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尖上葉子萎焉,下半部分正常,咋回事

2019-07-02     老刀網絡農管家

近幾年,西紅柿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其中,死棵成為西紅柿種植區的一大突出問題,而青枯病是造成西紅柿死棵的原因。

6月22日來自雲南曲靖市的農管家用戶王真艷發來圖片向農管家的專家諮詢:「西紅柿尖上葉子萎焉,下半部分正常,請老師幫我看看什麼病?」下面一起來看看專家是如何解答的。

農管家專家解答:

郭欣華(山東冠縣 煙莊街道辦事處 擅長番茄、油菜、生薑植保技術)

考慮青枯病。檢查病莖維管束是否變為褐色,橫切病莖,用手擠壓,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則是青枯病。 可用用中生菌素,乙蒜素,多抗黴素,辛菌胺乙酸鹽,氯溴異氰脲酸,春雷王銅,噻菌銅,絡氨銅,松脂酸銅等藥劑交替使用防治。

盧芃源 (河南省鄭州市,西南林業大學,擅長植保技術)

注意細菌性病害,防治青枯病。可用10%中生菌素1000倍液 3%噻霉酮750倍液 77%氫氧化銅800倍液 20%噻銼鋅750倍液,喹啉銅,春雷王銅 交替用藥。

夏英三(山東省臨沭縣青雲鎮農技站,擅長大蒜、冬瓜、番茄等作物)

青枯病,用氫氧化銅,葉枯唑,絡氨銅,中生菌素,噻菌銅,噻唑鋅,春雷·王銅噴淋基部和灌根防治。

劉風花(山東省菏澤市——中國棉花協會會員 第四屆金草帽專家)

大面積萎蔫失水,考慮溫度不適久陰忽晴引起,或用肥不當引起的燒根,注意遮陰降溫,透風,噴施胺基酸二輕鉀肥緩解促生長,個別株考慮根部病害,個別考慮青枯病。

農管家知識小課堂——番茄青枯病

危害症狀

番茄青枯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起初,地上部分未見任何異常現象的植株,白天突然失去生機,整個地上部均枯萎。陰天和早晚有所恢復,如同健株,然而,不久之後便枯萎,呈青枯症狀,這一過程進展十分迅猛。病莖的褐變部位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菌液排出。

葉片。苗期雖有侵染,但不表現症狀,直到番茄坐果初期,病株頂部、下部和中部葉片相繼出現萎蔫,也有一側葉片先萎蔫或整株葉片同時萎蔫的,中午明顯,傍晚以後又恢復正常。發病後如果土壤乾燥、氣溫偏高,數日後即枯死。病株萎蔫致死時間很短,死時植株仍保持綠色,僅葉片色澤稍變淡,故稱青枯病。

莖部。病莖表皮粗糙,莖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濕度大時病莖上可見初為水浸狀後變褐色的1~2cm斑塊,病莖維管束變為褐色,橫切病莖,用手擠壓或經保濕,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青枯病與枯萎病區別的重要特徵是發病迅速,嚴重的病株經7~8天即死亡。

發病規律

氣候因素。高溫高濕易誘發青枯病發生。連陰雨天過後天氣轉晴,易引起病害流行。

土壤因素。病原適於在微酸性土壤中生存,當土壤含水量達到25%時,有利於誘發青枯病。土溫25℃病原開始活動,活動最盛,田間會出現發病高峰。

栽培因素。幼苗不壯,多年連作,中耕傷根,低洼積水,控水過重,乾濕不均,均可加重病害發生。

越冬與初侵染源。病原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若無寄主也可在土壤中存活14個月,最長可達6年之久。

傳播特點。病原通過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蟲、操作工具等傳播。多從寄主根部或莖基部皮孔和傷口侵入。前期屬於潛伏狀態,條件適宜時,即可在維管束內迅速繁殖。並沿導管向上擴展,致使導管堵塞,進一步侵入鄰近的薄壁細胞組織,使整個輸導器官被破壞而失去功能。莖、葉因得不到水分的供應而萎蔫。

農業防治

生產上注意實行與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4年以上輪作。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鉀肥,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或草木灰。培育壯苗,發病重的地塊可採用嫁接防病。採用高壟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及時清除病株並燒毀,然後在病穴處撒生石灰消毒。

參考防治藥劑

30% 琥膠肥酸酮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200-234克/畝 噴霧

25% 絡氨銅 水劑(低毒) 使用124-184毫升/畝 噴霧

30% 乙蒜素 乳油(低毒) 使用50-80毫升/畝 噴霧

20% 噻森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120-200毫升/畝 噴霧

20% 噻菌銅 懸浮劑(低毒) 使用75-100克/畝 噴霧

20% 葉枯唑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150克/畝 噴霧

50% 氯溴異氰尿酸 可溶粉劑(低毒) 使用50-60克/畝 噴霧

3% 中生菌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灌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8_ZLmwB8g2yegNDW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