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年出生的巧妹,94年的皮總,91年的在天,從如何選罈子,到怎麼維護鹽水,放何種菜蔬風味更佳……一個比一個精通泡泡菜。
原本以為泡泡菜只是媽媽輩才熱衷於乾的事情,正是在一天中午品嘗到皮總帶的泡菜炒飯後,大家讚不絕口,也頓時炸出身邊的其他年輕同事,個個都是泡泡菜的高手。
每個人要做泡菜的道理也讓人深刻。想吃隨時能撈一把,比外面賣的更乾淨;呵護壇弦水如同呵護愛情;泡好泡菜,這也是一個證明,證明長輩能做得好的事情,自己同樣不差……
和他們年輕、光鮮長相極不相匹配的行為動作。差點90後的三土默默聽完,想了想,是不是自己也該去買個泡菜罈子。「從今天起,做一個會泡泡菜的年輕人」。
四川人的成人禮,不是別的,正是從泡一罈子泡菜開始。
皮總 / 25歲 / 泡齡1.5年
泡的泡菜再酸,加點冰糖,也就甜了。戀愛也是。
小時候在老家,皮總最喜歡去婆婆的泡菜罈子捻一根豇豆,當零食,吃耍。來成都將近8年,去年下半年,她專門打電話回去,「婆婆,你教一下我怎麼泡泡菜喃」。
皮總耍朋友了。
在對象的哥哥家中吃到的一碗泡菜,讓皮總下定決心,自己也要會做。那是一碟像蘿蔔但又不是蘿蔔的泡菜。「他哥端出來的時候一臉神秘,極度爽脆入味」。
像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泡西蘭花莖杆,一種和普通泡菜截然不同的泡菜。皮總想要立刻自起一壇。「什麼東西不一樣,我就想搞一點。」
電話中向婆婆問來方法,又向朋友要了老泡菜水,第一壇泡西蘭花莖杆,皮總吃了兩個星期。
「我沒覺得泡泡菜是媽媽那一輩才做的事情,我也很愛干老年人愛乾的事情。」皮總的爺爺是白案師傅,專門蒸包子饅頭;二姑是開餐館的。
「大姑,小姑,包括我爸,都很會弄吃的」。只比皮總大四歲的哥,「大齡獨居男青年,也愛做這些。」
是深受感染,也有別的小心思。包包子,蒸饅頭,泡泡菜,每解鎖一樣,皮總就在家人群里發圖炫耀,內心的OS是「你們有什麼了不起,我也會做」。
生薑絕對不能和辣椒一起泡,這樣泡出來的辣椒只剩皮;白酒要適量加入,避免生花。皮總精心呵護著她的那一壇泡菜水。
隔一段時間,加鹽的時候,也丟幾顆冰糖下去,有助於乳酸發酵也綜合酸。而壇弦上的水,「一定也得是燒開的水放冷了再倒上去」。
家裡的人都知道皮總會做泡菜,但也都繼續七嘴八舌分享著各自的經驗。「包括我對象的媽媽」。泡泡菜泡得好,對皮總來說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
不單單拿來下稀飯,泡仔姜拿來炒菜,巨好吃;煮螺螄粉,裡面加一點切碎的泡仔姜,「煮出來比螺螄粉本身還還要好吃。」
如果對象今天要回家吃飯,那就做得多一些,講究一些。皮總的拿手菜尖椒炒蛋,「新鮮二荊條剁碎,再放泡豇豆,泡胡蘿蔔,切碎全都丟進去翻炒,怎麼都好吃。」
巧妹 / 23歲 / 泡齡2年
「做家務,包括泡泡菜,學不會最好,學會就永遠是你做。」巧妹的媽說。
不是保溫杯里泡枸杞的養生女孩,但巧妹注重起健康來還是有一套。「外面的泡菜長期保存,不知道加了什麼沒有,不放心,況且,也沒有家裡的味道」。
正好母親要來看望自己,一句想吃泡菜了,巧妹的母親去年給她背了一大瓶家裡的老泡菜水。巧妹看著母親把老鹽水從可樂瓶子裡倒進玻璃罈子,再摻水,放鹽,加紫甘藍進去調色,之後,又扔了些蘿蔔。
就這樣,巧妹「被迫」走上泡泡菜的道路。主要靠母親的助攻,母親回去之後,全都糟了。巧妹只泡成功了一次,「就是那次我媽還在成都的時候」。
從玻璃罈子轉移到普通罐子裡,放進冰箱的那罐泡菜,巧妹已經好幾個月沒動它。再次打開,除了咸,好像沒壞。「我加糖加鹽之後,味道給搞砸了。」
往罈子里摻點水,加鹽,把泡久了的香料撈出來扔掉,泡菜水是需要花心思經營的東西。「不會護理一壇泡菜老水,我覺得我弄不好,很玄妙。我媽也不是說每次都泡得好吃,泡泡菜真的是一門玄學。」
泡菜,始終泡不好,巧妹也並沒有被母親指責。「反而是,我媽常年做家務,蒸菜炒菜,每年過年都很累。我們高興了才幫她兩下。她長期跟我們說,『你學不會最好,學會了就是你做』」。
冰箱裡的壞泡菜巧妹會趕快扔掉。母親不知道下一次來成都是什麼時候,現在想吃泡菜的時候,巧妹就買烏江榨菜,袋裝的辣白菜,「味道湊合」。
巧妹想起,鹽水好的時候,兒菜、蒜薹和芹菜泡出來都好,洋姜怎麼泡都很脆。巧妹最想吃的還是泡寶塔菜,她心目中的泡菜第一名,就是不知道現在能在哪裡買到。
「土話叫地蛹子,嘎嘣脆,比洋姜還要脆。沒在成都看到過,小時候農貿市場有野生的。」在泡好的寶塔菜上淋上一勺熟油辣椒,那是相當完美的一道菜。
在天 / 28歲 / 泡齡7年
在我還不會炒菜的時候,我就煮白米飯就著泡菜吃。
七年前,打電話向母親求助後,大三的在天從民大東門菜市買了一隻罈子,又買了些鹽巴香料在寢室做起了泡菜。那是一隻玻璃罈子,「我想看著泡菜發酵的每一個過程」。
一切從零開始,檢查了罈子的氣密性之後,取飲水機中的純凈水燒開,放涼,倒至罈子里,把洗好的紅蘿蔔、豇豆和姜之類的放進去,加鹽和少許白酒,蓋上蓋子,用壇弦水封好。
在天自己起了這一壇泡菜水,就放在電腦桌最顯眼的位置。「泡菜是朋友,需要用心對待」。在天的同學來自全國各地,沒見過這種稀奇,都串門來一看究竟,到底是個什麼好寶貝。在一次次的揭蓋中,在天出了好一陣的風頭。
儘管在天就是四川本地人,到成都念書,想念家鄉味道只是幌子,自己做泡菜,在宿舍吃起來便宜又方便才是大實話。
成年人的第一步,誰不是從省錢開始。
不管是嫩薑、黃瓜、豇豆,還是紅蘿蔔、芹菜,沒事在天就抓幾根出來吃耍。「在我還不會炒菜的時候,我就煮白米飯就著泡菜吃。」
就算知道做泡菜最重要的是起壇水,手要洗乾淨,不能沾油。那一壇泡菜,在天其實做得算不得成功。「起花以後就盲目加鹽和白酒。」到底要加多少白酒和鹽,天下沒有一壇泡菜是一樣的。
當然,泡菜的不盡如人意,也要甩鍋給室友。「我嚴重懷疑我的泡菜是否和寢室環境有關係,寢室中一個室友jio很臭,另一個同學更是奇葩,晨跑+夜跑,十天半個月不洗一回澡。」
現在的在天,泡泡菜的水平已經精進了許多。不敢說是在世神廚小福貴,那至少也是半個當代中華小當家。「嫩薑、芹菜、紅蘿蔔這些都是養壇水的,輔料中,花椒,八角,蒜這些也是。」
「踩過的坑就是你的經驗,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看再多的方式和方法,最終要落實在實踐上。像那種在超市賣的泡菜水,個人認為是收智商稅的。」自己泡,在天說還是要買土陶的罈子。
那隻開啟在天泡菜人生的玻璃罈子,「本來想畢業之前拿到學校跳蚤市場賣了,但想想還是算了,放在寢室留給下任學弟。」
天曉得住進來的學弟,是個四川人還是外地人,下一個年輕人還有沒有興趣泡泡菜。「老年人才做泡菜?這正說明傳統手藝正在失傳」。嗯,很有道理。
至於我這個年輕人吶,最近剛泡了洋姜。同齡的康康聽說了,請我哪天幫她從菜市場帶一斤,她弄死都買不到。
我的心得體會是,一個資深的泡泡菜年輕人,永遠懂得這個季節就該泡洋姜,這兩天剛出來的兒菜也最適合下壇;
也懂得去哪裡尋找一些小眾的泡菜種類,比如上周,我在一個菜市場發現了新鮮野山椒,只此一家,當然要買。
我不記得我的泡齡了,應該很早很早。那天,我把一顆生雞蛋放進了泡菜罈子,想吃「泡蛋」,幾天後去撈已成軟蛋。
驚恐中扔掉,那陣,我還沒學到鈣和酸的化學反應。長大成人,當然就再也不會這麼干,因此,也再也沒有第一次學做泡菜的那種充滿激動的、見證奇蹟的儀式。
康康的丈夫年輕時鼓搗要買回來的青花罈子
丑到現在只能放在洗手盆下面