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褐斑病,又稱花生早斑病。主要為害花生葉片,由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引起。
近日,來自鄭州市的花生種植戶,在農管家「問答」提問:麻煩各位專家幫我看看這是什麼病?
如下圖:
農管家專家診斷
盧芃源(河南鄭州市,西南林業大學)
你好,考慮褐斑病危害,防治 可用10%苯醚甲環唑 750/1000倍液 70%代森聯300/700倍液 50%己唑醇800/1000倍液 75%肟菌酯戊唑醇4000/6000倍液 25%氟矽唑4000/5000倍液 12·5%氟環唑40/50毫升每畝 交替使用,加上葉面肥。
呂蘭華(山東省聊城市,擅長植保技術)
褐斑病危害,可選用40%氟矽唑乳油4000—6000倍液、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10%氟嘧菌酯乳油2000—4000倍液等噴施防治。
郭欣華(山東省聊城市冠縣 農藝師,技術站站長)
褐斑病,可用苯醚甲環唑、苯甲醚菌酯,異菌脲、戊唑醇,氟矽唑,吡唑醚菌酯等藥劑交替使用噴霧防治
農管家知識大課堂——花生葉斑病
一、危害症狀
發病初期,葉片上產生黃褐色或鐵鏽色、針頭狀小斑點,隨著病害發展,逐漸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直徑達1~10mm。葉正面病斑暗褐色,背面顏色較淺,呈淡褐色或褐色。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在潮濕條件下,大多在葉正面病斑上產生灰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發病嚴重時,葉片上產生大量病斑,幾個病斑匯合在一起,常使葉片乾枯脫落,僅留部3~5個幼嫩葉片。嚴重時葉柄、葉托、莖杆也可受害,病斑為長橢圓形,暗褐色,中間稍凹陷。
二、發病規律
1、品種因素。一般蔓生型品種或半蔓生型品種較直立型品種感病。晚熟品種往往,發病重。
2、氣候因素。降雨及濕度是決定病害發生輕重的主導氣象因素。高溫高濕有利於病害的發生蔓延。
3、越冬。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塊在病殘體上及花生堆中越冬。
4、侵入。第二年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落在花生葉片表面,從氣孔或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組織內部進行初侵染。後病斑上產生的分生孢子可借氣流重複侵染。在南方產區,春花生收穫後,病殘株上病菌又成為秋花生的初侵染源。
三、花生葉斑病用藥參考
80% 多·錳鋅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77% 硫酸銅鈣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600-800倍液 噴霧
20% 氟醯胺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90-112克/畝 噴霧
50% 代錳·戊唑醇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1.5%,3% 多抗黴素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75-150倍液(1.5%),150-3 噴霧
50% 異菌脲 可濕性粉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250克/升 吡唑醚菌酯 乳油(中等毒) 使用1000-2000倍液 噴霧
70% 丙森·醚菌酯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60% 丙森·己唑醇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1500-1750倍液 噴霧
80% 硫磺 水分散粒劑(低毒) 使用500-1000倍液 噴霧
25% 丙環唑 水乳劑(低毒) 使用1000-1500倍液 噴霧
40% 多菌靈 懸浮劑(低毒) 使用250-500倍液 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