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位妻子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夫妻倆人一天下來不超過10句話,這樣的日子怎麼過?」
這位妻子指出自己的丈夫每天在外上班,沒事從來不會打電話,下班回家從進門開始就是去一個小時的衛生間,再出來吃晚飯。
要說這丈夫不善言談,但他每天又會在電腦邊和不同網友聊天,一直到凌晨一兩點,只有要喝水時才會想到妻子的存在。
而當妻子想要找丈夫聊天時,卻總會被「你多理解理解我」這種藉口搪塞。
多少人的婚姻像這對夫妻一樣,沒有出軌,沒有婆媳矛盾,卻最後走入了一個怪圈——越來越「沉默」。殊不知,再好的感情,也會死於這兩個字。
在一項對已婚人士的調查中,顯示有25%的夫妻每天交談時間不到10分鐘,4%的男人還會因工作太忙,完全忽視對伴侶的關心。
本來婚姻是為了找一個相知相愛的人一起走過後半生,快樂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擔,可如果另一半對你不聞不問,這和陌生人有什麼分別?
電影《世界上最偉大的父親》有一段這樣的台詞:
曾以為世界上最糟糕的事就是孤獨終老,其實不是,最糟糕的是與那些讓你感到孤獨的人一起終老。
夫妻本應是彼此的傾聽者和傾訴者,但如果有任何一方拒絕溝通,對愛人的付出只接受不回應,那這段感情已經失去了意義。
02
很多男人會在婚前承諾:往後餘生洗碗是我,洗衣是我,帶孩子也是我;可婚後卻把妻子當成保姆,當妻子呼喚他時卻又不停缺席。
「我在加班。」
「今天好累,不想說話。」
「工作已經夠煩了,你就不能理解理解我?!」
戀愛時無話不談,結婚後有話也不說,明明近在咫尺,卻各自活成一座孤島。
電影《無問西東》許伯常和劉淑芬就是這樣一對夫婦。
早年他們也曾有過戀人甜蜜的時光,劉淑芬為了許伯常能上大學不辭勞苦掙錢,寧願自己喝白開水吃鹹菜。
婚後許伯常因為對劉淑芬心存怨念,一直用對劉淑芬冷若冰霜。
他們從沒用過同一個碗吃飯,沒在同一張床上睡過覺;許伯常在外對人是出了名的和藹可親,可唯獨對自己的妻子從沒有過好臉色。
長期的冷暴力讓劉淑芬性情大變,她越來越敏感易怒,像瘋子一樣用極端的方式渴望丈夫的關注,可即便這樣許伯常依舊沒有一絲回應。
劉淑芬絕望地哭訴:「當初明明是你說要對我好一輩子啊,怎麼就變了呢?」失望至極的她最終選擇跳井而死。
等到許伯常有悔意之時,已為時太晚……
這世間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在一段婚姻里,把一個溫婉明媚的女人變成一個千瘡百孔的怨婦。
家應該是最溫暖的的港灣,而另一半是我們最該守護的人。
千萬別把熱情和耐心留給外人,卻把冷漠給了和你相濡以沫的愛人!
03
2月25日,歐委會主席容克出席阿盟-歐盟峰會,正在進行關於中東和平進程和貿易的發言時,手機突然大聲響了三次,容克拿起手機看了一眼,說了一句:
「我必須在這停一下,因為電話鈴是不會停下來的。」
在接通電話小聲說了幾句後,容克才解釋是自己老婆打來的,笑稱她是「慣犯」,不得不停一下,因為老婆是不會停的……雖然有點哭笑不得,但話語間卻滿是寵溺。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容克第一次在重大場合手機鈴聲響了。
2017年7月27日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容克看了一眼響鈴的手機,發現來電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又放回了口袋沒有接。
總理電話可以忽略,但老婆必須第一時間回應。
這條新聞一出,很多人都被這個平時看似嚴肅的男人圈粉了。
作為歐委會主席的容克,忙碌程度自然不必多說,可他卻依然能夠時時刻刻把妻子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懂得反覆響起鈴聲背後妻子的擔心和焦慮,這才是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要知道婚姻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懂得及時回應,才是讓感情在柴米油鹽中不褪色的秘訣。
仔細看看身邊感情好的夫妻,他們有一個共性一定是懂得好好說話和及時回應。
兩個人願意分享,同時也願意成為彼此的傾聽者,才能讓婚姻和愛情長久保鮮。
你做飯,他洗碗,再話一話家長里短,睡前說說體己話。
即便有一方工作再忙,有推不掉的應酬,但依然能夠把家擺在第一位,在愛人最需要時及時出現搭把手。
畢竟在千萬人中選擇了彼此,我們想要的不過是一個擁抱和一份溫存,千萬別讓冷漠傷了婚姻的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