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掉孩子,家長們最常見的這三種PUA,看看你中招了嗎?

2020-01-07     快樂媽咪PCbaby

刷抖音時,看到一段視頻,江蘇南京一個14歲男孩報警,說爸爸要在自己的臥室裝監控。

原來,爸爸看孩子總愛熬夜上網,自己工作又忙,就想藉助監控監督孩子學習。

面對孩子的反對,爸爸理直氣壯地質問:

「我監控你什麼了?你有多少隱私?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

一連串的靈魂拷問令人無語,而這種「管控式家長」,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很常見。評論里不少網友辛酸地表示,家有同款父母,事無巨細,都想要控制自己。

也有網友指出,父母總是打壓孩子,想控制子女的一切,這其實就是典型的pua家長。

pua家長所認為的「愛」,將會給孩子帶來長久的負面影響,嚴重的甚至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當我遇見一個人》一書中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

Pua家長就是孩子四周密不透風的牆,在日復一日的精神折磨中,孩子根本無力去做自己。


01 pua家長,是孩子人生中的噩夢


pua家長特徵之一:指責

在教育公益大講堂上,俞敏洪講了一個真實案例:

孩子高考考了638分,當時北大的錄取分數線是670多,雖然離北大差了30多分,但638分在全國高考成績匯總中,已經是很好的了。

上不了北大,還是可以上南開等名校的。可是,孩子的父母一點都不在意他付出的努力,更看不到他取得的成績。

只是不停地指責孩子:


「你看,我平時就叫你小心點,讓你細心點,告訴你不要粗心......」

「高考就這麼一次的機會,進北大的機會就這麼失去了!」

「你不聽爸爸媽媽的話,最終失去了這個機會!」

父母反覆的指責,孩子覺得自己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是個完全的失敗者。

不到一個星期,孩子就精神崩潰了。

沒有孩子不渴望父母的認可與接納,父母的指責,足以壓垮孩子的內心世界。


pua家長特徵之二:打壓

在打壓式父母面前,孩子做得好不會被誇贊,做得不好就會被無情的打壓。

美國心理學家派克說:「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們的上帝,神聖而威嚴。」

總是被父母打壓的孩子,無論將來成功與否,內心都會有一個解不開的結。

搜狗CEO王小川的媽媽是個很挑剔的人,王小川小時候成績優異,還經常做家務,可是,卻還是得不到媽媽的認可。

搜狗赴美上市時,王小川帶上了媽媽。

或許,潛意識裡他是希望媽媽看到他的成功,認可他。

然而,在眾人的祝賀與讚揚聲中,媽媽卻兜頭一盆冷水澆下來:「才50億市值而已,你看人家騰訊多少,阿里多少?」

節目中提及此事,王小川一臉陰鬱。

哪怕已經靠自己的努力混得風生水起,在媽媽眼裡還是一無是處。

那一刻,王小川像極了一個委屈的孩子。

或許,在父母看來,打壓孩子是為了讓孩子不要驕傲。可是,在孩子看來,打壓只是精神虐待,只會摧殘他們的心理。


pua家長特徵之三:威脅

遊樂場裡,一個小男孩正興致勃勃地玩著。

媽媽喊他走,他不樂意地說:「再玩一會兒,就一會兒。」

媽媽面無表情地說:「我數到三,你再不過來,我就不要你了!一,二……」不等媽媽把「三」數出來,小男孩就急切地飛奔向了媽媽。

媽媽眼角閃過一抹得意,領著小男孩離開了。

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我們就能發現,這類威脅孩子的話在我們身邊很常見。


「你再不好好吃飯,我就不給你講睡前故事了。」

「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把玩具收拾好,我就不給你買玩具了。」……

有很多父母喜歡這樣對孩子講話,因為他們認為這樣講有用。

然而,這種「有用」只是暫時的, 孩子內心「被遺棄」的恐懼,會讓孩子喪失安全感。


02 Pua家長的本質


武志紅說:「想體驗做皇帝的感覺,生孩子就好了。你想打就打,想罵就罵,想剝削就剝削。反正你怎麼樣到最後都可以說,父母這麼做是為了你好。」

以粥悅悅、楊爍為代表的Pua家長們,指責、打壓、威脅孩子,讓孩子聽父母的話,說到底都是以控制孩子為目的,對孩子進行精神折磨。

他們愛的其實不是孩子,是自己。

他們肆無忌憚地行使著作為父母的權利,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孩子好,卻從未考慮過孩子的委屈,心裡的傷痛,和長達一生的陰影。

知乎上曾有一條令人痛心的提問:「大學錄取通知書被父母撕了,我該怎麼辦?」

女孩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每年的學費四千多。父母反覆勸女孩不要上大學,出去打工賺錢。在女孩表示反對之後,竟偷偷撕掉了女孩的錄取通知書。

在父母看來,女孩就應該聽從他們的安排,早點去打工。

為此,他們不惜用撕毀通知書的方法,逼迫女孩屈服。

哪裡有愛與尊重,他們要的只是孩子的服從。在他們看來,孩子的人生不是孩子的,是他們的,必須由他們掌控。

更可怕的是,這樣的父母又何止一個?

四川南充考生小王的媽媽,捨不得小王離家讀書,在高考前夕,將孩子的身份證和戶口本藏了起來。

福建女孩辛迪加的媽媽,不想讓她去外地工作,就把她的畢業證等證件藏了起來。

是否離家讀書,是否去外地工作,這些本該由孩子來決定的事情,家長卻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

因為自己不想孩子離開,就要阻斷孩子遠去的路。

在他們眼裡,父母就是真理,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為孩子好,孩子只需要聽從。

他們看不到孩子,他們只看到自己。


03 真正愛孩子,請避免成為pua家長


把孩子看作是獨立的個體,考慮孩子的感受,孩子才更容易形成豐盛而靈動的自我。

因為在《奇葩說》中的表現出色,詹青雲數次登上熱搜榜。一時間,這個貌不驚人的女孩,成為了養女孩的模範標本。

然而,「別人家孩子」離不開「別人家父母」的教育。

詹青雲的優秀,也是她的父母積極培育的結果。

上高中以前,詹青雲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她轉了6次學,成績一直在班上墊底。

她的老師們,對她也不抱希望,直接對她媽媽說:「這孩子將來連高中也考不上的,不如趁早送去技校吧。」

換了pua家長,可能會對詹青雲徹底失望,可是,她的父母卻依然選擇相信她,鼓勵她。

正是有了父母的鼓勵,詹青雲才在高中時開始爆發,一路開掛,高考成績衝進了全省前5名。

冰心說過:「要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然生長,要尊重兒童的天性和選擇。」

避免成為pua家長,其實也不難,只需要遵守一個原則:不以愛的名義去控制孩子。

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理應尊重的人,而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正如紀伯倫在詩里寫的那樣: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與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父母不要總想著控制孩子,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去看待,充分尊重和接納孩子,孩子才能成長得更加自由而健康。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與天下父母共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nSVgm8BMH2_cNUg_8w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