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二人轉市場病相報告④」從「顛倒眾生」到「審美疲勞」,吉林二人轉何日重現「滄海一聲笑」

2019-08-13     吉網調查

當今世界瞬息萬變,唯一永恆不變的就是「變化」了。

行業亦是如此,如果沒有持續創新進行驅動,這個行業將失去活力。

這種簡單邏輯,被無數行業視為真諦。但二人轉行業卻是個特例,以演員節目為例,創新在這裡愈發困難,取而代之的是原地畫圈彼此借鑑。

久而久之,二人轉市場,被大家貼上了「印象標籤」,表演內容雷同,表現形式單一,缺少創新。在東北劇場中,這種現象正在蔓延……




演員表演不可謂不賣力氣,但總有千篇一律的感覺

 笑不出來

「7點半開始,你跟張總一定要準時啊,票都買完了,我在劇場門口等你們。」在長春做醫療器材生意的薛鎮,站在本地一家老牌二人轉劇場門外台階上掛斷電話後,掏出一支中華牌香煙,一邊大口吸著,一邊等待著與客戶見面。

鐘錶回撥到一天前,薛鎮的兩位江蘇客戶來到長春,為了盡地主之誼,他買了二人轉演出票,邀請客戶一同觀看。

類似的流程,薛鎮早已輕車熟路,因為在商務接待中,但凡有南方客戶來長春,觀看二人轉都是必選項。最近一次招待,發生在6天前。



各劇場每天都會將參演演員提前「張榜公布」中國吉林網記者 張秋磊 李煦 攝

客戶準時到場,薛鎮提前交代劇場服務員準備的啤酒、瓜子、果盤也全都端了上來。

5分鐘後,一段充滿吉林地域元素的舞蹈開啟本場演出。隨後,傳統正戲、現代舞蹈、脫口秀等節目輪番上演。

演出期間,他的幾位南方朋友,一會兒手拿劇場提供的「拍手」與演員互動,一會因演員甩出的包袱笑得前仰後合。



與其相比,薛鎮卻一點也樂不起來。

「不是我笑點低,沒有新鮮感了,上次我來就是這些節目,演員想說啥基本都猜個差不多,不常來看肯定樂夠嗆,常來就沒有這種感覺了。」薛鎮告訴中國吉林網,現在長春二人轉劇場節目更新太慢了,對這些似曾相識的演出內容,感到很乏味,嚴重審美疲勞。

新客戶總會變成老客戶,老節目卻遲遲不能更新,這也催生了薛鎮的新想法。

「長春有幾個酒吧也還行,過兩天有幾個老客戶要來,上個月剛剛看過二人轉,這次不能往二人轉劇場帶了,萬一節目雷同,就沒啥新意了。」生意人薛鎮,在演出結束走出二人轉劇場那一刻,把想法交代給了隨行的助理。



劇場演員相互之間每天也都會「說戲」,但劇本創作速度還是太慢

尷尬事實

上面這個真實故事,是中國吉林網在劇場「蹲點」過程中,捕捉到的一絲細節。

如果將關注細節放大,折射出的恰恰是二人轉行業的創新不足、節目更新過慢的現狀。

常年活躍在舞台上的二人轉演員,也看得明明白白。

「沒事時候我也琢磨,這種現象出現總結起來就三個字『不更新』。」家喻戶曉的二人轉演員崔大笨表示,現在二人轉劇場節目更新太慢了。

在二人轉演員關東阿寶(藝名)看來,市場火爆的時候,演員不會想創新的問題。什麼包袱都響,沒有人願意創新,互相借鑑就夠用。時間長了,觀眾發現,大家演得都一樣。到頭來給觀眾的感覺就是在東北,無論去哪裡看二人轉,都一樣。二人轉對觀眾的吸引力,無形中就減弱了。



關於創新不足,也有演員說了這些……

二人轉演員八哥(藝名)表示,節目不更新,再加上演員沒有底蘊,窩裡刨食,這是很可怕的。這一代演員已經開始吃老本了。

同樣的問題,二人轉演員董四毛(藝名)坦言,一個人一張面孔,長年累月地會被所有人熟知。成為明星,臉換不了,但不能永遠演一樣的節目,觀眾肯定是不接受的。




不少演出都相對固定,缺少創新 中國吉林網記者 張秋磊 李煦 攝

創新缺失

一個創新缺失的行業,這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隱情?

從二人轉演員圈子裡流傳的一個段子中,就能夠說明一些問題。

段子內容大意是,吉林二人轉舞台今天出了一個新段子,最多一晚上時間,第二天全東北的二人轉演員就都知道了,接下來就會搬到各自劇場中。

從獨有到共享,沒有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創新,創作者熱情驟減。

全東北一張臉、一張口,沒有原創劇本滋潤,成了阻礙行業向前的絆腳石。

「現在相聲為什麼會越來越火,人家懂得時代的進步,演員在創新,節目在更替,不吃老一套,哪怕老段子都會翻新出來,學別人的段子也會改良,變成自己的段子。」二人轉演員八哥如是說。

「費勁地創作出來,很短時間內就會有人模仿。」關東阿寶承認,上座率下滑跟節目更新也有關係。當下,創新的人越來越少,創新這個智慧財產權,受不到保護。

缺少智慧財產權保護,彼此借鑑只是二人轉行業不願意創新的原因之一,利益也是重要推手之一。

中國吉林網在採訪中了解到,二人轉劇場一台節目,通常時長在3個小時左右。為了保證演出新意,有實力有演員的劇場,往往會讓演員串場保證舞台新鮮度,如果是小劇場只能偶然邀請一些演員助陣以此宣傳,保證觀感。但即便如此,一個月之內,去現場看幾次二人轉表演,就會發現內容變化並不大。

「二人轉一個節目更新從創作到搬上舞台至少要兩個星期,精品節目時間更長,演員要賺錢,劇場也要賺錢,時間哪裡去擠?好在二人轉觀眾流動性大,相對不固定,否則二人轉市場會更糟糕。」一位二人轉劇場負責人就表示,現在成熟二人轉「角兒」一場演出一副架費用在800-1000元每場,他們在至少還有上座率保證,如果讓他們去創作,與現實需求不符,更何況當下二人轉「說口」大多取材於網絡笑話,題材透明存在創新難度。

開始覺醒

二人轉是植根於東北黑土地土生土長的民間藝術,一路走來之所以深受百姓的喜愛,主要源於其獨特的表演形式。

可別具一格的表演形式,需要大量源源不斷原創內涵支撐。只有創新,觀眾才能源源不斷地走進劇場,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面對這一現實,省內已有二人轉劇場開始率先覺醒,和平大戲院就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



中國吉林網記者 張秋磊 李煦 攝

「我對創新一直都是有想法的,不僅是二人轉行業,所有娛樂行業,都需要不斷創新。」作為和平戲院原創節目推動者董四毛告訴中國吉林網,現在至少在和平大戲院,大家堅持創作。

明明知道創新一個節目,會有八九張嘴等著,為啥還要堅持原創?

「我們也知道,和平大戲院不可能因為個體的影響整個行業,但還要堅持,如果有一天成功了,所有的創新也就有了更大的意義。」董四毛說,這可能就是堅持的價值吧。

暫時遇到困難,不代表放棄。改變,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什麼是好演員,有自己的風格就是好演員,在這種背景下,能讓二人轉同行有種緊迫感,發生一些變化多學一些東西,多沉澱一下也會更有才華。」崔大笨說,這樣走下去,二人轉還是有希望的。

二人轉行業已經到了發展關鍵期,未來舞台上演員會有怎樣改變?觀眾期待著……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欒喜良 于洋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和平大戲院供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F6yj2wBvvf6VcSZmgZ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