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到了高三,一些家長開始變得緊張和不安。他們急切地想從孩子或老師那裡得到確認:有沒有足夠努力?有沒有完全盡力?部分家長因為不斷給自己消極的心理暗示,對孩子的學習狀態始終抱有不滿,認為孩子在學習上不夠用心。
為了激發讀高三的孩子的戰鬥激情,家長們想盡策略,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能較好地運用心理戰術和親情戰術,不斷挖掘孩子的潛能,但也有少數家長,不懂得「迂迴」,說話很硬,不僅沒有起到激發孩子戰鬥激情的效果,反而引起了孩子的反感,甚至讓孩子出現了負面情緒。
比如前幾天找我談心的柳同學,她覺得現在的父親比她讀高一高二時討厭多了。
柳同學的學習成績在班上算中上等,不算頂好,卻也算不錯。只是相對於高二來說,進入高三的她,學習成績進步不大。為了提升她的學習成績,她父親在她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期間,花重金給她報了一個輔導機構,讓她參加「一對一補習」。據柳同學透漏,她父親為此花費了不少於4萬元。
柳同學的父親工資並不高,每月收入大概4000元左右,一年收入也只有5萬元左右。而柳同學一個暑假的幾門課的「一對一輔導」,就用掉了父親幾乎一年的收入,這足以說明她父親非常重視她的學習。
不過,柳同學本人對此並不在意,暑假期間的「一對一輔導」,她覺得完全沒有必要,在報名前,她也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父親,但被父親訓斥了一番。而今,高三上學期快要結束,她的成績仍然沒什麼起色,父親更加覺得她的心思沒有用在學習上,整天擺出一副「恨鐵不成鋼」的面孔。
有一天,父親又嘮叨了起來,他用略帶埋怨的口吻對柳同學說「我在你身上花了很多錢,你要是考不上211,真就對不起我了」。柳同學的父親或許沒有意識到,他說的這句話,讓柳同學反感透了。
「他根本就不知道我在想什麼,也不在意我想什麼,不顧我的感受,只考慮他自己的感受,我現在特別希望趕緊高考,上了大學,我離他遠遠的」,柳同學跟我聊起這事的時候,情緒有些失控,「我是很想考211,可很多事不是我能決定的,我已經盡力了」。
我理解柳同學父親的心情,用了幾乎一年的工資收入,孩子的成績卻沒有起色,難免有些失落。這種失落引起的苦悶一旦得不到有效排解,很容易就陷入焦慮狀態中。事實上,柳同學父親說的「考不上211,對不起我花的錢」這番話,就是內心焦慮的外在流露,他似乎比女兒還緊張。
除了焦慮,柳同學的父親可能還想通過某些話語讓孩子提起精神,以更好的狀態面對高考。父親或許覺得說了「對不起我花的錢」,孩子會心疼,並因此更有鬥志;可是在女兒看來,父親只是在逼她,甚至是在「噁心」她,女兒心裡肯定很不好受,對此特別反感,也實屬情理之中。
高三是一個非常敏感的時期,家長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說話分寸,一句掏心窩的「好話」,或許就會變成讓人厭煩的「孬話」。
其實父母以這種口吻與孩子說話,恰恰說明父母已經亂了陣腳。他們擔心孩子成績的大起大落、擔心孩子不努力、擔心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學,他們整天憂心忡忡,煩躁不安,他們感到壓力巨大。於是他們把壓力往孩子身上轉移,通過不停地嘮叨、「督促」,迫使孩子對學習更加認真、更加投入。而這樣的做法,顯然達不到預期效果。
現在距離高考只剩下不到6個月,此時家長扮演的角色不應該是「施壓者」,而應該是「減壓者」。他們無論心裡有多麼迫切,都應「裝」出一副無關緊要、若無其事的樣子,不主動過問孩子的學習,在孩子談到與學習有關的話題時,要「察言觀色」,巧妙應對。
高考很重要,正因為它太重要,所以我們要努力「看輕」它,不能被它的重壓擊垮。簡單地說就是「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如果家長能做到這一點,一定能在最後的關頭把孩子往前推一把,至少不會成為孩子前進的阻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mrA8m4BMH2_cNUgMkq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