言,在整個北方大區華北的區位優勢最好,交通最便利,常住人口最多,用硬體優勢遮掩了一部分的軟體問題。但伴隨著全國經濟增速全面放緩,華北的經濟壓力,還會持續加碼。

下半年,又將成為一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階段的重要分水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AFPWGwBUcHTFCnfORb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