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網:提到智慧財產權,很多年輕人朋友可能略感陌生。但是提到它的另外一個名字IP(Intellectual Property),我想大家應該瞬間就會感覺親近不少。
過去的十年,特別是過去的五年間,應該說是中國IP全面崛起的一個時間段。IP的展現形式非常多,無論是小說、動漫、電影、電視劇,統統都屬於IP的範疇。
一個優秀的IP,其能夠帶動的鏈條式經濟效應是十分巨大的。除了最直接的電影票房,電視劇版費外,衍生出的各類周邊文創產品,IP授權收益,相關地點和旅遊線路的走紅,都是難以具體估算的龐大市場空間。
所謂IP時代,就是萬物皆是IP。IP的概念,不再僅限於藝術作品,城市同樣可以作為IP進行營銷,這點過去一兩年間抖音上網紅城市的興起已經充分證明。你我每一個普通人,同樣也是IP。你的名字,你的作品,你的能力,都是你IP形象的構成。
日前,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2018年中國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評價報告》。我們不妨今天一起來看看,在這個全新的IP時代,國內各區域的IP事業發展水平,究竟如何。
2018年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區域情況對比圖
2018 年全國 31 個地區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仍呈現階梯狀分布,整體上東部發展優於西部及東北部,中部、東北部及西部部分地區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明顯提升。具體可歸為5個梯隊,詳情如下:
第一梯隊:粵蘇京滬魯浙綜合發展指數位居前列,是綜合發展指數高於 80 的地區,其中山東綜合發展狀況較上年提升較大,進入第一梯隊;
第二梯隊:綜合發展指數低於 80,但高於 70 的地區,包括安徽、湖北、四川、遼寧、福建、陝西和天津;
第三梯隊:綜合發展指數低於 70,但高於 60 的地區,包括湖南、重慶、河南、雲南、吉林、河北、黑龍江、江西、廣西和貴州;
第四梯隊:綜合發展指數低於 60,但高於 50 的地區,包括甘肅、內蒙古、新疆、山西、寧夏、海南和青海;
第五梯隊:綜合發展指數在 50 以下的西藏地區。
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對於智慧財產權的重視和投入就越大,當地的智慧財產權發展水平就越領先。而智慧財產權的領先,反過來又可以最大程度地幫助企業占據技術優勢,獲得更高的利潤收益。
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過去一段時間始終處於熱議風口浪尖的華為。正是由於其強大的技術專利(智慧財產權)儲備,才能夠保證其在承受非市場性不公正壓力時,能夠做到張弛有度,進退有據。
2018年和2017年地區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比較
2018 年全國各地區的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和上年相比,雖然地區間差異逐步縮小,但仍呈現逐級遞減的趨勢,各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區域間差異及發展不平衡狀況。
從經濟區域來看,東部地區集中了全國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第一梯隊的所有地區,綜合發展指數超過 80 的地區占東部整體的 60%。綜合指數在80以上的有6個,分別是廣東、江蘇、北京、上海、山東和浙江,介於70與80之間的2個地區分別是福建和天津,位於60與70之間的是河北,50與60之間的是海南。
中部及東北地區的9省中,安徽、湖北和遼寧綜合指數超過70,介於60與70之間的有湖南、河南、吉林、黑龍江和江西,山西低於60。
西部地區的12個省區市中,四川和山西綜合指數得分超過70,重慶、雲南、廣西和貴州的綜合指數得分介於60與70之間,其他省區市的得分均在60以下。
在全新的數字經濟時代,智慧財產權的概念和範圍也在日益更新和疊代之中。比較初級的案例,就是版權下屬的子分類軟體著作權。當你上網檢索中國的各家網際網路巨頭時,其軟體著作權的儲備量,正是其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010~2018年各區域智慧財產權發展指數位次變化
2010~2018年各地區智慧財產權綜合發展指數的位次變化圖顯示,我國智慧財產權發展狀況存在5個區域分布特徵,從2018年位次來看:
第一「分水嶺」浙江,在此之前的第一組地區,於 2010~2018年持續位居前 6 位,該組地區位次相對穩定、波動較小;
第二「分水嶺」福建,在此之前的第二組地區變化情況相對明顯;
第三「分水嶺」河南,在此之前的第三組,位次變化明顯的同時,出現跨組變化的情況;
第四「分水嶺」江西以及第五「分水嶺」新疆之前相對應的第四、五組,位次跨組變化現象進一步加劇;
第五「分水嶺」新疆之後對應的第六組,位次變化區域穩定。
和其他各項區域經濟數據一樣,區域智慧財產權發展水平,同樣日益呈現出比較典型的「階層化」效應。即一旦一個地區坐穩某一區間後,便會極難再出現明顯的階層跨越。
而且相比其他區域經濟發展類目,比如鐵路、公路這樣的基礎設施,可以通過行政手段在短時間內大規模鋪設。智慧財產權的創造一方面高度依賴市場化(企業)創造,另一方面智慧財產權的發展具有較強的累積效應。
大家可以將之理解為量變引起質變。就像是每一項重大的,足以改變行業格局的技術創新,背後都是不計其數的相關試驗成果累計。智慧財產權同樣如此,任何一家企業在某一領域專利上的優勢,都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
分區域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環境指數排名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現階段中國區域智慧財產權發展水平,國家知識產權局的這份報告中,還進一步將上文中我們提到的綜合指數,細化到創造指數、運用指數、保護指數和環境指數四個方面——
智慧財產權創造指數從創造數量、創造質量以及創造效率三個方面來衡量。
從智慧財產權創造發展指數來看,2018 年全國大致可分為 4 個梯隊,詳情如下:
第一梯隊是創造發展指數高於 80 的地區,這類地區智慧財產權創造發展迅速、創造活動活躍,包括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山東、福建和安徽;
第二梯隊是創造發展指數低於 80 高於 70 的地區,包括湖北、遼寧、湖南、天津、陝西和重慶;
第三梯隊是創造發展指數低於 70 高於 60 的地區,包括黑龍江、河南、河北、吉林、雲南、廣西、貴州、山西、海南、新疆和江西;
第四梯隊是創造發展指數低於 60 的地區,包括西藏、甘肅、內蒙古、寧夏和青海,上述地區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需要加大智慧財產權創造高效發展的推動力度。
評價智慧財產權運用發展狀況主要從運用的規模和效益兩方面來考慮。
2018 年全國各地區運用發展指數分為5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運用發展指數高於80的地區,包含江蘇、廣東;
第二梯隊是運用發展指數低於80高於70的地區,包括北京、山東、浙江、上海等6個地區;
第三梯隊是運用發展指數低於70高於60的地區,包括遼寧、湖北、天津等9個地區;
第四梯隊是運用發展指數低於60高於50的地區,包括河北、江西、內蒙古等12個地區;
此外是運用發展指數低於50分的地區,包括青海和西藏。
智慧財產權保護包括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和保護效果三個方面。
根據保護髮展指數測算結果,全國可分為5個梯隊:
第一梯隊是保護髮展指數高於80的地區,包括廣東和江蘇;
第二梯隊是保護髮展指數低於80高於70的地區,包括浙江、上海、福建、安徽、北京、山東、四川和湖北 8 個地區。
第三梯隊是保護髮展指數低於70高於 60 的地區,包括重慶、河南、河北、天津、湖南、陝西、遼寧、江西、貴州、雲南10個地區;
第四梯隊是保護髮展指數低於60高於50的地區,包括山西、海南、寧夏、甘肅、內蒙古、廣西、吉林、青海、黑龍江、新疆;
第五梯隊是保護髮展指數低於50的西藏地區。
智慧財產權環境發展狀況主要考量智慧財產權制度構建、服務水平以及智慧財產權意識3個方面。
第一梯隊是智慧財產權環境發展指數高於 80 的地區,包括上海、山東、北京、江蘇、廣東、安徽、浙江和遼寧;
第二梯隊是環境發展指數低於 80 高於 70 的地區,包括湖北、陝西、四川、河南、雲南、福建、天津和湖南;
第三梯隊是環境發展指數低於 70 高於 60 的地區,包括吉林、黑龍江、新疆、甘肅、廣西、重慶、內蒙古、江西和貴州;
第四梯隊是環境發展指數低於 60 高於 50 的地區,包括河北、寧夏、山西和青海;
第五梯隊是環境發展指數低於 50 的地區,包括西藏和海南。
就現階段種中國智慧財產權事業的真實發展階段來看,我們仍舊處於相對初級的階段。這種初級,首先體現在我們還處於重量勝於重質的階段。
舉例來說,在智慧財產權的三大組成板塊商標、專利和版權中。商標的申請量近些年來突飛猛進,部分從業機構更是長期從事商標的囤積和倒賣生意。在相關數據的統計中,商標看上去貢獻了很好的智慧財產權發展數據,但是其核心競爭力卻是相對最低的。
專利方面,近些年中國企業申請專利的意識的確在提高,這與政府層面各類政策引導關係密切(如高新技術企業)。但與此同時,真正具有較高含金量的發明專利占比始終較低,占比較高的實用新型專利甚至成為不少企業刷新自身「技術實力」的化妝利器。
版權方面,雖然近些年中國的影視和動漫事業有了長足的進步,一些頭部的IP作品影響力大幅提升。但是現階段即使是中國頂級的版權IP,其火熱程度更多也僅僅是在國內,對於國外市場的開拓能力還十分薄弱。什麼時候中國電影IP事業能夠與好萊塢一較高下,中國的文化輸出能夠帶來大規模的利潤收入時,才能夠稱之為版權大國或IP大國。
最後回歸到我們圈中近來頗為熱門的「網紅城市」IP熱衷,其對於城市的特色挖掘依舊停留在非常粗淺的吃喝玩樂水平,對各個城市真正具有文化底蘊和內涵展現十分初級。這一方面會造成網紅城市有可能只是曇花一現,難以長久。另一方面,這種粗淺的IP營銷也很難對國外遊客形成較強的吸引力,傳播度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