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一個庚子年,1900年8月14日,八國聯軍攻進北京城,大清國的操盤手老佛爺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倉皇逃出紫禁城。史稱「庚子西狩」。
120年後,疫情在英國蔓延,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扛不住了。將滿94周歲的老太太,帶著98歲的老公菲利普親王,撤離白金漢宮,前往溫莎城堡。未來,如果英國形勢更加惡化,兩公婆將撤至桑德靈漢姆宮隔離。
白金漢宮近期一直有接待活動,而且還在大裝修,每天有500人在忙活。病毒又不認身份,老年人感染後還特別危險,所以女王要趕緊撤。
女王撤離白金漢宮,跟英國疫情即將失控有關。
據英國衛生與社會保障部統計,從當地時間13日早9點到14日早9點,英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42人,累計確診病例1140人。
增速驚人,形勢逼人。
英國首相鮑里斯終於認慫。3月12日,他召集重臣舉行「眼鏡蛇」會議,長時間分析疫情。
這個會議是「內閣辦公室情況通報A室」的簡稱,由英國內閣成員和軍警情首腦組成,擁有停止議會等無上的權力,專門負責處理與國家安全有關的特別重大事宜。
英國第一次眼鏡蛇會議於1970年召開,以應對煤礦工人大罷工;最近一次的召開則為應對2017年6月3日倫敦連環恐襲。
「眼鏡蛇」會議之後,鮑里斯帶著首席醫療官和首席科學官亮相。他承認,英國疫情第一階段「遏制階段」,已經失敗,現在轉入第二階段「拖延階段」(Delay)。瘋狂的英國首相,在至少兩派的專家意見里,選擇了最瘋狂的一種。這次,他下的賭注比脫歐大多了。
「我必須要對英國公眾說實話:許多家庭將提早失去他們的摯愛親人。」首相在記者會上還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是這一代人所面臨的最嚴重公共衛生危機」。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朗斯,在13日接受英國天空電視台採訪時表示,大約60%的英國人將需要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會對未來的疫情具有群體免疫。英國目前約有6600萬人口,根據他的預測,有4000萬人需要感染病毒。
形成群體免疫有兩種方法:一種是自然免疫,一種是疫苗免疫。現在暫時還沒有疫苗,自然免疫就成了主要選項。
英國的防疫策略很清楚。既然無法徹底阻止病毒傳播,那就躺倒,讓大部分人得病,死了就死了,不死的人就能獲得群體免疫力,最後病毒就不會再肆虐了。
在達爾文的祖國,「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的法則,又一次被忠實執行。
這種瘋狂計劃會造成兩種結果——最好的結果是60% 被感染後,死人不多,經濟代價不大。最壞的結果是醫療系統被擠兌,病死率驚人,最後社會崩潰。
提出群體免疫這種應對方式,英國官員的主要判斷基礎是「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症狀較輕」。
但是中國的慘痛教訓告訴英國人,事實並不是這樣。
根據中國疾控中心的數據,新冠肺炎輕症病例占比約為80%,但如果輕症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重症率和死亡率就會大幅度增加。目前中國確診者的死亡率是3.9%,遠高於病毒性流感。如果英國放任國民感染,死亡率將遠遠超過他們宣稱的1%。看看義大利就知道,該國的死亡率超過7%。
這一群體感染計劃曝光後,英國人都要瘋了。
原來馬照跑舞照跳的他們,一聽說英國政府撒手不管了,立刻也像中國人一樣,不出門了。地鐵、公交和機場裡,都沒什麼人了。畢竟,怕死是人類的天性,不分種族和國家。
英國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的主編理察·霍頓批評英國政府:
與公眾玩輪盤賭。
本來沒事就喜歡吃飯睡覺罵領導人的英國人,在社交媒體上的憤怒發言,也比平時多了無數倍,反正沒人刪帖封號。
英國報紙就更別提了。在這個國家,罵政府罵官員,才是政治正確。
也有人說,這才是瘋狂的鮑里斯的真實意圖:防控疫情靠嚇唬。
英國牛津大學流行病學教授陳錚鳴在接受《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英國政府的做法有時候是近乎無情的理性冷靜,但其中考慮到了英國的國情和民眾心理。這與東方的打法完全不同,抵擋不住了,就把你引進來。
「它根據機率論來計算,必要的措施希望民眾配合。英國是一個公民社會,診斷了一例不可能把患者的行動軌跡全部公布,在東方社會這麼做可以讓大家提高警惕,這裡出於保護個人隱私的目的是不可能做到的。你不知道在哪裡發生,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防控難度。」
國際上,世衛組織的譚總不點名批評了某些國家採取的「拖延」策略。
除了英國,歐洲另一個大國,德國也似乎在採取這種策略。德國總理默克爾一直說,不管怎樣,德國人最終會有至少70%的人感染。
在這次防疫問題上,中國人更有發言權。
畢業於哈佛大學,中國著名分子神經生物學家,現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就撰文批評英國政府的這種策略讓人失望。
「事先無法知道誰是天然有抵抗力的人,是讓大家以身試法,而且無法知道天然免疫力的人能否形成阻擋效應。新冠病毒感染顯然不能。雖然新冠病毒感染有無症狀者、有大量輕症患者,但輕症患者和無症感染者都已經證明能夠傳染給其他人,他們沒有形成天然屏障。形成天然屏障是說他們不僅自己沒有症狀或輕症,而且不傳染給其他人。事實是,他們傳染了。
依賴第一輪感染後形成「群體免疫效應」,是放棄第一輪感染的一部分人,例如讓1%的人去世。一個國家,讓1%的人去世意味著什麼?這次是1%因新冠病毒去世,下次為什麼保護其他疾病的易感者?如果都不保護,人類文明的底線何在?
保護1%,是保護全體,因為我們每個人分別是會因為不同疾病、包括不同傳染病而去世的1%。「
可能是壓力太大,剛剛,據英國天空新聞網消息,英國衛生大臣表示:「群體免疫不是我們的目標或政策——它是一個科學概念。我們的政策是保護生命,戰勝這種病毒。」
不管怎樣,英國人很方。
在英華人、留學生,也開始不淡定了。準備回國的人多了起來,但機票很難買了。據國內媒體報道,3月16日,有5趟從倫敦飛往北京的航班機票在售,全部為中轉。票價從15000元~35000元不等,全部是經濟艙。其中一趟日本航空在東京中轉的航班票價已經漲至5萬元,卻顯示票少。
歐洲戰疫的惡化,又給中國帶來了更大壓力。
對於整個歐洲而言,病毒的傳播已經勢不可擋。各國祈求的是社會秩序不要崩盤,盡力維持平衡,然後全民裸奔自然淘汰。如果沒有意外,如果疫苗不能快點面世,歐洲沒有其他選擇。
還有理論認為這種病毒可能造成睪丸損傷,影響男性生育能力,降低生活質量,嚴重者可能導致男性不育。難以忽視的死亡率,普遍的低生育率,大規模的男性患者不育……
歐洲,只能祈求老天保佑你們了。
這兩個月,中國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按照國內的勢頭,再過些日子,病毒基本被悶死了。
但隨著英國德國人向病毒投降,全人類的命運也只能祈求老天保佑了。
就算高溫真的會影響病毒傳播,北半球熱了,南半球又冷了,病毒會到南半球潛伏,明年捲土重來。
如果疫苗和特效藥遲遲不能問世,只能希望天佑大不列顛,天佑歐羅巴,天佑世界。
中國怎麼辦?
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關上國門,但怎麼防止疫情倒灌,這個問題很棘手。國內最近出現好幾起境外輸入案例,就說明咱們這的防疫形勢仍不容樂觀。一不小心,疫情就會反彈。
還有,如果事實證明英國德國策略是對的,人群大量感染後產生自然免疫,那沒有自然免疫的中國人,如果遲遲沒等來疫苗,那是要閉關鎖國?還是再來一輪封城禁足?
至暗時刻,世界的未來,在庚子年,走到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