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冷衝壓連接時的重要控制參數

2020-07-22     線束智造

原標題:端子冷衝壓連接時的重要控制參數

1、壓接出頭長度

端子壓接出頭長度對壓接連接後端子的性能影響較為嚴重,在實際的應用中必須滿足2點要求:

壓接出頭可見,只有壓接出頭可見才能更有力地保證壓接後端子的拉脫力、滿足機械性能;

壓接出頭不能延伸到端子的結合區和自鎖區中,否則會影響端子和護套的裝配性能,使端子不能正常裝入護套內,同時也會影響公、母端子的理想接觸,有時還會導致對接護套之間不能完全裝配和鎖死。

壓接出頭長度數值由端子自身特點決定,不同規格的端子對出頭長度的數值要求不同,不同生產廠商設計的端子對出頭長度的要求也不同。比如一些常規性端子由於生產商和用戶不同,對壓接出頭長度的要求也不相同:

1)MOLEX要求壓接出頭長度為可見到一倍導線線芯外徑數值,且最大不能延伸到結合區中。

2)DELPHI要求端子的壓接出頭長度最大為1mm。

3)YAZAKI要求端子的壓接出頭長度為0.1-1.0mm。

4)AMP要求端子的壓接出頭長度為0.5-1.0mm,部分較精密的端子為0.13-0.51mm。

5)KET要求端子的壓接出頭長度為0-2.0mm。

6)JST要求出頭長度必須可見。

7)部分日資企業將壓接出頭長度數值規定在0.5-1.5mm。

總的來說,上述數值只是一個常規性規範,對於一些特殊端子,還需根據端子的應用情況確定。

2、線芯、絕緣層可見程度

緩衝過渡區中的線芯和絕緣層位置是端子冷衝壓連接過程品質中非常重要的因素。最佳的冷衝壓連接要求,緩衝過渡區中線芯和絕緣層裸露長度相等,不過在實際的應用中很難做到這一點,但是要求線芯和絕緣層必須同時可見。

當此區域中的絕緣層不可見時,說明導線絕緣層沒有被端子正確壓著,導線線芯失去保護,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導線線芯被折斷的現象,隨之導致電性能下降,嚴重時會出現安全事故。

部分日資企業將線芯和絕緣層在過渡區中的位置參數規定為:電線剝皮埠與端子絕緣壓接區前埠的尺寸為0-1mm。

MOLEX、DELPHI、YAZAKI、AMP、KET、JST要求絕緣層和線芯壓接區之間的導線絕緣層和導線線芯必須是可見的。

3、料帶切斷長度

端子在冷衝壓連接時,端子絕緣壓接區後端部距離料帶切斷點的長度,或端子前端部距離前料帶切斷點的長度,即料帶切斷長度。

在冷衝壓連接壓接過程中,當端子從料帶上剪切下來時,如果保留的尾料過長或過短則會導致3種不良後果:

在端子插入護套後,過長的金屬尾料會延伸至護套的後端部,較高的電壓會引起連接器的相鄰觸點之間的電弧;

如果端子前端部的尾料過長,會幹涉端子和護套、端子和端子的結合;

當端子前、後端料帶切斷長度保留較小甚至不可見時,可能會出現端子被切傷的問題,導致端子不能使用。

不同的生產商對常規端子的料帶切斷長度作出了不同的要求:

1)DELPHI規定前切斷料帶必須可見,後端料帶切斷長度必須可見且最大0.5mm。

2)AMP對250和070端子規定為後端料帶切斷長度必須可見,最大為0.25mm。

3)YAZAKI將後端料帶切斷長度規定在0-0.3mm,最大不超過0.5mm。

4)KET規定前、後料帶切斷長度最大不超過0.5mm。

5)MOLEX規定前、後端料帶切斷長度大約為1-1.5倍端子材料厚度。

總的來說,前後料帶的切斷長度必須可見,最大不能影響到端子的可裝配性能,尾料帶不能伸出護套尾部。

4、前、後保護口

在端子和導線連接的過程中,前、後保護口對導線線芯起到保護的作用,後保護口尤為重要。在冷衝壓連接過程中,如果沒有保護口或保護口過小時,壓接後導線的線芯就會被端子切斷或切傷,使壓接後端子的機械性能和電性能降低,甚至會出現安全隱患;當保護口過大時,會使端子和導線的接觸面積減小,機械性能不能保證的同時電性能也降低,一般情況下壓接後端子和導線的接觸面積必須大於導線的截面積。

不同廠商和用戶對常規端子做出的不同要求:

1)DELPHI對最低限度做出規定,規定後保護口必須可見。

2)AMP對070和250端子要求:前保護口最大不能超過0.25mm,後保護口0.3±0.13mm。

3)MOLEX規定前保護口可見,後保護口大約為2倍端子材料厚度值。

4)YAZAKI規定後保護口0.2-0.8mm。

5)KET規定前、後保護口0.3-0.8mm。

總的來說,冷衝壓連接的最佳狀態為:前後保護口都可見,不影響壓接後的機械性能和電性能。

5、端子的形變

端子在壓接後一般情況下都有不同程度的形變,端子的形變可能會導致的不良後果為:

端子不能裝入護套;

端子被損壞;

公、母端子對接不到位;

端子對接後局部接觸,接觸電阻過大影響導電性能,有時會出現局部過熱導致的測量自燃等安全事故。

端子變形一般分為彎曲變形和扭曲變形,在實際應用中不同廠商和用戶對此參數的要求也不同:

1)AMP規定插頭可上彎1°,插座可下彎3°。

2)YAZAKI規定上彎曲最大3°,下彎曲最大1°,扭轉最大1°。

3)KET規定上下最大彎曲不超過3°-6°,左右折彎最大不超過3°-6°,最大扭轉度不超過3°-6°。

6、端子壓接高度、寬度和拉脫力

端子冷衝壓連接的高度和寬度是一個確定值,當端子設計成型後,端子的壓接高度和壓接寬度就已經確定,但由於不同設計製造商設計端子時參照的導線標準不同,其壓接高度數值有所差異。

如173631-1端子在使用日標0.5mm2的導線和使用美標AWG20導線時壓接高度數值不同,所以在實際的應用中壓接的高度還需要根據實際使用導線規格來確定。

端子的壓接寬度和高度在端子的冷衝壓連接過程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當壓接高度過高時,端子線芯壓接區中導線形變不到位,端子和導線的接觸電阻高,電性能低,端子壓接後的機械強度不夠,拉脫力不能保證。當端子壓接高度過低時,線芯壓接區中的導線形變嚴重,導致壓接後壓接區內的導線截面積大幅度減少,導線載流能力減弱,端子和導線接觸電阻增大,電性能降低。

同時由於大的壓縮比導致導線截面減小後端子壓接連接處的機械強度不夠,拉脫力降低,嚴重時會出現導線線芯被切斷等現象。壓接對機械性能和電性能的影響如下圖所示。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控制端子壓接性能時最實用的方法就是使用拉脫力測試其機械強度,因為拉脫力標準測試值是通過剖面實驗、電性能、機械強度等測試後,綜合衡量得出的一種簡便有效控制方法。從下圖中可以看出,機械強度曲線的曲率變化最大。

6.1壓接高度和寬度的測量點

壓接高度和寬度的測量區域一般選擇線芯和絕緣壓接區的中間位置上,如下圖所示。

壓接寬度的測量在目前還有異議,有人認為壓接寬度測量時不能測量其總寬度,應該測量壓接處兩圓弧和傾斜面的切點之間的距離,如下圖所示,不過這種測量方法不太理想,測量難度大,很難找准測量點。

還有人認為壓接寬度的測量點在兩側面的中點上,如下圖所示,此測量方法也不理想,兩側面是由曲面和斜面組成,很難找到中點,測量難度大,測出的數值不穩定,測量誤差過大,這2種測量方法不建議採用。

6.2測量工具的使用

對壓接高度進行測量時使用一端為錐體的千分尺,測量壓接寬度時使用兩端面都是平面的千分尺進行測量,如下圖。壓接高度測量時測量無肋條部位,不能使用兩端平面的千分尺測量壓接高度,因為測量的數值不是真實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337e3MBd4Bm1__YwKjo.html












注塑不良分析

2020-08-14







端子外觀不良

20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