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術好≠數學思維好,提高數學思維,遠比你想的重要

2019-10-15     爸媽精讀

文/深淺慧

拿破崙說:「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展,才能展現它國力的強大。數學的發展和國家的繁榮昌盛密切相關。」

我也常為孩子的數學擔心不已,也許自己是學習文科出身,對孩子早期的教育偏向閱讀培養,對數學思維引導就很少。

一直認為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就是加減乘除,難度不大,沒有必要過多重視。直到孩子在一年級的一次期末考試,數學考了92分,全班倒數第二!而孩子告訴我全班滿分就有二十多個學生。

我很驚訝,仔細地檢查數學試卷,原來低年級的數學考試不只是簡單的計算,考題里的圖形和計算結合題型居然占70%,這類題型不是單純地考察孩子的計算能力,更注重孩子的觀察能力和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開始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困難,慢慢地孩子對數學很有興趣。

終於在下一次期末考試,孩子拿回一張滿分的數學試卷交給我。

可是,孩子卻問我:「為什麼要學好數學,老師說,學好數理化,有理走天下。對嗎?數學不就是算算數,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是的,「數學實力」很重要,世界強國必然是數學強國。

數學不單純是數字和計算,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關乎到國計民生,影響著國家實力。

學好數學,比想像中更加重要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說: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

從小到生活中衣食住行消費的數字,大到各領域學科,比如:醫藥生物、天文地理、材料能源、環境生態、信息網絡、人工智慧、機器人、國防科學、航天事業應用都成功地運用了數學,可見,數學是多麼重要。

正如拿破崙所說:「一個國家只有數學蓬勃的發展,才能展現它國力的強大。數學的發展和國家繁榮昌盛密切相關。」

數學雖然很重要,但是很多孩子不喜歡數學,他們經常這樣抱怨:

「數學計算很繁瑣,計算錯一步,全題都錯。」

「幾何圖形太抽象,沒弄明白。」

「數學很枯燥,看不懂應用題的意思。」

其實人對學習的喜愛除了天分外,大多數都是通過後天的培養和努力,學習數學需要很多耐心,花費很多時間去練習。所以當孩子遇上學數學的困難時,又沒有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自然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過早地放棄。

往往家長不懂得怎樣幫助孩子度過學習難關,怎樣去激發孩子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孩子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

保持數學興趣

才能獲得學習的快樂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1、數學來源於生活,把枯燥的數字和生活勞動聯繫起來,轉化成數學趣味遊戲,使學習數學變得有趣、有意義。

我家有這樣一個規定,孩子可以通過做家務來賺取零用錢,獲得的零用錢自由支配,買自己需要的東西。

如:

掃地拖地:2元;

整理家居:2元;

洗碗:1元;

倒垃圾:5角。

在做家務賺取零用錢和使用錢的過程中,孩子學會對比和思考,做事變得很有條理和責任心。孩子的發現:

對比:難度大的工作報酬高,相反難度低的自然報酬少;

學習:認識人民幣,有了錢的概念;

計算:用錢去買東西時,練習計算能力。

分類組合:在收拾過程中,把文具、食品、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進行歸納,學會了分類、組合。

實踐出真知。數學無處不在,需要家長有心去發現,幫助孩子學習,隨時激發孩子的數學興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比如:姐姐比弟弟大4歲,10年後姐姐比弟弟大多少歲?易拉罐為什麼要做成圓柱體而不是正方體?解答這些生活中的問題,都需要用到數學知識。

當孩子在學習數學的初期,能在生活中去認識數學、應用數學,用數學去思考、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增強了,同時獲取數學帶來的樂趣,才能保持學習數學的興趣。

2、書籍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是什麼?羅素說:數學是符號加邏輯。

孩子在課堂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可以在數學課外書籍中得到補充,例如在數學類、啟智類、思維遊戲類書籍里,孩子通過玩數學趣味遊戲,迷上數學,學習數學的情況也能得到改善。

《漢聲數學圖畫書》,是一部經典數學科普類圖畫書。書中用簡單易懂的語言和圖畫讓孩子了解數學本質,指導孩子結合生活中的事例。

以遊戲方式切入學習數學,如「買甜筒數數」、「配對」「比較」「搶子」,就是通過圖畫和遊戲結合的方式把數學符號和數學概念生動有趣地展現出來,讓孩子輕鬆學習數學,打好紮實的數學基礎,增強邏輯思維能力。

好的學習習慣

才能真正學好數學

教育家葉聖陶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

2019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國隊金牌得主的謝柏庭,高一時就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並且拿到清華的「預錄取」。

謝柏庭的學習和生活非常的獨立和自律,他構建了自己的一套學習體系,為自己制定短期和長期的學習計劃,在他厚厚的筆記本里記錄下主要的知識點、難點和重點,學習非常的刻苦。

學習好的學生都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事半功倍,這是一個共識,那麼好的數學習慣有那些呢?又應該怎樣培養好的學習習慣呢?

  • 1、重視數學方法和概念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指出:新的數學方法和概念,常常比解決數學問題本身更重要如《漢聲數學圖畫書》闡述的就是數學概念

背熟數學概念、定理和公式是前提。當孩子理解透數學概念後,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理念,達到認知的目的,擁有了邏輯思考的能力,才能真正學好數學。

  • 2、課前預習很重要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數學公式、定理和概念比較抽象,數學預習就是要思考概念、定理、公式的含義是什麼?公式怎麼去運用?等等,在預習數學的過程中,也是培養孩子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過程。預習後,孩子把不懂的知識點帶到課堂上學習、解決,從而提高聽課效率。

  • 3、要有專心致志的學習態度

良好的學習態度表現為對待課堂聽課的認真態度、獨立思考問題的態度、獨立完成作業的態度和課後及時複習的態度。

2019年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國隊金牌得主華南師範大學附中胡蘇麟,他非常熱愛數學,所有的零碎時間都用在學習數學上,被大家評價為:他永遠是那個書桌滿是數學草稿紙的男孩!

知識的積累是在孩子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完成,態度決定一切!孩子是認真還是馬虎?對待學習的態度,就決定收穫到怎麼的學習成果。

  • 4、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著名數學家蘇步青說:學習數學要多做題,邊做邊思考。先知其然,然後知其所以然。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做題練習中,一定要給孩子進行舉一反三,即會一題多解的能力。因為同一類題型,可以有幾種出題形式,孩子通過多次思考和練習,熟練地掌握這類題型。

  • 5、好心態,才能在考試中發揮出色

考試前,很多數學老師都會反覆地叮囑學生:

*拿到試卷不要第一時間就急著做題,要先看題型,做到心中有數。

*做題時要反覆讀題、認真審題、做解題符號認真運算,使用草稿紙。

*做完後要注意檢查,改正錯題,不要漏題。

  • 6、學好數學,家長的幫助和鼓勵很重要。

當孩子遭遇學習困境時,家長應多與老師溝通,老師的鼓勵和幫助有利於孩子增強學習的信心;

在教育機構進行專業的學習輔導,以幫助孩子渡過學習難關。

總之,學習數學,孩子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時間,只有熱愛數學,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和規律,才能真正地學好數學。

作者簡介:深淺慧,富書專欄作者,二寶媽,專注兒童文學、育兒領域寫作,分享教育和養育心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KDP1m0BMH2_cNUgOjU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