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是生薑容易感染的一種細菌性病害,給生薑生長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最嚴重時到能夠導致減產60%-80%,甚至絕收。
6月24日來自山東省濰坊市的農管家用戶農業人發來圖片向農管家的專家諮詢:「生薑這是什麼病害?」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答的。
農管家專家解答:
王剛(山東省濰坊市——精通蔬菜病蟲害)
細菌性的姜瘟病用喹啉銅或多抗黴素或琥膠肥酸銅或春雷黴素,中生菌素,用藥做好二次稀釋,現用現配。
郭欣華(山東冠縣 煙莊街道辦事處 擅長番茄、油菜、生薑植保技術)
姜瘟,細菌性病害, 可以用中生菌素,氯溴異氰尿酸,乙蒜素,葉枯唑,噻唑鋅,噻森銅,氫氧化,松脂酸銅等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馮濤(安徽省 六安市——擅長領域植保技術、土壤管理)
注意細菌性病害導致,建議使用噻唑鋅或乙蒜素或中生菌素或喹啉銅、絡氨銅噴施防治。
盧芃源 (河南省鄭州市,西南林業大學,擅長植保技術)
注意細菌性姜瘟病害, 可用10%中生菌素1000倍液 3%噻霉酮750倍液 77%氫氧化銅800倍液 20%噻銼鋅750倍液,喹啉銅,春雷王銅 交替用藥。
農管家知識小課堂——生薑姜瘟病
危害症狀
姜瘟病為系統侵染性病害。主要為害地下莖及根部,常從莖基部開始發病,病部初呈水漬狀,黃褐色,失去光澤,後病姜內部組織軟化腐爛,擠壓病部流出污白色汁液,有臭味;剖開病姜可見維管束呈褐色。根被害也呈淡黃褐色,終至全部腐爛。地上莖被害呈暗紫色,內部組織變褐腐爛,殘留纖維。葉片被害呈凋萎狀,葉色淡黃,邊緣捲曲,終至全株上下垂枯死。
發病規律
病原細菌主要隨病姜種和田間其它寄主及其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帶菌姜種是最主要的初侵染來源,若引種可造成新區發病。播種帶菌姜種或生長期中其它寄主、病殘體、土壤中的病原細菌可以通過姜表皮的自然或機械傷口侵入,適宜條件下發病。細菌又可通過灌溉水、雨水或害蟲傳播進行再侵染。土溫25~30攝氏度最適於發病,高溫多雨潮濕,特別是暴雨後驟晴,姜瘟可能嚴重流行。此外地勢低、大水漫灌,與茄科蔬菜連作或鄰作發病亦較重。
農業防治
輪作換茬:輪作換茬是切斷土壤傳播病菌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對已發病地塊,間隔3年以上才可種姜。種植生薑的前茬最好選用新茬或種植糧食作物的地塊,菜園地以蔥蒜茬較好,種過茄科作物並發生過青枯病的地塊不宜種姜。
嚴格選種收穫前,在無病姜田裡嚴格選種,選長勢強,分枝多,無病害症狀的健壯植株,單獨收穫和貯藏;第二年催芽前再選顏色黃白,表皮光滑,無病害表現的肥大姜塊做姜種,避免姜種帶菌傳播病害。
選地和整地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地塊。整地時地面要平,姜溝不宜過長,以防排水不暢,姜田還應設排水溝,防止雨季田間積水。
施乾淨肥料姜田所用肥料應保證無病菌,因此,切不可用病株殘體或帶菌土壤漚肥,有機肥充分腐熟後方可施用。
參考防治藥劑
25% 氨基·乙蒜素 微乳劑(中等毒) 使用50-67毫升/畝 噴霧
32% 唑酮·乙蒜素 乳油(中等毒) 使用900-1200倍液 噴霧
47% 春雷·王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4% 春雷黴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50-300倍液(6%),100-20 噴霧、灌根、抹病斑
30% 琥膠肥酸酮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234克/畝 噴霧
50% 氯溴異氰尿酸 可溶粉劑(低毒) 使用50-60克/畝 噴霧
3% 中生菌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灌根
42% 三氯異氰尿酸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30-50克/畝 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