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大大方方交換愛

2019-09-09     樹輝心理驛站

本文由樹輝老師原創,歡迎轉發分享,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親密關係中提到交換,很多人會感到不適。不適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家會自然而然的和金錢、物質等這些看起來世俗的東西聯繫在一起。人們會自然而然的認為金錢在污染感情,其實是我們賦予了金錢世俗的味道,這些被我們賦予的味道被我們想像成了罪魁禍首。

健康的關係有著清晰的邊界,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大家都有著健康的親密感和分寸感,我想在這樣的關係中我們可以大大方方的談一談關於交換的問題。有了交換的需要才會有彼此間的互動,彼此間也才能健康的表達對對方的需要。只不過在關係中交換相對而言是有些隱性的,很多時候受到一些條件的限制也難以對等,但是這樣的交換對彼此的成長是很有價值的。很多父母一方面對孩子辛苦的付出,一方面口口聲聲說自己不圖回報,仔細聽聽,他們說的那些回報都是指物質層面的,為什麼他們不圖物質上的回報呢?因為他們看不上,他們在情感上一定在尋求著更多的回報,而情感層面的回報是很難滿足的。一些在事業上很成功的人經常會在諮詢中談到,自己這一輩子掙再多的錢也報答不了父母的恩情,這裡可以分析的野蠻一點,不能大大方方在物質或是金錢層面跟孩子提要求,談交換的父母,有可能在自己的潛意識裡製造一個巨大的陰謀。他們想讓孩子感覺一輩子都欠自己的。相反,那些在物質層面,能夠痛痛快快的接受孩子的給予的父母,才是一種健康的表現

對於人格狀態健康的父母而言不會拒絕跟孩子談交換,更不會壓抑著自己的需要,硬著頭皮去談什麼無條件的愛,你對孩子的愛如果是沒有條件的,你的孩子是不敢要的。所以對於「無條件的愛」這一說法我們也要保持警惕。

我們都不是聖人,我們對孩子的愛至少會有一個條件吧,那就是希望他健健康康的。注意,是希望他健健康康的,不是他只能健健康康的,如果一個人生病的權利被剝奪了,那麼他很難體驗到生命的可貴

所以父母在愛孩子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大大方方的講條件,只要孩子感受到你講的條件對他而言有足夠的空間,他就會朝著積極地方向努力,而當你把自己的條件變成對他的限制時他一定會和你反著來。

試想一下,如果在家庭關係中,成員之間可以大大方方的談交換,可以帶著自己的條件去大大方方的表達愛,那將會是怎樣一種狀態。無論是看起來高雅的還是世俗的,適合自己的最重要

樹輝老師:

一個專心做諮詢的實戰派心理治療師

一個在來訪者面前沒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璣的心理諮詢師

一個經常會有一些怪論,可是會深入你內心的非著名心理諮詢師

總之是一個最不像心理諮詢師的心理諮詢師

這是一個有溫度的頭條號!

想讓生活再幸福一點點,關注我們!

如果您喜歡本文,那就點個贊、關注、轉發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5YwGG0BJleJMoPMvy-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